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鸣】搬迁户喜变搬迁富 永昌暖招“岗岗滴”
甘肃
甘肃 > 资讯 > 原创 > 正文

【凤鸣】搬迁户喜变搬迁富 永昌暖招“岗岗滴”

文/秦信芳

作为我国生态最脆弱的地区之一,甘肃超过50%的国土面积位于自然灾害高发易发区。实施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是造福民众的德政工程,成千上万户家庭将由此摆脱不得安生的厄运,实现安居乐业的梦想。

2023年,永昌县完成搬迁2146户6552人。在红山窑镇夹河村、焦家庄镇楼庄子村、河西堡镇鸳鸯池村……新房鳞次栉比,环境整饬一新,搬迁后村民们享受着迥异于以往的全新生活,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永昌取得的搬迁成绩实属不易。

把避险搬迁作为“一把手”工程,完善责任链条,落实推进机制,推进集中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抓好产业和就业“两个关键”,让搬迁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在永昌,科学的规划与有力的落实,让避险搬迁这项民生工程切实顺乎民意、惠及民生。

推进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其实质是对生存和发展环境恶劣地区的人口实施易地搬迁安置,从根本上改善其生存和发展环境。作为改善人居环境的最佳选择,避险搬迁不仅仅是异地建房这么简单,需要统筹解决搬迁民众的生计,进而增强其可持续发展能力。这样,才能实现民众安居与生态环保的双赢。

为此,永昌在避险搬迁时避开地质灾害易发区、洪涝灾害威胁区、生态保护区和永久基本农田,使安置点靠近县城、小城镇、产业园区和中心村。同时,结合以县城为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把规划任务与安置选址、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等深度融合。

搬迁只是手段,幸福才是目的,这一理念在永昌避险搬迁工作中得到鲜明体现。

住房是最基本的保障,与建好安置房同样重要的,是怎样让搬迁民众安下心来。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搬迁群众来说尤其如此。实现就业,无疑会极大地增强搬迁群众的归属感,令其在新家园扎下根来。

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一方面关乎搬迁群众的增收致富,一方面与搬迁的后劲、动力息息相关。夯实产业发展这个基础,能够激发安置点的活力和创造力。永昌依托当地工业基础和产业条件,以产业带动促就业,让群众实现“乐业”目标。以河西堡工业园区为例,毗邻该园区的沙窝、河东堡等集中安置点,创造就业岗位5000余个,搬迁群众有事干、有钱赚。

一月底,在永昌县召开的甘肃省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暨工作推进会上,甘肃省长任振鹤强调,今年要着力解决“不重视、不严格、不到位、不平衡、不配套、不高效”的问题,让群众“搬”进幸福里、“搬”出好日子。

今年,永昌计划将地质灾害威胁区、地震灾害危险区内2323户7253人安置到有就业条件的地方。永昌县对搬迁对象确定、规划选址建设等作出了周密布署,制定时间表,绘就施工图,力求将这项德政工程、民生工程、生态工程、发展工程办好、办实,实现“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生活好、能融入”的目标。

更多人的生活,将由此掀开崭新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