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医药简》

武威《医药简》

原标题:“简”述文化“牍”懂中华——说武威《医药简》

1972年甘肃武威旱滩坡出土的《医药简》系“国宝”级文物。《医药简》属于简牍学中最有保存和历史研究价值的文物之一,“甘肃武威古代医学”被认为是古代医学的四面旗帜(“岐伯医学”、“武威汉代医学”、“皇甫谧针灸医学”、“敦煌医学”)之一。对《医药简》的研究,涉及到历史考古、简牍释译、文献整理、中医史学、中医学、中药学等方面。

近日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后的黄金时段播放了“《简牍探中华》武威汉简”大型文化节目,讲述了武威出土的三件“国宝级”文物——《仪礼简》《王杖简》《医药简》。这是对我国出土文物的一次展示,也是对甘肃、武威的一次宣传。

“《简牍探中华》武威汉简”大型文化节目对《医药简》出土的意义、作用及保障人民健康等方面作了详细介绍与评价。由于我们熟知的《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等这些我国传统医学典籍的原本都佚失了,武威《医药简》补充了我国医籍链上重要的一环。

“《简牍探中华》武威汉简”大型文化节目提出:武威汉简的《仪礼简》《王杖简》《医药简》是两汉时期中原文化在河西走廊上广泛传播的历史实证。其中《医药简》为探究秦汉及其前代的医药学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武威《医药简》内容比较丰富完整,主要记载了内科方、外科方、妇科方、五官科方、针灸科方和其他方剂,共30余则。此外还有部分残简的方剂没有计算在内。其中有一个药方让我印象深刻。我们现在知道利用热能,如理疗、红外线等可治病。《医药简》中竟然也有类似的记载“用白羊矢乾(gan)之十馀石置其阬中,从火其上,羊矢尽,索横木阬上,取其卧,人卧其阬上,热气尽,乃止”。推测这是一个土方子,大致是说在地上挖一个坑,把晒干的羊粪放在坑中点燃,燃尽后在坑上面搭个板子,人就躺在板子上受热气熏蒸来治病。治疗效果现在不可考了,但简文上却写了“不复发”几个字,这些都说明汉代医学对疾病的了解和认识,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简牍探中华》武威汉简”大型文化节目指出:传统医学智慧与现代科研手段的“古今对话”,让千年前武威《医药简》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希望武威汉代医简等中医药宝库能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张延昌

(兰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