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下好营商环境“先手棋” 构筑经济发展“硬支撑”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曹立萍
好的营商环境是发展经济的“先手棋”,招商引资的“强磁场”,释放活力的“稳定器”。
今年初,全省招商引资暨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召开,释放出甘肃将举全省之力推进营商环境建设的强烈信号,吹响了全省上下奋力跑出招商引资“加速度”、打出优化营商环境“组合拳”的号角。
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全省上下紧扣“西部领先、全国靠前”营商环境建设总目标,以“优化营商环境提质增效年”行动为总牵引,围绕政务、市场、法治、创新、要素、人文“六大环境”提升工程,着力塑造公平、透明、便捷、高效、亲清的营商氛围,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和坚实支撑。
今年初,全省招商引资暨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召开。
政策体系更加完善
一周时间完成了单位组建和实现业务正常运行;一个月时间理清了工作思路、全面开展工作;一个季度时间健全了体制机制、开展督导考核……
这是今年1月25日甘肃省营商环境建设局挂牌成立后的工作时间表。
作为全省营商环境工作牵头抓总部门,省营商环境建设局的挂牌成立,是我省加快完善营商环境体制机制建设,推动全省营商环境再优化再提升的关键之举。
良好的政策体制机制,是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的基础保障。
今年以来,我省持续完善营商环境体制机制建设,围绕营商环境政策完善、组织体系建设、评价体系建设、投诉处理机制等方面,推动一系列措施相继落实:
在政策层面,印发《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提质增效年行动方案》,明确六大主要任务27条具体措施,并制定《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提质增效年行动重点工作任务台账》,向全省印发27项重点任务310条工作任务,推动营商环境建设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在组织体系方面,在省营商环境建设局指导下,我省市县两级营商环境建设部门迅速完成机构组建,跟进建立10项工作机制、19项工作制度,细化落实27项重点任务310条具体举措,加速形成上下贯通、协同联动,衔接顺畅、执行有力的优化营商环境组织体系和推进机制;
在评价考核方面,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月通报季考核年评价办法》,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纳入全省重点工作考核,围绕营商环境重点指标,制定量化考核标准,按季度对各市州和兰州新区进行考核评价,层层传导考核压力;
在投诉处理方面,制定《营商环境投诉处理办法》,建立健全受理、办理、处置联动和督办问效机制,通过快速受理、处理、回复、回访等响应措施,形成了一套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全链条的营商环境问题处理机制……
8月27日,省发展改革委召开民营企业座谈暨民间投资项目推介会。
池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
随着一系列政策措施相继落实落地,甘肃正在以更加廉洁高效的政府服务,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质量之变、效率之变、动力之变,让广大投资者放心投资、安心创业、舒心发展。
政务服务更加高效
前不久,甘肃金宝实业有限公司用不到一天的时间,就在兰州市城关区税务局成功申报了一笔出口退税业务。
“出口退税资金的及时到账,为我们企业后续后续开拓市场和现金周转提供了有力保障。”谈及此事,甘肃金宝实业有限公司财务总监杨川雷对高效的税务服务称赞不已。
甘肃金宝实业有限公司方便快捷出口退税业务办理,是我省落实国务院关于“高效办成一件事”工作部署的生动事例。
“高效办成一件事”是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可以最大限度利企便民,激发经济社会发展内生动力。
今年以来,我省先后印发《甘肃省政务服务中心一体化运行管理办法》等6个办法,构建了全省政务服务与数字政府建设的制度体系,推动甘肃省政务服务与数字政府建设进入规范化设计、制度化管理和一体化推进阶段。
为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地实施,我省在甘肃政务服务网、“甘快办”APP开设“高效办成一件事”专区,引入条件预检与智能情形引导模型、表单用数模型,实现精准化一次告知和智能预填。
目前,11个“一件事”已于6月底上线试运行,7月底办件量突破6万件,平均减环节80.88%,减时间74.95%,减材料78.45%,减跑动94.37%,信息免填率达到28.3%,企业和群众办事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
简除烦苛,很难一蹴而就;转变职能,需要久久为功。
兰州海关所属金昌海关关员现场为办理企业讲解原产地规则及证书办理流程 宗薇薇 摄
围绕推进全省政务服务扩面增效,我省以市场评价为第一评价、企业感受为第一感受、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从“一网、一门、一线”入手,更大力度深化“放管服”改革,更快速度推进数字政府建设,通过“一网通办”“联审联批”“容缺审批”等机制,不断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效能。
线下服务“只进一门”。我省系统梳理省市县三级政务服务事项,编制完成《进驻省市县三级政务服务中心事项指导目录》,市、县两级事项进驻率分别达到98.9%、99.6%,省级事项进驻工作正在与省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升级改造同步部署推进。
