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强监管是股市强信心的关键

【评论】强监管是股市强信心的关键

原标题:评论丨强监管是股市强信心的关键

刘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合作研究部主任)

近日,中国证监会召开春节后首场新闻发布会。证监会相关负责人指出,“如果上市公司‘说假话’‘做假账’,必然会严重影响、干扰投资者的价值判断和投资决策,市场也就无法有效运行,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也就无从谈起。”证监会还强调,要聚焦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这一目标,多措并举,进一步加大对上市公司欺诈发行、财务造假,以及大股东违规占用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不让造假者“瞒天过海”“蒙混过关”。还要注重全流程监管执法,把好“入口关”,坚持“申报即担责”,畅通“出口端”。

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资本市场牵一发而动全身。金融强国的建设离不开强大的资本市场。历史上无论是美国、英国还是荷兰等发达国家,强大的资本市场都是经济腾飞的重要支撑。而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更加离不开资本市场的强有力支持。

上市公司是我国经济的基本盘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虽然存在一些问题公司,但大部分上市公司仍是我国优秀企业群体的代表,涵括了七成的国内500强企业。尽管沪深两市5116家上市公司仅占全国企业主体的万分之一,但缴纳的税费占全国税收的25%,营业收入接近GDP的六成。过去五年上市公司累计研发投入5.8万亿元,占全国企业研发支出的50%。我国股市涉及2亿股民、6亿基民。要实现消费升级、共同富裕,都离不开资本市场的安全健康、高质量发展。

而公平公正公开的交易环境恰恰决定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质量,这是投资者会否把真金白银投入股市的根本,也是建设安全、规范、透明、有活力、有韧性资本市场的关键所在。为此需要进一步完善证券法、刑法的相关规定,严惩弄虚作假,从资产端确保优质公司上市,而不能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在投资端,中国有独特的以散户为主的投资者结构,因此还需要在加强投资者保护的同时,提升机构投资者的经营能力与服务水平,使散户投资者可以安心将资金委托给机构投资者以获取更高收益。在交易端,则要强化监管、完善制度,对恶意做空操纵市场的行为零容忍,净化市场生态、维护市场平稳健康运行、保障资本市场枢纽功能的发挥。

投资者的信心来自公平公正公开的交易环境以及规则制度的完善。因此在前者的基础上,还需要严把入口、畅通出口,让整个资本市场制度完善,让具有成长价值的上市公司能够为投资者带来回报,包括回购分红等系列制度的完善,推动险资等长期资金大举入市,繁荣市场。这对资本市场参与各方及监管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全面注册之下需要全面准确真实及时的信息披露,无虚假信息容身之地,核心在于保护投资者,关键是严厉打击违规者,实现穿透式监管,对虚假信息、内幕交易等实现“零容忍”,对破坏规矩者重罚。从上市公司到中介机构,到交易所到监管机构乃至公安机关,要层层把关、各司其职,用数字技术实施全过程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确保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

建立投资者信心,需要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这要求从IPO入口关抓起,实施全过程监管。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准确无误,需要全生命周期的审计和追责。与此同时,要提高分红回报、加强市值管理,例如,只有为投资者提供了足够回报的上市公司才有资格减持。通过深化资本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资本市场发展成为投资市场和财富管理市场,满足作为资本市场需求侧的投资者的利益,才能更好提振投资者的信心,增强投资者的获得感。

除此之外,还要加强上市公司再融资的管理,包括规范融资融券的管理。优胜劣汰是资本市场的客观规律,因而畅通的退市制度是股市高质量发展的基本保障。应严格退市指标、优化退市标准。对于财务造假公司加大出清力度,使这些公司立即退市且永远不得再入市,相关责任者还要承担相应的民事和刑事责任。上市公司应是现代企业制度的示范样本,执行与国际等效的企业会计准则和内控规范,因此只有强监管才能更好地确保真正的优秀公司上市。

资本市场需要多方监管,不仅是证监会,还涉及到央行、发改委等多个政府部门。而如何对5000多家上市公司以及正准备上市的一众公司实施监管,也需要发挥群众与舆论的力量。要建设好相关的投资者利益保护机制与制度。加强证监会的跨部门联合执法,发挥好最高人民检察院驻证监会检察室、公安部证券犯罪侦查局等职能,提高行政刑事衔接效率,确保“零容忍”执法效能。只有通过不断加强监管、完善制度建设,让投资者放心投资股市,才能真正实现资本市场的长期健康、高质量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