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贷”动发展 兰州新区“创”出这些成果

绿色金融“贷”动发展 兰州新区“创”出这些成果

原标题:【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

     绿色金融“贷”动绿色发展

兰州新区报记者 霍鸿宇

近日,新区农投集团谋划的乡村振兴产业园生态畜牧养殖项目(一期)、新区西岔镇窝窝井村下西山沟生态修复及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等9个项目,取得低息长期贷款24亿元。

新区农投集团绿色项目的成功融资案例背后,是新区作为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有效引导金融资源向绿色产业集聚的结果。

近年来,新区纵深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紧扣试验区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方向,切实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落到实处。

绿色贷款余额达到265.6亿元

2020年,为加快推进新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新区设立了总规模30亿元的绿色基金母基金。此后,该基金管理者——兰州新区基金公司充分发挥财政出资引导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绿色投资,先后设立兰西低碳、赟汇生物、天使投资、陇原科技等4只子基金,总规模16.2亿元,用于支持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绿色产业发展。

目前,新区绿色基金已累计向7家企业投资了1.713亿元。同时,支持企业发行绿色债券,加大政府性债券投向绿色项目的倾斜力度,有效拓宽了绿色产业的融资渠道。

据新区财政局(国资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新区还创新开发了30余种绿色保险产品,扩大了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等保险产品的覆盖范围,并实施了生猪“保险+期货”试点,为绿色产业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风险保障。

为切实解决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大幅提升融资撮合效率,新区搭建了全省首家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绿金通”,与工商、税务、司法、环保、信用等平台互联互通,实现不同渠道数据整合和信息共享,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线上金融服务,打造“永不下线”的绿色金融超市,着力破解企业“融资难、融资慢、融资贵”问题。截至目前,“绿金通”平台注册用户超万户,助力3915家企业实现融资1337.99亿元,为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绿色金融保障。

截至2024年二季度末,新区绿色贷款余额达到265.6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达37%。大幅增长的绿色贷款余额不仅有力支持和推动了绿色产业的发展,也为新区实现“双碳”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成功落地多项“首”字号金融产品

今年以来,新区靠前发力,协同金融机构成功落地多项“首”字号金融产品和服务,有力推动企业低碳转型,产业绿色发展。4月份,兴业银行兰州分行携手兰州新区城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成功落地全国首笔城市公交“净零排放”运营贷款项目,为新区的公共交通事业提供1000万元融资支持。在贷款期限内,新区城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将采购新能源公交车,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减少尾气排放,将污染物排放量降到最低水平。作为绿色出行的重要实践,新区将借助此次贷款项目,全面推动公共交通领域转型升级。

5月份,新区财政局(国资局)会同中国太保产险甘肃分公司通过购买其承保的新区秦王川湿地公园项目湿地碳汇,用于抵消在兰州市举办的西北五省区“保险服务乡村振兴座谈会”所产生的碳排放,成为我省保险系统召开的首场“零碳会议”。

这不仅意味着全国首个“零碳会议+碳汇保险”服务方案成功落地,也标志着新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在碳普惠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全链条综合服务方面取得又一创新突破。

7月份,中信银行兰州分行会同新区财政局(国资局),以新区双良热力有限公司为试点,率先落地新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内首笔转型金融贷款,总授信额度1.6亿元。

新区财政局(国资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新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内首笔转型金融贷款信贷业务创新采用‘贷后绩效管理+浮动利率’模式,将企业未来3年低碳转型目标值考核情况与贷款利率挂钩,从而激励企业更加积极落实低碳转型技术路径和措施,通过金融赋能助力企业低碳转型,促进地区‘双碳’目标实现。”

不仅如此,新区还创新推出“丝路碳票交易+碳资产抵质押+绿色保险”组合产品,开发林业碳汇、湿地碳汇以及畜牧养殖业碳汇等金融工具,通过碳资产质押帮助多家企业获得绿色贷款,实现生态资源资本化转型。落地生态修复及高标准农田挂钩贷款、国家地质公园碳普惠积分挂钩贷款等绿色贷款,创新成果“多点开花”。

兰州新区财政局(国资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新区将继续深化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加大金融供给提质增效力度,为绿色产业提供更加多元化、便捷化的融资渠道,助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兰州新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