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高”在哪儿?听听永昌人怎么说
甘肃
甘肃 > 资讯 > 金昌 > 正文

高标准农田“高”在哪儿?听听永昌人怎么说

原标题:【记者走基层】永昌:高标准农田守护粮仓有良方

高标准农田“高”在哪儿?听听永昌人怎么说

仲夏时节,走在永昌县水源镇平坦的田间小路上,放眼望去满目青绿,在一片片高标准农田里玉米苗枝干壮硕,麦苗身姿挺拔,广袤的田野焕发着勃勃生机。

平整机耕路、开挖蓄水池、架设滴灌带、土壤改良……经过农闲时的紧密施工,今年春天水源镇、朱王堡镇共计5.7万亩高标准农田投入使用。

高标准农田“高”在哪儿?听听永昌人怎么说

金昌市水电工程局清河项目负责人 张德鹏:截至2023年底,我们项目部在水源、朱王堡两乡镇共建设高标准农田5.7万亩,于春种前全部投入使用。2024年计划建设高标准农田10.07万亩,其中新建9.51万亩、改造提升5657亩,项目预计7月底开工建设,我们将严格按照项目规范、技术标准组织施工、确保高质量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这几天,种植大户汪红兴正在为他种植的1800亩玉米浇水,站在地头看去,他承包的玉米地平整开阔,铺满了纵横交错的黑色滴灌带,这些黑色滴灌带就是他家玉米今年稳产丰收的“秘诀”。汪红兴在水源、朱王堡两乡镇承包土地3000多亩,分别种植玉米和小麦。以前每逢浇水时节总要雇人24小时看着田地,大水漫灌下积水、浇不透的情况时有发生,而浇水量的不稳定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及产量,现在他只需要在水肥控制室调配好水肥配比就能“高枕无忧”。

高标准农田“高”在哪儿?听听永昌人怎么说

种植大户 汪红兴:高标准农田确实地也平整了,我们浇水也方便了,人工也省了,浇水也没有积水的地方,我感觉高标准农田还是挺好的。

在水源镇的辣椒种植基地和高原夏菜采收现场,总有许多忙碌的身影,他们都是周边的农户,建设高标准农田后,他们把自家的土地都承包了出去,每亩地的地租较之前增加了300元左右,而他们也可以腾出手在周边的田地上务工增加收入。

永昌县丰泽园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属于永昌县较早一批建设使用高标准农田的农业合作社,从2015年开始,该合作社就将自己承包的3780亩地由原先各户零散的小地块整合成大块地,并配套建设12公里的机耕路和滴灌设施及6万立方米的高位蓄水池,早早享受到了高标准农田带来的农业发展红利。

高标准农田“高”在哪儿?听听永昌人怎么说

永昌县丰泽园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张琰忠:2015年我们流转了东寨双桥村四、九社的这片土地进行了规划整理变成了高标准农田,通过这九年来的种植,主要表现这么几个优点,机械化作业效率高,相比过去的小块地成本大大降低,第二个是种植管理方面人工、浇水也是节省了很多,对于种植的成本降低很明显。

高标准农田“高”在哪儿?听听永昌人怎么说

良田还需良种良法、农艺农机的加持,记者来到东寨镇双桥村浅埋式滴灌小麦种植示范点,已经进入灌浆期的冬小麦枝干挺拔有力,墨绿色的麦穗已经进入灌浆期。2023年,浅埋式滴灌冬小麦就是在这里试种成功并在全县推广种植,目前全县冬小麦种植已达8600亩。

高标准农田“高”在哪儿?听听永昌人怎么说

永昌县自主研发了小麦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专用播种机、玉米窄膜宽窄行专用播种机,积极推广小麦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集中打造标准化种植、科学化灌水、绿色化生产的高水平小麦试验田示范引领,研发投放浅埋滴灌播种、施肥、铺滴灌带一体机,农业技术人员全程技术指导服务,有效保障了小麦单产水平。

高标准农田“高”在哪儿?听听永昌人怎么说

县农业农村局农技中心研究员 陈建平:通过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实现了水肥一体化,特别是我们近年推广的浅埋滴灌小麦技术达到了节水节肥的显著效果,每亩节水可以达到80-100方,节肥30%左右,也实现了随水施肥,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

高标准农田“高”在哪儿?听听永昌人怎么说

2024年,永昌县农业农村局在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上打造节水、抗旱、增产、增效千亩示范片(基地)14个,进行灌溉量的试验和抗旱节水新品种的筛选,形成可推广应用的科学种植模式,达到科学栽培、节水增效、增加收益的目的。

高标准农田建设,一头连着粮食安全,一头连着农民增收,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高标准农田“高”在哪儿?听听永昌人怎么说

近年来,永昌县立足整县域纳入甘肃省石羊河流域红崖山等灌区整灌区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等有力机遇,抢抓中央增发1万亿国债、省级统筹相关资金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重大政策,认真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部署,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保障粮食安全、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目前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72.98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51.2%。

今年,永昌县将围绕“田块整治、地力提升、灌溉设施、道路工程、防护林网、配电设施”六大工程,计划建设高标准农田34.34万亩,其中新建21.14万亩,改造提升13.2万亩,项目主要涉及新城子镇、红山窑镇、焦家庄镇、城关镇、东寨镇、六坝镇、水源镇、朱王堡镇、河西堡镇9个乡镇,全力破解灌溉“引水难”、农机“通行难”、精耕“管理难”、产能“提高难”等难题,让昔日的“望天收”变成高产田,让“粮田”变“良田”。

记者:鲁娜琳 梁兴鑫 张育睿 孙晟强

(爱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