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兰州“四月八”庙会指南:喝酒听戏打卡五泉山
甘肃
甘肃 > 人文 > 史话 > 正文

老兰州“四月八”庙会指南:喝酒听戏打卡五泉山

原标题:四月八 浪“五泉”

四月初八,传为释迦牟尼佛的诞辰,各地佛寺僧众举行佛事活动,仿照传说中的龙王以香水洗灌释迦太子的故事,用五色香汤洗灌释迦牟尼佛像,以纪念佛的诞辰,称为浴佛,因此这天称为浴佛节,亦称龙华会。兰州地区自汉代传入佛教,至迟到元明时期,就有在五泉山举行浴佛节的习俗。

五泉山位于皋兰山北麓,由三麓两涧构成:东麓为塔子坪,西麓为二郎岗,中麓将一条山沟分为东涧、西涧,俗称东龙口、西龙口。两涧尽头瀑布飞悬,泉眼遍布于两涧与中麓各处,其中最著名的有五:即甘露泉、掬月泉、摸子泉、蒙泉、惠泉。隋唐时期,据此设置五泉县。《大元一统志》载西汉骠骑将军西征匈奴,插鞭皋兰山下,涌现泉水,以济军渇的传说。山里古木参天,鸟语花香,溪流潺潺,水磨飞转。清康熙间,五泉山“自麓至巅,佛院禅房参差缭绕,揽胜不穷,登临难遍。”其主要寺院,元代为皇庆寺,明代为五泉寺、崇庆寺,清代为福泉寺,民国初刘尔炘重修后改为浚源寺。

四月上旬,正值春夏交替之际,兰州南园五泉山一带杨柳如烟,柳絮飘飞,杂花生树,油菜花黄,紫燕低飞。每年农历四月初一至十五左右,五泉山上各寺庙开门,举办浴佛节龙华会,经幢绸匾高悬,香烟缭绕,僧众在钟磬木鱼声中诵经礼佛,善男信女叩头化表、许愿、搭布施,虔诚祈福消灾。秦腔班子演出会戏酬神;各种杂耍、魔术圈场表演,要紧关头,打住不演,巧舌如簧地兜售大力丸、桃花碱(香皂)。

兰州人倾城而出,浪四月八庙会。清咸丰岁贡生魏椿《四月八游五泉山竹枝词》,描写咸丰、同治时,五泉山四月八庙会的盛况:“一春无雨四山晴,士女拈香尽出城。行到石桥天色早,大家先扑卖花棚。”“满地野花色最鲜,摘来斜插鬓云边。阿娘只为求儿女,挈伴同寻摸子泉。”四月八庙会时,士女早早出城,女士们一到五泉山下,拥到卖花摊前选购应时鲜花,簪在发髻上,而平民妇女无钱买花,只能选摘遍地盛开的野花,插在鬓间。总之,不管贫富,爱美之心人人皆有,爱打扮是女人的天性。不生育或者缺儿少女,不论贫富皆能遇到,因此,她们结伴到摸子泉求子嗣,就成了四月八庙会的一项重要民俗事项。

清末兰州进士王烜有诗云:“此日真皆大欢喜,红男绿女满南园。花花界有庄严地,个个人来拜世尊。”红男绿女接踵摩肩穿行其间,礼佛、购物、品小吃、看热闹,各得其乐。有的全家围坐在碧草如茵的溪流旁、古树下笑谈野餐,共享良辰美景,多了些世俗的欢快,少了些宗教的肃穆。

魏椿还写出庙会上的喝醉汉神态:“纷纷车马往来飞,一过今宵事便非。笑煞前途饮酒汉,醉眠荒冢不知归。”数天的四月八庙会,成为兰州人的嘉年华,礼佛,购物,吃喝玩乐,尽情享受生活,因此喝醉汉很多,他们醉眼惺忪,胡言乱语,有的耍酒疯,动手动脚,人皆躲避,兰州俗话称“朝廷都怕喝醉汉”。酒疯耍得差不多了,摇摇晃晃,下得山来,清风一吹,倒在路边坟滩里沉沉入睡。

庙会唱戏主要在山门戏楼举行,亦称赛楼,坐北向南,上悬“高山流水”匾,每字约三尺见方,笔力雄健,系晚清宁夏知府谢威凤所书。两侧为光绪兰州进士黄毓麟撰书楹联:“碧天曾补,黄土偶抟,问从来何事非戏?一曲传奇,作俑且休嘲优孟;绿水长流,青山自在,到此处几人留名?千秋怀古,开场端合唱嫖姚。”上联写自女娲补天、抟黄土为人以来,凡事皆为演戏,因此不要嘲笑优孟。优孟为楚国的艺人,富有辩才,用谈笑的方式委婉地劝谏,特指戏曲演员。这里点明戏台的教化功能。下联写五泉山绿水青山永在,但是悠悠岁月有几人留名?演戏怀古,应该演唱霍去病卓鞭出泉的传说。

