霜降丨衣食住行过成诗 古人是懂享受的
甘肃
甘肃 > 资讯 > 原创 > 正文

霜降丨衣食住行过成诗 古人是懂享受的

自动播放

文/陈子怡

10月23日,

霜降节气到了,

正式把秋天推到了休止符前。

如果你是一个诗词爱好者,

就会发现,

霜降在古诗中的出场率相当高,

许多诗人都记录过他们眼中的霜降,

而那些千百年前的生活细节,

也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

衣:霜始降,可以授衣矣

一直以来,

“春捂秋冻”的老话,

都是不穿秋裤的勇士们直面寒风的底气。

不过,

这份倔强究竟能挺到什么时候呢?

古人也对此给出了回答:

“霜始降,妇功成,可以授衣矣”

霜降,

正是添衣的关键信号。

体验过边塞生活的诗人岑参,

把与朋友相交印象最深刻的画面,

描述为“家贫禄尚薄,霜降衣仍单。”

人人都已经穿着棉衣御寒毡,

困顿中的一对挚友,

仍旧只能身着轻薄单衣话别。

这种相交于微时的纯粹友谊,

也许终身都难以忘怀吧。

棉衣 甘肃临泽化音汉墓出土

棉衣 甘肃临泽化音汉墓出土

食:霜打的蔬果分外甜

在美食这一领域,

苏轼可是古今公认的行家了。

对于历经霜冻的食物,

他也有一番自己的见解:

“霜降红梨熟,柔柯已不胜。

未尝蠲夏渴,长见助春冰。”

在大文豪眼中,

历经霜冻冰甜的梨子,

似乎比盛夏解暑还更有风味。

事实上,

历经过霜冻的蔬菜、水果,

为避免结冰,

会因为冰冻的“魔法攻击”,

分解出更多的蔗糖、葡萄糖,

因此别有一番清甜的风味。

照抄一下大文豪的美食攻略,

“踩雷”的可能性还是很低的。

住:看古人如何御寒取暖

也许你听说过这些古代供暖“黑科技”:

故宫“中央供暖”火地,

古代皇妃享用的“椒房之暖”……

可以说是极尽工匠智慧,

但奢华程度也让人望而却步。

紫禁城里的火炕

紫禁城里的火炕

对于大多数百姓来说,

欧阳修笔下的

“墐户畏初寒,开炉代温律”,

才更贴近日常生活。

用泥土填塞修补门窗的缝隙,

点起火炉抵御寒风,

就足以升腾起一方温暖的小天地,

温暖整个深秋。

行:“百工休”的农闲季

在人们以耕织为主要营生的时代,

“霜降百工休”,

是人们约定俗成的休假。

无论是耕种的农民,

还是靠手艺维生的工匠,

此时都不得不为一年的辛劳画上句号。

看过了古人在霜降过后的衣食住行,

蒸腾烟火气的日常虽然朴素,

却也处处藏着美好的小灵感。

也许,

只要灵魂足够浪漫,

再冰冷的日子也能过出诗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