线上办事“一网通办”。我省省级2125项、市级1918项、县级1576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了网上受理和“最多跑一次”办理,28个省直部门所有宜办事项实现了网上全程可办,全省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100%。
企业和群众诉求“一线应答”。上半年12345热线共受理群众诉求148.2万件,直接答复率73.5%,按时办结率99.9%,群众满意率88.5%。“陇商通”一键服务系统受理企业诉求1.45万件,按期办结率99.92%,回访满意度98.36%。
优化营商环境的本质在于驰而不息地改革,回应经营主体“花最少的时间、跑最少的路、交最少的材料、找最少的部门”的真切期待。
今年以来,我省各地各部门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在“减环节、减流程、促集成、优服务”上下足功夫,持续用力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痛点”、办事中的“难点”、政务服务中的“堵点”,不断提升经营主体办事创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兰州、武威、嘉峪关、天水、陇南和兰州新区探索开展不动产登记“跨域通办”;武威率先在全省推行AI智能审批,金昌“市域通办”实现申请人“家门口”办事;白银在全省率先将专用信用报告嵌入甘肃政务服务网;临夏推动实现道路运输高频服务事项“跨省通办”,玉门率先以接口方式在“甘快办”上线供电缴费应用……
环境是“气候”,企业是“候鸟”,哪里环境好,企业就会往哪里迁徙,资本、人才、技术,就会往哪里涌入。
数据显示,今年1-7月,全省新设立经营主体18.11万户,新增上规入库工业企业418户。
甘肃税务干部深入新能源企业开展针对性辅导
要素环境保障更加有力
项目审批时限已压缩至30个工作日内,产业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企业开办印章刻制、供排水报装等费用均由园区“买单”;调整标准化厂房物业费和取暖费取费标准,每年为企业节省成本260余万元……
日前,“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提质增效年”行动系列专题新闻发布会——金昌专场举行,金昌经开区负责人向媒体记者介绍园区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惠企政策。
据悉,2023年,金昌经开区引进招商引资项目35个,到位资金80.18亿元。今年截至目前,已引进招商引资项目20个,到位资金84.47亿元,同比增长60.39%。
2023年,在商务部年度综合发展水平考核中,金昌经开区位列全国230家国家级经开区第65位,入选“中国经济十大最具投资价值开发区”。
水深鱼极乐,林茂鸟知归。
今年以来,我省聚焦企业开办审批、建筑许可办理、水电气热网联合报装、不动产登记、纳税服务、就业服务、司法审判等10项重点指标攻坚提升,围绕10条重点产业链确定了30个投资前景较好、成熟度较高的重大项目集中服务攻坚,在全省选树一批优化营商环境省级示范市州、县区和园区,加快出台一批高含金量的改革举措,加快实现优化营商环境由“点”上重点突破,到“面”上全方位提升。
各地各部门坚持要素跟着项目和企业走,紧盯要素环境促攻坚,千方百计保障企业生产经营需求,及时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困难问题,推动服务企业从比拼优惠政策搞“政策洼地”向比拼营商环境创“改革高地”转变。全省20.96万名干部包抓联企业46.18万户,实地走访企业83.5万人次,实现了“干部全覆盖、企业全覆盖”。累计收集问题7.56万件,解决问题6.78万件,问题解决率89.68%。
兰州市与兰州大学等建立联动协同机制,全力构建“政产学研金介用”高效协同的创新体系,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2.43%,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达81.38%,高新技术企业达954家,占全省的45%以上;
定西市全面推行“六必访”“包抓联”等制度,累计走访企业2.62万人次,为企业协调解决生产经营、项目建设、融资贷款等各类问题1329个;
天水市围绕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改造提升四合院、天水古城等特色消费聚集区,升级打造18条特色餐饮街区,有序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水电路网提升等市政设施项目建设;
……
截至目前,我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质效提升,用地预审和选址意见书、用地规划、建设工程等6类电子证照实现全省覆盖;“甘肃信易贷”平台覆盖经营主体54多万户,授信总额1422.16亿元,累计发放贷款962.27亿元;“标准地”改革加快推进,通过定标出让、净地交付等方式,缩短用地审批周期,实现“拿地即开工”……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在法治环境下,才会有公平的竞争,有稳定的预期,有靠得住的信用。
今年以来,我省着眼推动营商环境建设工作从“有章可循”到“有法可依”,积极开展“检察护企”“检联商会”“护航警官”等活动,持续推进“陇原风暴”“积案清理”等行动,全面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和柔性执法,落实“首违不罚”,公布864项“两轻一免”清单事项,真正做到了让法治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只有对准企业最突出的诉求、最急切的期待,集中力量攻克难点堵点,以实际成效赢得企业认可,才能提振市场信心、增强社会预期,吸引更多企业落户甘肃,投资甘肃。
数据显示,今年1-7月,全省新签项目3744个,签约额8891.9亿元,同比增长30.89%;新建、续建项目4256个,到位资金5127.92亿元,同比增长65.77%。
信用建设成效更加凸显
一份信用报告可以替代一摞证明?
