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飞将军与石马坪
近日,脑海中时常浮出"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诗句,且不由自主的会吟诵出来。于是踩着初夏的青绿,到飞将军长眠佳城探墓,神会飞将军。
史载,飞将军李广,陇西成纪人,即今天水市秦州人,也有说秦安人,西汉名将。据考,现在的天水西关飞将巷还有其后裔居屋。将军其人身体高大,两臂如猿,灵活自如,善于骑射,勇力超群。从军44载,镇守西汉边境八郡,率军参战70余次。为人虽言语木讷,但作战时冲锋陷阵,足智多谋,屡立战功,频频受奖。
飞将军长眠佳城就是现在坐落在天水城南文峰山的李广墓,为全国独有。该墓依山势而建,为三层阶梯式布局:一层为展厅,二层为祭亭,三层为主墓区。
驻足门前,大门上方悬有湘醴书法家、军人李铎书写的“李广墓”三个古拙沉雄、苍劲挺丽的大字。两侧楹联精准写尽了将军一生的功绩:勇无敌忠无双列传一篇为英雄千古绝唱,生不侯死不葬佳城半亩壮桑梓万姓豪情。
进入大门,一种古朴幽远、旷古深遂的景观迎面而来。整座建筑雕梁画栋、飞檐翘角、精美绝伦、独具匠心;一砖一瓦都似乎在低语着飞将军的英勇事迹和千古叹息。
一层展厅,主要陈列着李广太守印模、西汉故事以及清代墓碑、蒋介石题字碑等文史资料和珍贵文物。二层祭亭,正中有飞将军的坐式塑像,目光逼人,威仪不减。塑像背后墙面及左右两面山墙上挂有司马迁《史记之李将军列传》的匾文。祭厅的阶梯下面甬道两侧立有石兽石马,造型生动,由于年久,石马磨损残缺,略有马的形体;两侧石马分南雌北雄,雌马为李广将军坐骑。现在的石马坪村名因此石马而得名。三层主墓区有圆形的墓冢,是将军的衣冠冢,葬有将军的一盔一甲一鞋。矗立的碑塔上刻有蒋介石于1934年11月亲笔题写的碑文:汉将军李广之墓。将军转战一生,功勋卓著,但最终因行军沙漠迷路,贻误战机而自刎疆场且尸骨不知所去。
将军从不置办家产,所得奖赏,都分给部下,与士兵同吃同住。遇到缺粮缺水的地方,等全军战士吃喝完毕,他才去吃喝。为人廉洁,待人宽厚,毫不苛求,深得战士们的爱戴,愿为他效命疆场。
李广的智谋略举一例便可窥一斑。在出雁门击匈奴的一次战斗中,因寡不敌众,李广战败受伤被俘。敌军用两匹战马相联接,中间放一布袋,将李广置于其中欲驮回匈奴营地。行走间,李广先是装死,继而觑见有一匈奴兵骑着一匹好马,他凑准机会,跃腾而上,迅将胡儿掀翻马下,夺其弓箭,策马南驰。数百敌军在后面追赶。李广一边快马加鞭,一边用弓箭向后射杀追击敌军,因而脱险,返回汉军阵地。此后数战,匈奴兵只要听闻是李广率战,便避其锋,同时送李广为“汉之飞将军”的美称。
飞将军一生战果显赫,却始终没有被称王封侯,甚至结局悲残,尸骨成迷,但历史还了他千古英名,人民给了他最大的公正和同情。司马迁在史记中专门为其写一传记,历代文人墨客为其撰文做诗称颂。“纠纠前将军,绝代才无双”,“汉皇按剑起,还召李将军”。这些传记与颂词让李广成为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家喻户晓的名人,成为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的典型。纯朴的家乡人民为其自发修建了壮观的墓冢,派两匹神奇的石马日夜守护在墓前,并将村名改为“石马坪”。
畅游将军墓地,缅怀将军战绩,展出的文物古迹似一场场挥戈驰骋、战马嘶鸣声从广阔草原频频传来;一幕幕狼烟四起、刀光剑影的画面从大漠深处跃入眼帘。徜徉其中,吊古抚今,阅览远古历史,复原远古战场,情与景相融,诗与情会意,实为一处不可多得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天水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