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永登:地名更迭话沧桑

甘肃永登:地名更迭话沧桑

原标题:永登:地名更迭话沧桑

在两千一百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原始的蛮荒之地。水草丰茂,百兽孳繁,偶有古羌人在此放牛牧马,生息繁衍。此时的它,野蛮地无拘无束地生长着,尚未纳入秦汉帝国“率土之滨”的彀中。

雄心勃勃的汉武帝放眼天下,瞩目西望,他的目光所及之处,便是汉家兵锋所指之地。公元前121年,少年霍去病率万骑西渡黄河,北驱匈奴,西逐诸羌,“断匈奴之臂,张中国之掖”,将广袤的河西走廊纳入大汉的版图。作为西渡黄河的第一站,西征军在今永登境内建筑了令居塞。六年后,改军事要塞为行政县,为令居县,是为河西第一县。十年后,开始修筑令居至酒泉的边塞长城。其后三十余年间,陆续在永登境内增设枝阳、允街、浩亹等三县,将今永登境内的庄浪河流域,大通河流域囊括进行政区域内。

令居者,美好之居所也。一个多么富有诗意且令人向往的名字啊!寓意所在,憧憬千载。

公元316年,在西晋王朝行将覆灭之际,令居被改名为永登。这块饱受战火蹂躏的土地又一次被赋予了一个寓意美好的名字。然而它的美好也仅仅是停留在字面之上,且这寄托美好向往的名字也只是昙花一现间,便被“五胡乱华”的兵燹所吞没,而这段在中国历史上最血腥、最黑暗、最残暴的场面,竟持续长达两百多年。其间,这块土地先后被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秦等匈奴、鲜卑的军阀势力走马灯似的征伐、劫掠、割据。地名也就显得混乱驳杂。

公元五世纪初,鲜卑拓跋部初步统一了北方,建立了北魏政权,初步结束了中国北方地区军阀割据的局面,平息了城头变幻大王旗的连绵不休战争。

北魏时期,将令居和永登并入广武县,永登始称广武。广武者,增广、增强武力也。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里,这是一个多么令人神往的愿景啊!此名,便因愿而生,因势遂成。广武,成为其后的历史长河中出现频率最高,使用时间最久的一个地名。

在接续而至的历史洪流中,尽管朝代更迭,江山易主,历经隋、唐、五代、宋等多个朝代,而这个寓意坚挺、肌肉丰满的地名,却被沿用了整整八百余载,而不曾变更。虽然雄心勃勃的隋朝曾改广武为邑次、允吾、会宁等名,借以表达一种向往平凡、安宁的意愿,但与之短暂的三十七载的国祚一般,这些新改的地名还是很快被强势的广武所取代。

1264年,蒙古汗国占领广武,设置庄浪县,改广武为庄浪,广武名号才由此终结。

关于庄浪一词的含义,大约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在庄浪河(之前称丽水、逆水)流域生活过一支叫庄浪族的民族,因此这条河便被顺带地称之为庄浪河,而被庄浪河纵穿而过的这块地方,也就顺带地被蒙古人以庄浪命名了;另一种说法是庄浪一词出自吐蕃语,意为“野牛沟”,想必那时候此地有成群的野牛吧。当然,确切的初衷与含义早就湮灭在历史长河中了,所谓的庄浪族已是杳然无迹,野牛的出没更是存在于传说之中。最终,只有这个怎么看都显得随意而平淡的名字被沿袭了下来。

庄浪的名称,历经元、明、清三朝,被沿用了整整四百多年。

公元1723年(清雍正元年),青海罗布藏丹津叛乱,庄浪藏族写尔素率众响应。清政府派川陕总督年羹尧出兵平叛。第二年春,征西副将军岳钟琪率部彻底清剿了庄浪县境内的叛匪,并奏请清政府将庄浪卫改为平番县,以志其事。一次持续时间不到一年的叛乱,意外地废止了沿用四百多年的庄浪之名。而将平叛事件与地名烙印在一起,又是整整两百载。

公元1928年(民国17年),国民政府改平番县为永登县。

时隔一千余载,这一蕴涵了美好愿景与祝福的名字,再次被找回,重新被冠戴在这片多灾多难的土地上。

然而,真正意义上的名实相符,则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得以梦想成真的。

今天,我们可以自豪地告慰千年以远的先辈——永远五谷丰登,不再是梦想与奢望,不再是一句漂亮的祝辞,而是成为活生生的现实;而令居,美好幸福的居家之所,平安喜乐的生活之地,已然达成所愿矣,且向着更加幸福美丽的家园奋进。

□韩德年

(兰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