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地繁花打破刻板印象 清末兰州私家花园多达20余处
甘肃
甘肃 > 人文 > 史话 > 正文

遍地繁花打破刻板印象 清末兰州私家花园多达20余处

原标题:【奔流文化·闲谭】近代旅人笔下的金城繁花(下)

01

周开庆在《西北剪影》一书中,曾经将春夏时节兰州花香满城的景象一笔写尽:“兰州的春天,杨柳尚未垂青,杏花却已吐蕊。接着便是梨花怒放,兰州环城到处都是梨花,一白如银,与淡绿鹅黄的柳条相掩映,充分渲染出一幅春风荡漾的金城。此后是牡丹与芍药,应时而开,各种春花夏花,更一起出而争奇斗艳,这真是兰州的芬芳时节!”这其中,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满城梨花飘香。孟述祖在《西北花絮》一书中,更是用诗一般的语言大加赞美兰州梨花。“兰州梨树春天开花时,就具备了强大的诱人魔力,雪白似的色彩、芝兰似的气息,谁不爱在它的底下徘徊,甚至流连忘返呢?每当春到人间的时分,梨树就披上了白雪似的花朵,散放着迷人香色。”

20世纪90年代的兰州盐场堡梨园 引自《兰州市园林绿化志》

20世纪90年代的兰州盐场堡梨园 引自《兰州市园林绿化志》

如前所述,赏花这种事需要机缘;有的旅人大冬天到兰州,什么花都没看上。然而,这并不影响其自行脑补相关场景。时光倒流回抗战时期的一个初冬,那是1939年11月的兰州,坐标黄河铁桥。记者丁履进静静地凭栏远眺,只想一件事:“站在兰州黄河铁桥上往东看十余里的地方,在黄河北岸是盐场堡,那里是一片树林。据说在春天梨花盛开的时候,简直像‘香雪海’一般”“仅看城外附郭的地方,全是些果树,就可想到春天的花团锦簇了。据说兰州的梨花之多,甲於天下”。丁履进此后将这段穿越时空的梨花畅想曲写进了抗战通讯集《西兰之间》。当然,今人站在黄河铁桥上,无论看向哪个方向,满眼皆是钢筋水泥丛林,肯定是无缘一睹80多年前“正当梨花开遍天涯”的盛景了。

02

据地方志记载,清末民国时期,兰州城内私家花园多达20余处。有的私家花园主人每逢花期,还敞开园门欢迎街坊邻居共赏。如兰州亦园以本地名贵花木和引进之洛阳各色牡丹著称,每逢花期,主人设白布篷遮阳以延长花期,听任游人入园观赏,“人多巷窄,往往路为之塞”。而在近代游记里,亦多有游览兰州私家花园之描叙。

兰州私家花园旧影 引自《兰州市园林绿化志》

兰州私家花园旧影 引自《兰州市园林绿化志》

李孤帆《西北杂记》一书中,曾记叙了抗战时期自己与友人游罢五泉山,犹未尽兴,遂又直奔红泥沟邂逅私家花园的故事。据其回忆,由红泥沟往南走,前面见一花园,园内桃李盛开,询问得知此园名曰鸿泥园,园主姓裴,系本地军界中人。园之西首有印鸿轩,轩右月洞门与花园墙相连,“绝似扬州瘦西湖的平山堂”。园旁筑有磨房一座,动力即为红泥沟中之泉水。园内花木尚多,然建筑物已零落不堪。印鸿轩内之题壁有四句话引起李孤帆等人兴趣,曰:“香草美人,故国乔木,流莺比邻,出於幽谷”。李孤帆等人认为,此题壁之题辞命意,“既饶故国之思,复多美人香草之感,想亦有心人别有怀抱的寄托”。

侯鸿鉴在其所著《西北漫游记》一书中亦记叙了类似经历。他在寓兰期间,曾应时任甘肃省教育厅厅长水梓之邀,前往兰州颜家沟煦园(老兰州人俗称水家花园)赴晚宴。其在煦园中游览一周,“亭台、桥梁、池沼、花圃……桃李成荫,风景殊佳”,并即兴赋诗云:“小小园林自在身,煦和气候一堂春。颜家沟畔访遗迹,陋巷清风乐性真”。

03

繁花似锦的金城,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近代旅行者传统观念中兰州是荒山野岭、不毛之地的落后印象,特别是在抗战时期,相关景观还改善和提升了兰州作为省会城市的整体形象。然而,亦有时人敏锐地意识到,鲜花盛开、美景如云的背后,却是兰州底层人民生活之艰辛不易。李孤帆等人在兰州十里店赏花时,曾步入附近村庄,与村民交谈得知,虽然每家都有几十株桃树,但每株仅值一元左右,即使结了果往往也卖不出好价钱。其间,他们又邂逅一位果农驾骡车装运碎石前往兰州城,因坡陡力竭,拉车的骡子任凭车夫如何鞭打亦不肯挪蹄,气得车夫竟然流下眼泪。李孤帆等人上前攀谈,获悉这车碎石如果能按时运进兰州城则可得国币三元,如果当天进不了城,不但车夫一家老小今日的生计成了问题,就连喂骡子的草料也无从赊买。众人不禁感慨:“西北劳动人民的苦处,也不是东南的人们所能想象的”“大人先生好空谈开发西北,大家没有深入西北的民间,何从得知西北老百姓的贫乏呢?”

对于匆匆过客来说,可遇而不可求的金城花香无疑是他们生命中难以忘怀的美好记忆;但对于兰州底层人民而言,无论桃花、梨花抑或牡丹,金城花香对于他(她)们来说只是一件有闲阶层的奢侈品罢了。对此现象,高良佐《西北随轺记》曾经有所认识,文章中说:“(兰州)惜远处边陲,关山阻滞,东南人士问津无从”,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苟利以交通,大量瓜果得向外销售,以裕民生”之建议。而这些美好愿景,只有在新中国才得以实现。改革开放后,以安宁桃花会、什川梨花节等为代表,全民赏花更成为兰州的新民俗之一。

撰稿丨史勇

(奔流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