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崇信模式,何以提升居民幸福感
甘肃
甘肃 > 资讯 > 平凉 > 正文

基层治理崇信模式,何以提升居民幸福感

原标题:崇信:党建引领“微网格”推动基层治理“大提升”

网格化管理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今年以来,崇信县鱼堡子社区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积极推行“网格化”管理服务模式,形成“人在网格走、事在网格办”的基层治理新模式,有效延伸服务群众“触角”,进一步提升社区服务水平。

以党组织为核心,实现“力量在网格凝聚”。网格员小吴的工作头像很是特别。除了一张工作照,还留有姓名、联系电话、地址,并配着一行双色标注的文字:“如果你需要申请临时救助,调解家庭、邻里纠纷,请添加此微信号进行咨询办理。”“再以传统的思维方式工作,可就跟不上时代啦。现在大人小孩都会玩微信,辖区里越来越多的大爷大妈玩得比我还好!我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必须有所改变。”小吴手机里存着近1百多个居民的手机号码,微信好友中有近2百个居民,几乎覆盖了整个网格。社区管辖6个居民小区,辖区划分为10个网格,多年来,社区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探索“网格治理+服务”新模式,充分发挥“五级网格”工作服务体系,把党员、干部、社会志愿者、网格长、网格员都充实到社区的“大网格”中,打通各个“节点”,及时准确把握网格内的信息,力争做到网格内“党的建设、法治建设、社会保障、综合治理、应急管理、社会救助”等各项工作,实现“多网合一”,同心构筑网格“温馨大家庭”。

以居民为中心,推动“资源在网格集中”。“我们年纪大了,老伴又腿脚不好,远路走不了,现在不仅医生时常到家里上门看病,理发师还上门剪头发,小路对我们的事是时时惦记事事挂念。”老人一边说一边擦拭湿润的眼眶。这是社区网格员针对老年群体时时走访、事事关心,将居民的“需求清单”努力转化为“满意清单”的一个小小缩影。走进社区,有暖心的爱心驿站、文明积分超市、老党员活动室、图书室、舞蹈室、书画室等等,近年来,社区以居民小区为圆心,以步行15分钟为半径,不断完善“衣食住行、文教体卫”等公共服务资源,让幸福生活不出“圈”,持续扩大“幸福半径”,不断打造“宜居”“宜学”“宜养”的社区,但伴随着科技的日益进步,老年群体是“网络新移民”,他们接受、消化新知识的能力整体也较弱,结合特殊群体的需求社区开设“问需响应式”服务,社区常态化开展“大党委”会议,“双报到”工作机制,撬动在职党员、干部人才力量向基层、网格聚集。进一步明确“双报到”具体工作任务,建立“四张清单”,引导27家机关企事业单位、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结对共建,吸纳带动3000余名在职党员、社会工作者、“两代表一委员”、志愿者、退役军人、“新业态”群体到社区报到,参与共驻共建活动。全面推行“居民点单、支部派单、党员接单、群众评单”四单制服务模式,为群众提供供需一致服务113项,使党员、党组织,不断夯实基层治理基础。

以党建品牌为支撑,促进“问题在网格解决”。“社区推行一网六红”即(网格管理、红色联盟、红色商圈、红色物业、红色驿站、红色志愿、红色文化)治理模式,旨在成为居民政策讲解、疑难解答等问题的生活贴心人。”“各个困难家庭有一个‘政策包’和‘资源包’,‘政策包’里装着申请救助的政策性文件,‘资源包’里则有社区书记、网格员、群团组织、上门维修等在内的各种资源及联系方式。这就是“三色人群”管理的‘工具包’,随时按需搭配。”社区书记王玲说。

今年以来,鱼堡子社区围绕民声民意,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坚持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主阵地,以创新发展途径,活跃有效载体,构建长效机制为主要目标,探索创建“红领鱼家”工作法,积极推行“一网六红”治理模式,全面提升社区党建水平,以党建引领聚合力,多元共治促和谐进行常态化开展社区服务活动,进一步提升辖区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供稿:崇信县融媒体中心 郑娟 李小蓉 刘彬

(甘肃网络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