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永昌:多元“造血” 让村集体经济“壮”起来
牛舍里,特色农业产业风生水起;厂房里,农产品顺着一根网线“走向”更多人的餐桌;田野里,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秋收时节,永昌县农村处处散发着产业勃兴的活力。
这活力,源于村集体经济的不断壮大。近年来,永昌县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决策部署,持续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支点,撬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坚持党建引领、立足资源禀赋、创新思路举措、完善制度机制,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村集体经济“壮大”路,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为农民“减负” 让服务接“地”气
金秋九月,丰收的喜悦充斥在永昌这片沃土上,广袤的田野上金黄的麦穗随风摇曳。六坝镇七坝村正组织农业生产服务队开展夏粮抢收工作,只见收割机在麦田里来回穿梭,伴着阵阵轰鸣声,一排排金黄的麦穗被快速收割。“监工”陈华善看着“好收成”笑开了花。
“自打村里成立合作社,把土地托管了,自己不用操心了,还种的比自己好。”陈华善满意的说。
随着村里实施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并配套建起了膜下滴灌等水肥一体化灌溉设施,全村零散的小块田变成了整片田,具备了进行现代化农业升级的基本条件。
“以前都是小块田,大型机械跑不开,又费时又费力。现在建成了高标准农田,我们就把播种机、打草机、收割机、拖拉机整合起来,组成农业生产服务队,提供耕地、播种、收割等多元化服务。”七坝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也是负责托管全村土地的永昌县农丰现代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贾发德介绍。
“我们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今年种了2300亩小麦,现在有8台收割机作业,2天就能全部收完。”
2024年,农丰合作社对全村8022亩耕地进行统一机械化深耕、统一机械化播种、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机械化收割、统一秸秆处理的“五统一”机械化作业,共服务农户386户,累计实施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3.2万亩。通过“托管+”“劳务+”“农机+”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构建起“农、社、企”一体的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2024年以来通过服务农业生产为村集体增加收入近50万元。
踩着缝纫机 踏上致富路
红山窑镇马家坪村立足实际、大胆创新,通过探索村集体经济“村村联合”抱团发展吨包袋加工“共富车间”,让村民当上了“工薪族”,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致富。
“河西地区目前吨包袋年用量预计在120万条左右,而且我们金昌化工企业比较多,吨包袋用量也很大。”红山窑镇马家坪村党总支副书记赵永祥瞄准了吨包袋加工这个用工量大、技术门槛低的产业。
“各村以项目资金和基础设施入股,村民以劳动力、资金入股合作社,合作社负责组织村民进行生产,收益以工资和入股分红构成。”经过深入的市场调研和对接,马家坪村联合红山窑镇山头庄村、新城子镇马营沟村、河西堡镇鸳鸯池村以及甘肃恒美新工贸有限公司,投资400余万元建立了吨包袋加工车间。
“现在我们每年的生产量都在13万条,订单已经接到了明年,截至目前,我们的销售额近500万元。”马家坪村党总支副书记赵永祥说。
在加工车间建成之初,马家坪村设立了吨包袋加工培训基地,对有意愿的村民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免费培训,同时将生产任务“明码标价”,以产量为依据进行结算,最大限度地挖掘人才潜力,实现“共富车间”长效发展。
“我们村上在这里固定上班的就有20人,离家近,工资还高,我现在每月至少能拿5000元。”马家坪村村民柴艳云说。
车间办到了家门口,集体经济“水涨”也带动村民收入“船高”。如今,红山窑镇马家坪村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实现了产业发展蒸蒸日上、农民收入节节攀升,蹚出了基层党组织引领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提质增效、群众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幸福路”。
昔日荒坡地 今日“花果山”
走在永昌县南坝乡西校村的“花果山”上,云杉、梨树、樟子松、杏树、刺玫等林木绿意葱葱,一棵棵山楂树上结出了“致富果”。
很难想象如今花满山、果满枝的“花果山”,在几年前还是一处光秃秃的山坡,一切的变化,源于一场历时几年的植树增绿行动。
“2019年,村干部带着村民复垦复绿、封山治水,实施‘花果山’乡村特色旅游示范基地项目。”西校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周文山说道。
通过落地实施土地整治生态治理、西校村土地综合整治、南坝片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花果山道路建设等项目,建成了“花果山”乡村特色旅游示范基地,把昔日的荒滩变为了名副其实的“花果山”。
颜值高更要发展快。西校村以党支部领办生态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突破口,依托“花果山”林果产业,以村集体资源资产为主导,联合本村六、八社农户以土地使用权入股,注册成立了永昌县校蔚营生态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
“我们南坝乡西校村去年种植的山楂和菊花经过切片烘干,销售量达到2000公斤左右,今年为了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我们引进了养生茶封装机,这一个月生产了600多箱,销售额达2万多元。”西校村党总支书记周文山说。
走进加工车间,养生茶封装机正在作业,周文山正往机器内添加三泡台的原材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经过切片烘干的山楂和菊花。“花果山”种植的山楂和菊花因为个头大、味道佳早已被周边群众熟知,而这样一份集颜值和品质于一体的茶包也吸引来了众多游客争相购买。
这些游客中还有一名前来洽谈合作的网络主播,而她想通过网络直播帮助家乡的农特产品走红、走火。“我是金昌市“一县一品一推荐官”,今天很高兴能来到南坝乡菊花三泡台生产基地参观,我想把家乡自己的农特产品推荐给大家。”董育景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西校村突出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特色,大力发展中药材和林果产品精深加工业,进一步激活农村产业潜力,延伸产业链条,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在家门口就业,走出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带动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永昌县通过党建引领,立足资源禀赋、创新思路举措、完善制度机制、探索发展路径,走出一条条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新路径。
记者:闫庆桐
(爱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