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武山:文旅融合 赋能“诗与远方”
新天水记者 黄虹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决定》还提出,要完善乡村振兴投入机制,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
近年来,武山县紧盯“文旅赋能型”县域经济发展定位,按照“11711”全域旅游发展思路,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厚重的文化特色、丰富的旅游资源,深入挖掘渭川文化,着力打造“十有武山·祈福圣地”文旅品牌,用文旅融合赋能“诗与远方”,走出一条“城乡一体、三产融合、全域统筹、富民强县”的“武山路径”。
8月24日至25日,2024年中华垂钓大赛“陇上菜都杯”甘肃武山选拔赛在武山县四门镇下湾村成功举办,来自湖北、山东、陕西、四川等九个省区的近200名钓友扬竿竞技,以鱼会友,尽享渔趣。
依托大南河丰富的水资源、洛礼路便捷的交通优势,今年,四门镇下湾村通过整合废弃鱼池和闲置滩涂,建成以休闲垂钓、采摘体验、农业观光为主的田园综合体,实现了可赛、可钓、可养、可种的目标,为村集体经济发展闯出了一条新路子,通过不断发展“生态”旅游业,四门镇也走上了生态立镇、旅游活镇的生态旅游经济之路。
据四门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周建鹏介绍,下湾村田园综合体拥有标准化鱼池2个、休闲垂钓池1个、观赏鱼池1个、钢架大棚6个,利用鱼池水质肥、养分高的优势,用鱼池养殖水集中灌溉蔬菜大棚,实现了养殖和种植用水的循环利用。
“从7月20日鱼塘正式运营,到现在已经挣了7万多元,全部归为村集体收入。”周建鹏说。
近年来,武山县依托“十有”资源禀赋,深挖渭川农耕文化潜力,打造融合“原生产业、原生生活、古堡体验”的武山“十有田园乡村”,打造了一批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景点,龙台镇马年、董庄和四门镇南坪村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目前全县共有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3个,乡村旅游重点村10个,实现了村在景中、景在村内的美好愿景。
武山县旅游资源丰富,如果有人问,在武山旅游有哪些好去处?当地人首推的肯定是水帘洞大景区。
武山县水帘洞大景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有水帘洞、拉梢寺、千佛洞、显圣池四个单元。为给游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武山县投资1.6亿元建设景区游客接待服务中心,预计年内建成投入使用。
武山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马艳告诉记者,水帘洞景区游客接待服务中心距离水帘洞主景区8公里,紧邻大南河,与水帘洞主景区有旅游专线连接,建成后,这里将成为游客集散中心,并将水帘洞大景区的旅游点连成一条线。同时,还能实现一站式预约、景区游客人数智能监测。
“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水帘洞景区基础设施,提升景区服务接待能力,扩大景区辐射范围,拉长文旅产业链条,对加快创建水帘洞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面构建‘一带四村’‘一景一圈’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马艳说。
近年来,武山县充分挖掘“十有”特色资源,持续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完善文旅产业链条,释放文旅产业优势。今年上半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383.23万人次,旅游花费16.73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5.99%和57.06%。
(新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