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赋能 白银中药材产业迭代升级
甘肃
站内

科技创新赋能 白银中药材产业迭代升级

白银是甘肃中药材优势主产区之一。近年来,白银市把中药材种植作为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大力来抓,通过宣传发动、政策引导、效益驱动、贷款帮扶、项目带动、科技推动等有效措施,使全市的中药材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在创新和科技的双重赋能下,这一传统产业正在加速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向新时代的中药材产业迭代升级。

这两天,在会宁县杨崖集镇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农户们正忙着育苗、移栽。杨崖集村村民李国峰现在是当地一家中药材企业的种植能手。不到一个来回,已是满头大汗,虽然辛苦,但他心里充满动力。

会宁县杨崖集镇杨崖集村村民 李国峰

“去年每亩平均纯收入可以达到4000多元。”

对于农民来说,收益好才是硬道理。虽然自家的20多亩黄芪苗还没有开始种植,但李国峰一点也不着急,这里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驾驶的这台新型育苗机。

记者 张晰

“和过去的传统机械相比,新机械育苗机效率更高。过去的一天可以育苗15亩地,现在一天可以育苗30亩地。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有了它的帮助,这个苗种品质更优,产量也会更高,对于未来的推广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新机械不断赋能中药材种植,提高的是效率,提升的是品质。在产出好药材之后,如何让科技创新持续赋能中药材产业,展示中药材全产业链的现代化新图景,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这是白银市中药材产业的发力方向。现如今,白银市中药材全产业链趋于完整,生产加工的标准化日渐完善。

白银市农业领域(中药材)首席专家 白银市农业技术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 吕兆明

“现在育苗从选种、选地、深翻、精细化播种上都有严格的操作技术规程,包括移栽、田间管理、收货、加工都有标准化的操作技术规范,目的就是向标准化要效益。”

解决了怎么种的问题,还要解决怎么加工、怎么卖的问题。为了支持中药材产业加快发展,白银市一方面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另一方面设立了专项经费,鼓励市县乡科技人员积极参与中药材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攻克技术难关,着力解决种植领域的各项技术难题和技术瓶颈。通过大力支持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提升中药材种植的科技含量,切实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与经济效益。

甘肃长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研发部主任 张建中

“我们就是要打造一款有着核心竞争力、具有核心附加值的高附加值的核心产品。在黄芪酒和黄芪咀嚼片这两款产品上进行了专利申报,企业标准备案。”

白银市围绕构建“四集群+四片带+N”农业产业发展格局,持续放大“土特产”优势,实施优势特色产业提质增效行动,分区域布局特色种植,中药材种植就是其中之一。目前,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20.59万亩(不含枸杞28.12万亩),其中会宁县5.79万亩,靖远县8.88万亩,景泰县4.82万亩,平川1.08万亩,白银区0.01万亩。全市中药材总产量达到12.35万吨,亩产600公斤,产值61.77亿元(亩产值3000元)。中药材产业已成为全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特色产业。

会宁县杨崖集镇党委书记 曹志强

“我们将紧紧围绕打造中药材特色小镇的目标定位,打好农业特色牌。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开展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不断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同时开发和中药材相关的有机农产品,延长中药材产业链,实现农业循环发展,切实将小药材打造成群众增收致富的大产业。”

白银融媒 张晰 刘生武 会宁融媒

(白银市融媒体中心官方公众号)

推荐0

甘肃名片

风直播

凰家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