戏楼的南、东、西三面均为看台,挤满观众,男女分站,不时喝彩,将红缎被面抛上台去,为名角披红,为之捧场。这里是戏刚演完,二郎岗上二郎庙的戏台锣鼓齐鸣,吹竹弹丝,会戏又开场了。游人又拥上二郎岗,有的酒家边饮酒边看戏。魏椿有竹枝词:“彩楼镇日奏笙簧,优孟衣冠最擅场。看罢人人都道好,携尊又上二郎岗。”

城里的酒肆饭庄早早上山,借寺庙房屋、院落,砌灶,搭篷,烹制菜肴。其中汉族饭馆仁和园、集盛园在嘛呢寺,春庆园在太昊宫,福寿园在左公祠,荣盛园在五龙宫,恒茂园、德盛园在卧佛殿,仁乐园在万源阁,玉盛园在三圣庙,雨庆园在楼外楼,福海园在半月亭;回族清真饭馆福生园、文盛园在白玉宫。

道光时叶沣《兰州竹枝词》云:“城南山上大开筵,盛会龙华浴佛天。卧佛燃灯千佛阁,清歌妙舞酒入船。”描绘出道光初年五泉山四月八庙会的盛况:酒肆饭馆设在卧佛殿、燃灯寺,甚至最高处的千佛阁。高官富商宴饮时,有歌舞助兴。“酒入船”指船形的酒杯,典出《晋书·毕卓传》:“卓尝谓人曰:‘得酒满数百斛船,四时甘味置两头,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

各种风味小吃摊点则抢占山中有利地形,喜迎海量顾客。东西两涧里树荫下随处都有凉粉、酿皮子、凉面、粽子、甜醅子担子。其中最有特色的小吃是蜂蜜粽子,小贩将担子摆在西龙口瀑布之下,放粽子的木笼左右,摆设众多动物、人物瓷器:有袒腹大肚弥勒佛笑口常开,浑身爬满神态各异的顽童;“娃娃尿尿(兰州话读sui),牛儿喝水”等。前者为赤身瓷男娃娃,泉水自背后注水孔不断灌入,挺肚呈抛物线不断尿出;后者为大犄角瓷水牛,呈低头饮水。还在山溪边装置微型水车,溪流潺潺而下,水车不停旋转。这些摆设吸引游人,驻足观看评说,吃一盘甜蜜凉糯的粽子,压压热气。菜农从地里拔出花缨萝卜,名叫“火罐罐”的小花缨萝卜,在溪流内清洗干净,扎成小把,声声叫卖。游人多爱买上一两把,与家人分食,甜嫩多汁,可与水果比美。

王烜《四月八五泉山浴佛节竹枝词》对此这样描述:“一月千潭凉处坐,声声角黍对人哗。更饶野趣西龙口,掺水甜醅不肯赊。”“盛会开成众妙门,珍奇罗列若星繁。时新萝卜花缨好,也向沟沿洗一番。”第一首描写卖粽子的吆喝声,点出甜醅子小贩在原汁中掺水、以求多卖几碗的小伎俩。第二首写庙会百货摊点货物品种之繁多,以及游客买来花缨萝卜,在水渠中洗濯,以便尝鲜的情景。

当年,五泉山泉水丰沛,东西龙口溪流出山,顺路的东西两侧水渠流淌,推动五六盘水磨,东面的水渠流向闵家桥、靛园寺、颜家沟一带,西面的流到周家拐子、南稍门外。东西渠道相夹的南北走向道路,虽然不太宽敞,但是日用百货、小吃摊点却从山门朝北摆设,一直延续到沙滩口子(今八路车起点站)。游人摩肩擦踵,走走停停,购物,看热闹,艰难行进,小贩高声吆喝,人声鼎沸。

抗日战争中,八战区进驻五泉山,成为军事禁区,名山胜迹为全民抗战服务,庙会一度停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四月八庙会又兴盛起来,同时举行物资交流大会,举办各种文化宣传展览。20世纪50年代前期,借庙会搭台的物资交流大会最为兴盛,西面从女中、东面从闵家桥起,百货、小吃摊点一直延续到东西龙口。其中专卖儿童玩具的摊点,陈列着木制彩绘大刀、长枪、方天画戟、金箍棒、宝剑,关公、张飞、孙悟空的“漫脸子”(秦腔面具),摆着彩绘泥公鸡、泥小狗、小鼓、小铜钹、小木车,等等,五光十色,吸引着小孩,向大人要钱选购,男孩戴上美猴王的漫脸子,提着金箍棒,蹦蹦跳跳随人流上山去。1956年公私合营后,庙会继续,百货摊点减少,到1966年庙会消失。1978年后,四月八庙会恢复,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生活的丰富,庙会规模变小,佛事功能显著,民俗功能持续,踏青赏景者多,而商贸功能消失。

邓明

(兰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