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70年砥砺奋进,这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70年春华秋实,阿克塞大地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光荣与梦想,欢笑与汗水,如同一面面镜子,既辉映着祖国建设成就的光辉灿烂,也折射出阿克塞同行共进的沧桑巨变。
值此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成立70周年来临之际,阿克塞县融媒体中心推出《感恩奋进七十年》专栏,回望发展历程,传承精神风貌,述说发展历程,感怀时代变迁,高颂祖国赞歌,展望锦绣未来。
七十载沧桑巨变,弹指一挥间。伴随着自治县成长,交通运输事业有力脉动。70年里,全县公路总里程从25公里增长到2023年的1703.45公里,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国省普通干线公路、高速公路、铁路为主骨架,农村公路为支脉的公路网络,天堑变通途。
阿克塞地域广阔,农牧民群众“出行难”一直是制约农牧村发展的瓶颈。近年来,阿克塞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着力优化农村公路路网结构,一条条柏油路穿越高山、跨过河流,延伸至草原深处,直达牧民家门,全县路网结构实现了从羊肠小道到走上柏油路的历史性跨越。
大哈尔腾河河面宽、路面易被冲毁,每逢汛期就严重影响牧民出行和转场。2023年6月,在大哈尔腾河上,一座横跨两岸的大桥建成了,阿勒腾乡几代牧民的心愿变成了现实。
阿勒腾乡干部 萨丽娜:大桥的建立,使相距270公里、需绕行4小时的哈尔腾村和乌呼图村,变成驱车20分钟即可抵达的“邻村”,改变了两村105户农牧民“一河之隔、两岸相望”的命运。两个村的值班点,也因为这座大桥,将需绕道远行150公里入村的距离,足足缩短了124公里。
在阿克塞,一条条平坦宽阔的道路蜿蜒在草原上,农牧村牧民开着农用车直奔牧场。在红柳湾镇红柳湾村,村里公路通到了田间地头,当地群众白天在田间劳作,晚上就可以进城销售农产品。农村公路的建设使牲畜转场、物资供应等一系列关系民生生产生活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农牧村面貌日新月异。
红柳湾村村民 穆金龙:现在,路修到了家门口、地头上,出行非常方便,进城都是油路,开车十几分钟就到县城了,种的菜、养的牛、挤的牛奶每天都能及时送到城里。
近年来,阿克塞县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行路难”“运输难”等问题,因地制宜修建“便捷转场路”“平安放心路”“特色产业路”,推进“交通+”建设模式,帮助牧区加快建成“外通内联、通村畅乡、客车到村、安全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
阿克塞县地方公路服务站站长 常海波:近年来,累计投资约2.12亿元,修建448公里自然村组道路、88公里乡镇通三级公路、460米桥梁一座,将全县路网进行串联,彻底解决了农村末梢路和断头路问题,将致富路修到群众家门口,实现了全县建制村通畅率100%、乡镇通客车率100%。同时,全面推行农村公路市场化养护和农村公路灭毁保险模式,建立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资金保障机制,确保全县道路养护覆盖率100%。
“十三五”末至“十四五”成为阿克塞县公路交通建设提速大发展的黄金时期。随着国家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发展规划的贯彻实施,阿克塞县联通内外的主干线道路持续优化。2018年,敦格铁路“敦煌--敦煌西--南湖--阳关--阿克塞县--肃北县”客运线正式投入运营,阿克塞县彻底告别不通火车的历史。2022年,柳格国高(G3011)敦煌至当金山口公路全线通车运营,彻底解决了自治县不通高速的现状,形成了一条自治县对外连接的快速连接纽带。截至2023年底,全县各类通车总里程达1703.45公里,敦当高速、国道215线、571线(肃阿路)、省道314线贯穿整个县境,成为连接新疆、甘肃、青海、西藏的交通主干线。
遇山开道、逢水架桥,自治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逐年加快,形成了“对内畅通,对外通达”的交通路网结构,群众出行更加方便,为阿克塞全域旅游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壮大、产业集聚区建设提供了强大基础支撑。
阿克塞县客运站副站长 毛慧勇:目前,全县城市客运班线共发班次6趟次,主要为敦煌、酒泉方向,具体发车时段为敦煌5趟次,酒泉1趟次,基本上覆盖了阿克塞县农牧民群众出行的一个全时段和全范围。同时,为加快城市公交线网布局,由我县接驳中心购买6辆新能源公交巴士,已试运行开通公交线路3条,设置公交摆渡点乘车44处,按照客运流量及乘车需求,满足异地学生就学、演出、参观等活动需求。
阿克旗乡牧民 美然:以前,从安南坝出来需要骑马3、4天才能到达县城,遇上雨天、雪天,需要多花15、16个小时。现在牧民生活条件也实现了质的飞跃,人民安居乐业,班车通行了,县城里的亲戚朋友们也可以经常去游玩。
经过70年的接续奋斗,在没有路的地方,探出一条新路,把行不通的路变畅通,在历史的考卷上,写下奋进的答案,成为了辉煌阿克塞的生动见证。如今,翻开阿克塞的电子地图,或粗或细的线条,蜿蜒在这片土地的山水之间,并且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延伸,使阿克塞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更加自信、更加坚定。
图文:刘立亮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官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