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开宝宝安睡模式?

原标题:如何打开宝宝安睡模式?

在婴儿阶段,充足且安稳的睡眠在体格生长、神经发育、补充体能、稳定情绪等方面有重要作用,但婴儿良好的睡眠并非与生俱来,需要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培养。

在出生初期,婴儿的睡眠并无规律可言,短暂的睡眠周期以及旺盛的进食需求造成频繁觉醒,且无昼夜节律,对光线、声音、温度等环境刺激也比较敏感。在这个阶段,父母要理解初生婴儿的睡眠特点,调整自己的作息和心态,尽力满足婴儿的入睡需求,直到迎来入睡习惯培养的最佳时机。

出生近2个月,婴儿进食和睡眠逐渐形成规律,可培养自主入睡。父母可根据睡眠规律预估入睡时间,在婴儿入睡前半小时结束进食;制定一个入睡程序并固定下来,比如给婴儿更换睡衣、做抚触、调节灯光、聊天等;让婴儿在床上入睡,不通过喂奶、抱哄等方式安抚入睡。

对婴儿来说,自主入睡可使睡眠更加连续,即使短暂醒转也能继续接觉,对规律进食也有帮助,使婴儿清醒时的食欲更加旺盛。此外,还有一些方法可帮助婴儿好眠。

鼓励分床睡觉:虽然婴儿和父母同床睡觉照顾起来更方便,但分床睡觉仍被认为是一种更有益的睡眠安排。提高婴儿睡眠安全,减少窒息和过热风险的同时,可减少父母日常活动对婴儿的打扰,提升睡眠质量。拥有单独的睡眠空间还可促进婴儿的适应能力和独立性。当然,是否分床睡觉也要考虑家庭环境、个人偏好、婴儿健康状态等,综合考虑才会有最优选择。

科学使用襁褓:襁褓的约束可以减少惊跳反应增加安全感,从而延长睡眠持续时间。注意使用襁褓时应允许婴儿臀部和下肢自由活动,以免增加髋关节发育不良风险,以双上肢和上半身为主的包裹方式较为合理。婴儿有翻身欲望时,应不再使用襁褓,防止出现由于双上肢活动被限无法从俯卧位脱困的窒息风险。

采用合适的睡姿:婴儿1岁以内应采取仰卧睡姿,俯卧和侧卧位睡姿会增加婴儿期猝死的风险。在睡眠中婴儿自行翻身时,父母要分情况干预:约4月龄婴儿只会单向翻身时,夜间发现后及时恢复至仰卧位;约7月龄婴儿已经具备来回翻身的能力,则可以顺其自然。

清理鼻腔,保持呼吸通畅:部分婴儿鼻部分泌物较多,易致鼻呼吸不畅而影响睡眠。针对这一情况,可使用生理盐水滴鼻予以清理。如果感到婴儿鼻部堵塞明显,出现频繁打鼾,张口呼吸甚至呼吸暂停时,需要进行婴儿阻塞性呼吸睡眠障碍鉴别,及时咨询医生或就诊。

正确应对睡前节律性运动:部分婴儿在3月龄开始出现睡前快速摇晃头部,月龄更大的婴儿还会出现头部撞击、身体晃动或滚动,这属于睡前节律性运动。睡前节律性运动通常被认为无害,发生率也比较高,60%的9月龄婴儿会出现这种情况,父母无需担忧和干预,只有当出现明显睡眠干扰或者自我伤害时才需要介入。随着儿童的成长和发展,这种睡前节律运动会逐渐减少。

面对睡眠倒退应坚持入睡习惯的培养:当婴儿已建立一定睡眠规律后,还会因某些原因出现睡眠倒退,包括生长发育、抚养人更换、生病等。这种倒退通常是暂时的,父母应帮助婴儿重新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

文:祝丹(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儿保康复科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