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清河腰鼓遇上广场舞 永昌这个组合有啥不“遗”样
甘肃
甘肃 > 资讯 > 金昌 > 正文

当清河腰鼓遇上广场舞 永昌这个组合有啥不“遗”样

原标题:【永昌非遗】永昌清河腰鼓

清河腰鼓在项目类别中属于传统舞蹈,主要流传于永昌县朱王堡、水源两镇(俗称清河)。2007年4月列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清河腰鼓起源年代不详,据传,在民国年间龚家堡(今水源镇西沟、东沟村一带)、朱王堡就有腰鼓表演。

当清河腰鼓遇上广场舞 永昌这个组合有啥不“遗”样

清河腰鼓是民间鼓舞的一种,主要道具为腰鼓,伴奏乐器有大鼓、锣、镲镲等。腰鼓因表演时挂于腰部而得名。鼓身木制,桶形,两端稍细中部较粗,漆成红色;鼓面用铆钉蒙上兽皮,成人大鼓多用牛皮,儿童小鼓多用羊皮,有的鼓面绘制各种图案。腰鼓有大大小小各种不同规格。成人大鼓一般鼓长38厘米左右,鼓面直径20厘米左右;儿童小鼓一般鼓长26厘米左右,鼓面直径12厘米左右。鼓身装有鼓环两个,系上红绸为背带。鼓槌一般长25厘米左右,一端较粗,另一端稍细,根部系上红绸。

清河腰鼓表演者的服饰装扮与传统戏曲中的武生相似,穿黄色衣裤,头扎英雄巾。表演时,表演者将背带斜挂于肩,鼓身紧贴胯前,背带两端从鼓环处缠于腰间打结,固定好鼓身,双手各拿鼓槌一根。

清河腰鼓为集体广场舞蹈,组队表演。腰鼓队人数少则十余人,多则百余人。表演时,腰鼓队在领头鼓的带领下,变换各种队形。表演者在行进中动作比较简单,多走十字步,在广场表演时,动作比较复杂,踢踏跳跃,加大身体左右摆动的幅度,做出“马步蹬腿”“连身转”“马步跳跃”等动作时,舞者运用弓步向后连跳两次,然后左腿大步前跨,右腿发力蹬地而起,势若龙腾虎跃,显出一种顽强拼搏的精神状态。击鼓转身是清河腰鼓表演的关键,舞蹈中的蹲、踢动作必须有转身,转身时必须要猛,特别是腾空跳跃落地蹲,边转身,边起步的一套动作,必须在固定的节拍里,运用迅速的猛劲才能完成动作的变化与连接。对表演者要求动作整齐划一,击鼓有“狠”劲,动作有“猛”劲,精神振奋,声势逼人。鼓点有花点、碎点、单点、双点、边点、帮点等。

清河腰鼓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多在喜庆节日和庙会中演出,后来,遇到大型集会活动多用清河腰鼓队助兴,以壮声势。有时,在春节期间也会伴随秧歌社火一起演出。

(爱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