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历史文脉 谱写武威华章

赓续历史文脉 谱写武威华章

2024年6月8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连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武威非遗绽放迷人光彩

“天上的星星数不清,华锐的歌儿唱不尽。”华锐藏族民歌流传于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境内,是集歌唱娱乐于一体的民间艺术形式。

武威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悠久的历史,蕴育了内容丰富、种类繁多、特色鲜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文资源亟待保护和开发的富矿区。凉州攻鼓子、凉州贤孝、武威宝卷、华锐藏族民歌等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绽放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原生态之美。4月27日,西北师范大学、兰州城市学院的校园内热闹非凡,“走进武威 放飞青春”宣传推介活动走进了大学校园。威武雄壮、气势恢宏的“凉州攻鼓子”引得现场喝彩掌声不断,表演者俨然古代武士,仪表潇洒,稳健大方。一曲“凉州贤孝”展现了凉州儿女的精神风貌和文化追求,反映了生生不息的华夏文明和丝绸之路文明的核心价值。

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文艺科科长刘国成告诉记者,全市现有国家级非遗项目7项,省级非遗项目29项,市级非遗项目107项,县(区)级非遗项目221项。有国家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人,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46人,市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47人, 县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72人。省级非遗工坊5家。

筑牢非遗保护传承之基

“科学保护是根本。我市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性质、特点、规律出发,从实际出发,制定实施了一整套科学的保护规则、标准、方法、机制。”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局长魏红霞说。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在市县区文化馆加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牌子,进一步理顺了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体制机制。相继出台《武威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管理办法》《武威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等政策法规,对非遗项目申报予以政策支持和申报扶持。争取国家、省上非遗专项保护资金,为市县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发放传承补助经费。

编辑出版了《流韵焕彩——武威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等非遗类图书20多本,录制河西宝卷·武威唱本(含文本)、凉州贤孝艺人专辑(含文本)、凉州木偶戏剧目(含文本)等120余部;拍摄制作出版《民勤骆驼客》《民勤唢呐艺术》《华锐民歌原生态演唱》等音像出版物30多部。

……

通过编印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文件汇编,建立电子档案库,出版专著、拍摄视频、录制音频、整理图片和文字资料、征集实物等形式,规范了非遗保护管理工作,为非遗项目的活态传承、研究宣传和传播利用留下了珍贵资料。

多彩活动拉动非遗传承活力

一曲曲气冲霄汉、催人奋进的攻鼓号子,让观众惊叹“这就是凉州的力量”;一个个“非遗+文创”“非遗+文旅”创新项目,让传统文化火起来,让人民群众乐享文化盛宴……我市充分利用传统节庆活动和“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节日,搭建平台,广泛开展“非遗进景区”“非遗过大年”“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等各类宣传展示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文化遗产资源,切实增强了全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组织开展的文旅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官方账号“武威非遗”视频播放量在抖音平台位居全国第七,在快手平台视频播放量位居全国第三,受到文旅部通报表扬。记者从市文化馆非遗办了解到,为进一步增强非遗可见度,我市已连续举办十届“武威市民族民间文艺汇演”、五届“凉州贤孝大奖赛”、七届“民勤小曲戏调演”、十届“桑杰曼拉文化艺术节”“端阳节赛诗会”、民勤唢呐艺术大赛暨展演活动、天祝县“六月六”传统赛马大会等大型品牌性活动。通过组织非遗项目参加各类全国性展演、展示及比赛活动,不断扩大武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先后组织非遗项目,参加了文化部在成都国际非遗节期间举办的全国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展示,“一带一路”文化艺术交流合作国际学术研讨会专题展演,“一带一路”国际民族民间舞蹈展演、全国曲艺周及第五届全国非遗博览会等全国性大型展演活动20多场次。

(武威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官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