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引领绿色发展 永昌这个村实力圈粉
甘肃
甘肃 > 资讯 > 金昌 > 正文

红色文化引领绿色发展 永昌这个村实力圈粉

金秋九月,永昌县新城子镇西湾村一片多彩景象。村道两旁,绿油油的高原夏菜,金灿灿的小麦进入收获季,白墙青瓦的村居错落有致,俨然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

在西湾村人的眼里,西湾村之美不只在高原夏菜之青翠、麦收时节之灿黄和祁连山之巍峨,他们说,红色,才是幸福村最鲜明的底色。

图片

来到西湾村,一幅幅红军在永昌激战的彩色壁画映入眼帘,瞬间将我们带回到那段峥嵘岁月。

西湾村在祁连山的衬托下,宁静祥和。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大沽政治部旧址就坐落在这里。这里有甘、青、新三省(区)唯一保留下来的一处红西路军墙体标语,是红西路军奉命转战河西的历史见证。

图片

“大沽政治部的‘大沽’是当年‘平(番)、大(靖)、古(浪)、凉(州)战役’的缩写,旧址位于永昌县西南39公里处的新城子镇西湾村宦家庄。”西湾村村民赵世俊从小听父辈讲红色故事,红色印记已深深刻在他的心里。“这里原是村民宦松林祖上的一处庄院,在现存的堂屋墙壁上完整保存了以‘大沽政治部’的名义,用红、黑墨汁刷写的七条宣传标语。这些标语体现了红西路军联合当地民众,保卫西北,一致抗日的政治主张。”

赵世俊向记者讲述了这七条宣传标语的红色征程:“在之后的岁月里,这些标语一直被西湾村的老百姓小心翼翼地保护着,到今天仍清晰可见。它不仅向人们宣传着红军的主张和总的建政原则,同时也诉说着永昌人民对红西路军和对苏维埃政权的永恒思念。”

图片

2016年8月,红西路军大沽政治部旧址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为让红色资源真正“红”起来,新城子镇以大沽政治部旧址这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中心,规划了一系列红色美丽村庄的保护与开发项目。对大沽政治部周边的五个社进行拆旧建新,以红色元素为主题对沿线农宅进行改造,实施了大沽政治部保护修缮开发项目,修建红色主题景观,红色电影院、红色食堂等,以红色文化、民俗风情、乡村生态为基底发展红色旅游,西湾村初步形成了具有红色旅游特色的发展之路。

与此同时,永昌县文旅、党校、党史办等部门专业人员深入研究、系统梳理红西路军大沽政治部发展历程,挖掘大沽政治部红色故事,先后形成《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大沽政治部”考证资料汇编》《“大沽政治部”旧址历史沿革及保护维修经过》等书籍、资料。西湾村还专门邀请专家,围绕红色村庄建设的目标、历史、实际、功能、特色、时代等方面编制村庄规划,全面统筹村庄自然生态、田园空间与村落格局和谐建设。

“当时召集大家一起商量如何建设红色美丽村庄时,所有人自愿将自家的墙面让出,来打造长达3公里的红军画廊。”赵世俊指着村前的画廊说,“红色革命精神已融入乡亲们的血脉里,为了红色美丽村庄建设,大家没二话。”

“欢迎来到红色美丽村西湾村。今天,让我们沿着当年红军长征的足迹,一起走进这段峥嵘岁月……”2023年,大沽政治部旧址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以及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每年有数以万计的参观者前来参观学习,追寻“红色足迹”。

“我们把红西路军大沽政治部旧址打造成承接市、县、区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培训点,今年兴建了红色记忆馆,为前来参观的人员广泛深入讲好党在革命时期的光辉英雄事迹。”赵世俊说。

图片

西湾村通过建强“红色组织”、弘扬“红色文化”、盘活“红色资源”、发展“红色旅游”,积极探索红村集体经济后续运营管护机制,全面助推红色土地与集体经济发展。近年来,西湾村凭借地势高寒、气候冷凉、光照充足,生产的高原夏菜品质好、产量高的优势,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模式,发展了见效快、效益好且群众认可度高的高原夏菜和养殖业,种植有娃娃菜、西芹、甘蓝、西兰花、青笋等蔬菜,远销国内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成渝地区和周边省份,进一步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实现了“产业富”带动“精神富”。

除了高原夏菜,村里还种植了小麦20多公顷、洋芋10多公顷、油菜籽20多公顷,发展奶绵羊、胡羊、牦牛、奶牛3万多头。西湾村还规划了系列生态绿色产业品牌,将农产品销售渠道从线下拓宽至线上。

“这些产业每年带动农户就近务工。去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18718元,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等也为村民带来直接收益。”新城子镇党建干部石歌说,“一年会比一年好,2024年,我们很有信心。”

一边积极发展产业,一边探索流量变“留量”。随着西湾村红色美丽村庄项目的建成,到西湾村开展传承红色文化教育活动的游客越来越多。看红色遗迹、听红色故事、吃红色饭、走红色步道,借力红色资源打好“绿色品牌”,西湾村在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促增收的同时,也有力激发了村干部和群众的干劲。“基础设施要继续完善,产业业态要更丰富,可以与周边的旅游资源‘串联’一下……”赵世俊满怀信心地筹划起未来的发展。

记者:莫亚红 董振虎

(镍都金昌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