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监测员林海程:地质灾害监测一线的“移动探头”
“天气:大雨,自强沟1号地质灾害隐患监测点无滑坡、无落土现象;自强沟2号地质灾害隐患监测点东面山坡落土约1立方米,山坡下面无人居住,居民已临时搬迁避让。”这是前街社区地质灾害监测员林海程的记录,他寒来暑往,哪里有险情,他就守护着哪里;他用脚步丈量社区的每一寸土地,用眼睛仔细察看每一处隐患危机,用笔记录着一个个看似普通的文字和数据,10余本记录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的记录,180余份发放的地质灾害“两卡”,就是他做地质灾害监测员的“佐证”。
加固灾害隐患点牌子
9月29日清晨6时,城关区伏龙坪街道前街社区地质灾害监测员林海程就起了床,发现城区上空雾蒙蒙,还飘着雨滴。“昨天夜里巡查过的那几处地质灾害点不知道有没有新变化,还有几处排洪沟、河道和低洼地段也需要再去看看。”想到这里,林海程穿上雨衣并带上工具匆匆走出了家门。还没到上班的时间,他就带上登记册,沿着地灾点开始了一天的巡查,由于前几天夜里都下过雨,今天出门巡查的时间比平常早很多。林海程说,只要一下雨,他的神经就会莫名地紧张起来,几乎一夜不能入睡,晚间出去巡查了三四趟,因为下雨晚上黑,只能大体观察是否滑坡,更加细致的巡查就只能等到了天亮。在自强沟地质灾害隐患点上,他俯下身子仔细观察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变化,包括植被覆盖、山体面貌等情况,并把监测情况详细记录在随身携带的登记册上。
检查隐患点
自打担任前街社区地质灾害监测员至今,林海程清楚地知道所在地灾点哪里容易滑坡,哪些地方降雨后会积水。“还好,一切正常。”松了一口气,林海程又顺着崎岖的小道朝着下一个地质灾害点赶去。
林海程说:“自从当上地质灾害监测员,关注每天的天气预报是他的‘必修课’。每年的汛期是从4月开始到10月中旬结束,不管每天多忙、多累,我都必须随时关注天气状况。”
每次巡查后的翔实记录,是他认真工作的印证。
林海程巡查的地灾点位于伏龙坪街道前街社区辖区,这些隐患点在遭遇持续性降雨、强降雨或大暴雨的情况下,容易发生滑坡,直接威胁自强沟89户320名群众的安全。今年汛期,尤其是进入9月以来,雨水多,监测工作更是不敢懈怠,一旦有降雨出现,他就立马到监测点查看。不下雨的时候巡查三四趟,下雨的时候要巡查七八趟甚至更多。如遇到小道滑落土块,他首先上报社区,接着清理落土,像这样的情况,他做得数不胜数,居民见到他,都会亲切地称呼他为“老林”。
时间到了上午九点,林海程结束了早上的工作回到办公室,抓紧吃了点从家里带的饼子,便开始将巡查的结果编辑上报。“我们地质灾害监测员就像地质灾害点的‘哨兵’,每天要到重点隐患位置排查好多次,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吹哨预警,幸好一切正常。”林海程说。
上午11点,城区出现降雨天气,林海程穿上雨衣带上工具再次出发巡查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情况。
加固已搬迁避让住家的大门
截至目前,伏龙坪街道前街社区自强沟地质灾害隐患点区域已对12个地质灾害点周围的113户339名受威胁群众全部进行了转移安置,并对切坡住房的居民以及已临时搬迁避让的居民的房屋进行了检查,哪家的门窗掉落了,哪家的外墙倒塌了等,林海程都会详细记录在册,并将每日的巡查照片都会在电脑上保存。除此之外,前街社区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汛期居民的安全。
“作为社区的一名地质灾害监测员,就要懂得地质灾害防治的专业知识,能够准确判断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稳定性和发展趋势。我已经熟练掌握了各种监测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确保在关键时刻能够派上用场。”林海程说,前街社区有4名地质灾害监测员,他们值守在社区内的18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用实际行动守护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滕效宏 文/图
(观澜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