今年4月,我省正式实施以专用信用报告替代无违法违规记录证明,推动解决企业开具无违法违规证明繁、难、久等问题,持续增强经营主体对政务服务的满意度、获得感。
“无违法违规证明,是企业正常经营发展中离不开的‘通行证’,企业办理上市、融资、参与评比表彰等事项,经常需要提交无违法违规记录证明。过去,企业往往要跑多个部门,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省营商环境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现在,信用报告可实现“一键”申请、“一纸”代替、“一秒”出具,可应用于政务服务事项办理、优惠政策兑现、资金支持、评优评先等38个重点领域。截至目前,我省已为企业办理专用信用报告2497件次,替代4.26万份证明材料,切实以信用报告“小切口”“大应用”,让申请企业享受“一步到位”的信用服务。
2024年甘肃省“诚信兴商宣传月”启动仪式
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是供需有效衔接的重要保障,是资源优化配置的坚实基础,是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专用信用报告实施为例,今年以来,我省以国家发展改革委《2024—2025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行动计划》为蓝图,从提升信用建设法治化规范化水平、统筹推进信用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信用信息共享应用方面,夯实信用体系建设基础,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信用保障。
提升信用建设法治化规范化水平。我省印发实施《甘肃省2024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将城市信用监测纳入年度重点工作,完善市州信用体系建设评价办法,强化工作调度。
统筹推进信用基础设施建设。升级上线新版“全省信用信息报送系统”,为省市县乡四级6592个信源部门、1.2万家注册部门提供了多种数据报送端口,并加强信用信息归集力度,对全省63万余家活跃企业开展了公共信用综合评价。
强化信用信息共享应用。建立健全了高效便捷的跨部门多平台信用修复机制,打造“在线申请受理、分级协同审核、进度自助可查、结果共享互认”信用修复新模式。围绕企业登记、司法、税务、知识产权等重要领域,健全落地数据共享机制,累计归集信用信息18.5亿条。
加快推进重点领域信用建设。围绕政府采购、招标投标、招商引资、地方政府债务等重点领域,畅通企业合法权益救济渠道。
根据全国城市信用状况监测结果显示,今年以来,省内各市(州)在全国排名持续上升,36个省会及副省级以上城市监测中,兰州市排名位于第10名;261个地级市的监测中,嘉峪关、张掖、庆阳、金昌等7个城市,连续稳居全国前100名,全省城市整体信用状况位居西部地区前列。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今年,我们持续拓宽社会公众和经营主体诉求反馈渠道,切实把‘问题清单’转化为‘成效清单’,聚力纾困解难,持续营造‘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落实‘包抓联’‘六必访’等制度,统筹做好政策支持、要素保障、公共服务,切实让经营主体轻装上阵、让群众满意舒心。”省营商环境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当前,我省正处于国家重大战略机遇叠加和自身优势加速释放的历史交汇期,用好“关键一招”,抓住“最大机遇”,破解要素制约,打通发展堵点,加大机制创新,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用良好的营商环境为高质量发展赋能增效,努力推动全省营商环境实现大突破、大提升,才能在新发展格局中赢得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才能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充足动能。
欲致鱼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木。甘肃这片充满希望、迸发活力的沃土,正敞开怀抱热情欢迎八方客商前来投资兴业、共促发展。
(新甘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