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华全媒+丨甘肃陇南涉险徒步救灾记
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7月22日至24日,持续强降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滑坡等灾害突袭甘肃省陇南市。
24日10时起,分布在“两山夹一河”峡谷地带的陇南市武都区黄坪镇老黄坪片区7个村,因道路、通信、电力中断,先后失去联系,5000多名村民情况不明。
这是7月28日在陇南市武都区黄坪镇成坝村附近拍摄的一条农村公路。当地农村公路多依河谷而建,一旦遭遇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极易受损(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面对严峻的形势,黄坪镇党委书记王翔紧急召开党委会,决定组建党员突击队快速赶到老黄坪片,打通抗洪救灾信息通道。
“我是老黄坪片长,我肯定第一个上!”黄坪镇人大主席赵春亮率先报名,副镇长王慧军、综合执法队队长陈腾飞等乡镇干部也挺身而出。
7月24日,突击队在挺近灾区途中经过一处水毁路段。(受访者供图)
24日16时许,突击队一行5人身背卫星电话,脚踩雨靴踏上征程。行至一处被山洪冲毁的断头路时,突击队被站在路边观察汛情的10多名村民拦下。“里面的路都冲毁了,洪水很大,还有滑坡、落石,你们肯定走不进去,还是返回吧,安全第一!”村民们好心劝说。
“老乡,我们必须得进去,沟里面还有我们5000多名村民。电话打不通,情况也不清楚。眼前灾情这么大,里面可能更严重,我们心里着急啊!”赵春亮说。
7月24日,突击队在挺近灾区途中经过一处落石路段。(受访者供图)
他们沿着一条山野小路前进。这是怎样的一条小路呢?是穿越滑坡体的泥浆路,是路基被山洪侵蚀的悬空路,是不时有滚石塌方的裂缝路,是山洪咆哮的河堤路……
历经4个多小时的艰苦跋涉,20时许,他们抵达成坝村村口。
暮色之中,他们顾不上疲惫,立即向村内走去。看见有村民在清理院落淤泥,有人站在桥上观察水情,突击队员激动地向村民打招呼。
“有没有人员伤亡?”赵春亮着急地问。
“我们村里人都好着呢,没有伤亡。就是有些房子进水了,还有一些庄稼被淹了。”一名村民回答。
初步了解灾情后,赵春亮拨通卫星电话,向黄坪镇党委汇报灾情。
突击队员王慧军选择留下来组织村民开展自救,抢修道路。
这是7月29日在陇南市武都区黄坪镇黄坪村拍摄的泥石流灾后景象(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赵春亮则和其余队员继续前进。23时,他们抵达黄坪村。
“看到镇上干部来了,我们心上就有了希望。”58岁的石岁才说,23日晚,河水暴涨漫过河堤,村内交通中断。24日凌晨,又突发泥石流,他带着家人跑到邻居家高楼避险,家里3头猪和20多只土鸡被泥石流掩埋。
“只要人没事,啥问题都能解决,我们已经通过卫星电话,把灾情报告镇里了,救援力量很快就会进来。”突击队员陈腾飞安抚石岁才说。
25日清晨,有的队员脚上磨出了水泡,他们踮着脚继续前进,翻越一个又一个山头,终于在26日联系上了所有失去联系的村子。所幸转移及时,村民均安全。
7月29日,在陇南市武都区黄坪镇黄坪村,赵春亮(左)入户查看灾情。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连日来,随着雨过天晴,一处处断头路陆续被抢通,机械、设备、人员得以进入,电力、通信也逐渐得到恢复。乡镇干部又从抗洪救灾切换到灾后重建模式,每天奔波在受灾山乡,协调推进各项工作。
“当灾难来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第一时间出现在百姓面前,就能点燃希望。”赵春亮说。
相关新闻
新甘肃:“逆行者”李蛟蛟
李蛟蛟带领大家开展灾后重建工作(资料图)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煜宇
同事们再次见到李蛟蛟,已是7月25日上午10时,距离7月23日上午匆匆一别,已经过去近55个小时。
彼时的李蛟蛟,浑身泥泞,眼眶通红,从头到脚挂满疲惫。
“庄窠村人还好吧?”“受灾严重不严重?”“你有没有受伤?”……同事们抛出一个个问题,让李蛟蛟应接不暇。
他用嘶哑的嗓音答道:“庄窠村人都没事,无人员伤亡。”
听到这句话,大家不约而同松了口气。
自7月22日起,徽县气象局接连发布暴雨预警。7月22日至24日,徽县各地遭受了持续性暴雨袭击,江洛镇庄窠村水、电、路、网遭受不同程度的灾害,失去与外界的联系。
庄窠村地处偏远,被群山环绕,河道窄,流水急,一旦发生持续性暴雨天气,数股山间水流皆汇聚到主河道,导致河水暴涨,村庄受到毁坏,且庄窠村村民大多为留守老人和儿童,若避险转移不及时,大家的生命安全会受到威胁。
庄窠村的安全牵动着江洛镇所有干部群众的心。作为立斗村和庄窠村的包抓干部,李蛟蛟深知庄窠村的情况不容乐观。
7月23日上午7时,李蛟蛟在安排好立斗村防汛抢险工作后,立即前往庄窠村。行至立斗村杨峡社,一股山间急流阻断了李蛟蛟前进的道路,想换条路,却被另一股山流阻挡。进退两难之际,通信也已中断,无奈之下他只能原地等待。
7月24日凌晨,持续性暴雨导致河水暴涨,多处山体滑坡,李蛟蛟决定冒险前进。一路踉踉跄跄,他终于抵达村庄,第一时间打听村庄的消息。听闻群众安全转移,李蛟蛟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思绪稍定,面对被洪水冲刷后狼藉的村庄,李蛟蛟又立即投入到抢险救灾之中。他组织村社干部和青壮年劳动力成立应急抢险队伍,及时清理落石、淤泥,挨家挨户核查灾情,抢救财产。
7月25日上午,李蛟蛟返回镇政府,投入到全镇抢险救灾工作协调与核查中,统筹调配机械、人员,解决转移群众生活问题、管制道路转运救援人员、统计全镇灾情等。
7月28日,为了方便外界救援力量实施救援,李蛟蛟召集庄窠村全村力量,拿起铁锹、扛起沙袋,齐心协力搭建了大沟社近50米的便道。
……
灾后修复中,李蛟蛟的身影随处可见,“我是一名党员干部,抢险救灾是我的责任,也是我的使命,我应该冲在最前面。”
在李蛟蛟和同事们的努力下,庄窠村水、电、路通了,群众生产生活恢复正常。
当问到李蛟蛟当时孤身逆行怕不怕,他的回答简单干脆:“当然会怕,但一想到那么多群众还处在断水、断电、道路不通的状况下,我就没办法让自己歇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