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蘑”力不可“菇”量 庄浪乡村致富秘籍揭晓
甘肃
甘肃 > 资讯 > 平凉 > 正文

超级“蘑”力不可“菇”量 庄浪乡村致富秘籍揭晓

原标题:菌菇撑起“致富伞” 乡村绽放“幸福花”

本报记者 齐荣 文/图

随着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庄浪县南坪镇的田野上迎来了一天的忙碌。在这片山峦环抱、云雾缭绕的土地上,水洛河流域食用菌产业园的一排排菌棚在阳光下泛着银光。走进棚内,金黄色的榆黄菇如同点点繁星,簇拥成群或独自绽放,装点着这片土地,更承载着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图片

工人正在采摘榆黄菇

“快来看看,这朵榆黄菇长得多饱满!”随着一声清脆的呼唤,女工马凡调和工友们纷纷拿起竹篮,穿梭在菌棚之间,开始了忙碌的采摘。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蘑菇,正悄然为他们撑开了一柄柄金色的增收之伞。

榆黄菇,因其菌盖为鲜黄色而得名。它不仅外形美观,更因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和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而备受青睐。自今年8月份正式投产以来,榆黄菇以其高利润和广阔的销路迅速带动了周边村民的就业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在西北地区并不常见的榆黄菇,如何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原来,这是一场从东北到西北的“迁徙”。来自东北的榆黄菇原始品种经过产业园内研发主体鑫福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精心驯化,再结合当地实际,培育出了适合本地种植的新品种。这些新品种不仅适应了当地的气候条件,更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经济效益。“园区内现有榆黄菇60万棒,在高峰期每天能出鲜菇5000斤,一批菌棒能产四个周期的鲜菇,一个周期需要连续采摘25天左右。目前,这些鲜菇主要是经过晾晒后制成干菇售卖,市场价一斤能达到80元。”该公司总经理刘锡福说。

据了解,之所以引进榆黄菇是因为该公司已经成熟的黑木耳菌棒生产具有季节性,只能在每年10月份至来年6月份生产,而榆黄菇恰好可以在7月份生产,8月份下棚,使得生产线无空档期。“目前,菌棒生产线常年用工75人左右,每人每年务工收入可达4万元左右。到了蘑菇和木耳采摘季节,公司还会大量招聘临时工和钟点工,最高峰时临时工能达到400人,为周边群众提供了灵活的就业机会。”刘锡福说。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根本。榆黄菇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的精准施策和大力扶持。南坪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张贵杰介绍,为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推动乡村振兴,南坪镇积极开展了撂荒地整治和荒废苗木地清理腾退工作。通过这一举措,共清理腾退荒废苗木地1380亩,整治撂荒地110亩,为食用菌产业园的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针对苏坪村河滩地土层浅、砂石多,不能种植其他蔬菜及农作物的特点,镇里通过考察论证和天津帮扶援建资金的支持,建成了总占地308亩的食用菌产业园。已建成的一期黑木耳吊挂示范种植大棚、晾晒棚等设施不仅满足了榆黄菇和黑木耳的生产需求,更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就近就地就业的机会。

最近,通过订单,榆黄菇已经远销全国各地,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和好评。“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在食用菌产业上深耕细作,不断引进新品种、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品品质。同时,加强市场开拓和品牌建设,努力将庄浪食用菌打造成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农产品品牌。”张贵杰说。

来源:平凉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