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里挖出琉璃塔 宋三彩重现“天水一朝”盛世风采
甘肃
甘肃 > 人文 > 史话 > 正文

农田里挖出琉璃塔 宋三彩重现“天水一朝”盛世风采

原标题:丝路光辉——琉璃舍利塔

精美的装饰,圣洁的图案,传承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情怀,汇聚了陇右天水的人文意趣——琉璃舍利塔。

何喜田

1979年,天水市秦州区皇城村农民马信在北山皇城堡子附近修水平梯田时,意外地挖出了一些绘有太极图案的瓦当,另外还有一件琉璃塔。琉璃塔的出现,引起了当时天水文物考古人士的关注。经过细致鉴定,这件文物被确定为宋代琉璃舍利塔。

皇城堡和市区遥遥相望。东汉初年,割据陇右的大势力在这里称帝后建造了宫殿,后人称之为隗嚣宫。隗嚣,天水秦安人氏。当时的隗嚣宫城,规模宏大,东起五里铺,西濒濛水,也就是今天的罗玉河,北至山巅,南临藉河,城址占地约十五平方公里。当年诗圣杜甫游历天水时曾写道:“胜迹城北寺,传是隗嚣宫。苔藓山门古,丹青野殿空。”唐宋时期,皇城堡被改建成寿山寺。历经兵祸和自然浸蚀,昔日闻名陇上的寺院如今已变成一片废墟之地。

宋代琉璃舍利塔的出现,是天水地区出土的又一件独具特色的佛教器物。它为佛都天水曾经的繁盛、兴旺,再次提供了实物例证。

这件琉璃舍利塔是红陶质地,通高79厘米,形制为仿木构楼阁式。整塔由底座、塔身和塔顶三部分组成。塔座呈喇叭形,座身有六个桃形镂空洞,中部收身束腰,上面有六角形镂空的莲花。塔的各角上都有圆形倚柱,柱子的额上各站立着一只小兽。塔身是仿木构楼阁式建筑,四周雕刻着门窗、柱额、屋檐以及天神等。攒尖顶上有戗脊飞檐,脊端饰有戗兽。所谓戗兽,就是兽头形状,能镇妖驱魔。戗兽越多,器物的级别越高。

琉璃塔顶上设有十三层相轮,上面是仰莲,仰莲上是黄色宝瓶。所谓相轮,就是一圈一圈的环,有仰望观瞻的作用。唐朝诗人周朴曾有过这样的感慨,“相轮顶上望浮世,尘里人心应总平。”仰莲,就是朝上的莲花瓣。这种纹饰,因为圣洁之意,竟然成为日后元代青花瓷的重要标志之一。

琉璃作为一种建筑材料,起源于北魏。从唐代开始,琉璃烧制的各种建筑饰件就开始广泛应用于建筑物的装饰。琉璃塔,则是中国佛教奉献给世界的奇迹性礼物。琉璃精美的浮雕图案不仅起到了装饰作用,而且蕴涵着丰富的政治与宗教内涵。

古丝绸之路开通后,陇山之右的天水由于地处南线与中线的交会地带,成为往来于西域和长安之间的一座温暖驿站。无论西去还是东来,熙来攘往的商旅们大多会捐钱开窟造佛供养,祈求得到保佑。而平民百姓在丰年盛世或苦难困厄之时,为精神寄托也会开窟造像,求得安慰。就这样,从武山到麦积山绵延100多公里的渭河沿岸,先后开凿出了一座座凌空飞度的佛教石窟。日出日落,斧凿声声,佛窟的营建从未在如流的岁月中停止过。百里石窟走廊的建造,让东渐的佛教出现了明显的本土化倾向。佛教以及灿烂的石窟艺术,由此而在天水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佛像在改变着容颜,从雄浑健壮变成秀骨清像,继而转向柔和丰腴,色彩逐渐细致艳丽,构图愈加大胆,佛国世界变得前所未有的宏大欢乐。从此,这条走廊的开凿与绘制延续了若干个世纪,并且成为如今享誉世界的雕塑艺术宝库。

石窟之外,随着佛教文化的兴盛,建造琉璃舍利塔也成为民间信仰的一大盛事。因为在佛教,琉璃塔是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大宋王朝经济发达,文化昌明,思想开放,一度出现了“天水一朝”这个被近代学者们津津乐道的词语。“天水一朝”,代表了一个崇尚气节、人文蔚起的时代。当年的寿山寺,在陇右非常有名气,前来布道、讲经的僧人们络绎不绝。于是修建佛塔、光耀佛宗就成了天水佛事活动的亮点之一。

在佛教中,大凡有德行有修养的高僧骨灰都可视为舍利。考古专家认为,这件三彩琉璃舍利塔就是当年埋藏在寿山寺的高僧舍利之物。在卷草纹的衬托下,整个舍利塔显得更加圣洁而庄严。这件琉璃舍利塔的宝瓶、戗脊、神兽都是黄色,与塔座、塔身的翠绿色相映衬,显得釉色鲜艳、协调、晶莹、舒适。同时,塔身造型秀丽、匀称,实为宋代三彩的成功之作。黄色,在佛教文化中代表着兴旺。与唐三彩相比,宋三彩画面生动,添色规整,色泽更为青翠明艳。

在大宋时期,琉璃的烧制十分不易,而三彩琉璃的烧制工艺更为复杂。陶土在800至1000多度的高温下,多次入窑才能烧制而成。天水出土的这件宋朝琉璃舍利塔,代表了当时较高的琉璃制作工艺。

耿宝昌,时任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长期从事中国古陶瓷的研究。张朋川,主持过大地湾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时为国家文物局一级文物鉴定专家。1996年9月14日,寂静许久的琉璃舍利塔终于等到了第二次破土而出、光耀陇上的时刻。经两位专家鉴定,这件宋代琉璃舍利塔属于国家一级文物。

已故著名美学家宗白华曾说过,敦煌的意境是音乐意味的,以音乐舞蹈为基本情调。如今,我们只能在残垣断壁之外,透过这件琉璃舍利塔来遥想当年佛都天水壮丽的景象。但值得庆幸的是,当我们注目于这件艺术品,沉浸于由相轮、纹饰、色彩组合成的广大繁复的塔构中时,仿佛真的可以聆听到来自时光深处的音乐。它是那么多彩,又是那么旖旎。

(天水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