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草色入帘青
我踏上久违的故土,心中涌动着复杂的情感。小院不再有母亲的细心呵护,花逝香消,只留下满目葱茏的草色,它们无声地诠释着生命的另一种姿态。父亲看着院里的草摇摇头跟我说:“你母亲不在了,院里的花都娇贵得死了,只有这些草越长越多,我除草没多久就长出来,越除草越长得快,所幸就随它们去了。”
我静静地看着这满地草,它品种多样,高的、矮的、细的、长的,有刺的、没刺的,浅绿、深绿,我叫不出它们的名字,但它们千姿百态繁茂地生长,看着它们肆意生长的样子,我倒开始欣赏起这些草。想起了曾巩在《城南》这诗句里写道:“一番桃李花开尽,唯有青青草色齐。”桃花、李花虽然美丽,生命力却弱小;青草虽然朴素无华,生命力却很强大。这些不起眼的草竟然让我看到了它们努力绽放自己生命的精彩。
古代的诗人们也喜欢草,白居易在《赋得古原草送别》里写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只要春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让我在诗里读到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欧阳修在《送谢希深学士北使》里写道:“塞草生侵碛,春榆绿满关”。边塞的草地生长得如此茂盛,以至于侵占了沙地,让我仿佛看到了在辽阔的边塞因为草的茂盛生长而生机勃勃。刘禹锡在《陋室铭》里写道:“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我遥想它简陋的房子,但却被诗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而动容。还有袁枚在《偶作五绝句》里写道:“儿童不知春,问草何故绿。”孩子们的天真无邪和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促使他们询问“草为什么会长出绿芽”。
陶渊明《桃花源记》:“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陶渊明以美好娴静的“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林,让我们看到了一切都是那么单纯,那么美好,没有税赋,没有战乱,没有沽名钓誉,也没有勾心斗角,看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
草除了能吃还能治病,《神农本草经》是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为我国早期临床用药经验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历代被誉为中药学经典著作。在这本书中植物药就有252种。在我国古代,大部分药物是植物药,所以“本草”成了它们的代名词,这部书也以“本草经”命名。我想起母亲也用各种草给我治病,如:吃坏肚子,母亲就会去山上挖来野草,洗净放在瓷锅里熬煮,不一会儿满屋子都是草的味道,那些不同的草的香味,我置身其中感觉病马上就好了。
曾看到一篇文章里有位诗人,他在大城市里大鱼大肉的日子久了就会诗性全无,此时他会马上找一处寺庙小住,日日食草和蔬菜,这样他才能写出诗来,他获奖的诗就是吃草和蔬菜给予的。读完这个故事,让我不得不感叹,这是多么让人动容的草木之情。
想起小时候在秋高气爽的时节,我时常去家对面的山坡,躺在草地上看天上的蓝天白云,微风吹拂我的脸,我随手摘下一棵小草放进嘴里嚼草根,那时的我无忧无虑,过着似神仙般的日子。仿佛自己就是一棵小草安静地生长着。那时候的我既安于现状又甘于平凡,怡然自得地度过每一天。
我看着眼前的小草,父亲说他等会就来除草,我说不用了,这样挺好。它们对于命运的敬畏,在困难艰苦的环境中也努力地生长,都让我深深地感动。
□张炎琴
(兰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