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河"滋养"金张掖" 这些黑河的冷知识打包分享给你

"母亲河"滋养"金张掖" 这些黑河的冷知识打包分享给你

黑河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在张掖穿境而过。俯瞰黑河流域,这条“细细的蓝线”串联起了沿线绿洲,金张掖“金”之所在,由来于蓬勃发展的农业产业,根源是黑河珍稀宝贵的水资源。这条“家门口”的大河,与113万张掖人民始终保持着特殊的感情联结。省地矿局水勘院多年来致力于黑河流域水文与水资源研究,让我们通过省地矿局水勘院的研究成果,带你了解你不知道的黑河“冷知识”。

1、黑河,古称“弱水”,发源于青藏高原祁连山中段北麓,全长928公里,流经青海、甘肃、内蒙古三省(区),黑河干流孕育了张掖、鼎新、额济纳旗等绿洲,滋养着沿线周边11.6万平方公里数百万人民繁衍生息,有效遏制了巴丹吉林沙漠南侵,被称为“河西走廊的母亲河”。黑河干流中游全部在张掖市境内。

2、黑河干流以祁连山山区降水补给为主,1951年—2023年,黑河莺落峡站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6.79亿立方米,居河西诸河之冠,2011年—2020年出现连续十年的丰水期。但2021年以来,黑河径流量骤减,2023年更是遭遇自1967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第二个严重干旱年,全年降水量与历年同期相比偏少28%,黑河径流量也相应减少,专家预测黑河进入枯水期的概率将不断增大。

3、受特殊的水文地质条件决定,黑河地下水、地表水“两水”转化频繁,从祁连山出山后径流反复多次渗入、溢出,在张掖境内“时隐时现”。这种频繁转化,客观上提高了黑河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使每立方米的水产生了1.4立方米以上价值。

4、黑河基本为季节性河流,夏季时,河流进入丰水期,碧波荡漾,冬季时,河床冰封雪冻,少量的地表径流也渗入地下,以地下潜流的形式继续流淌。站在冬天的河道内,也许你的脚下就是奔腾不息的黑河潜流。

5、黑河自祁连山穿峡出谷,历经数百公里蜿蜒奔涌,终入下游居延海。据《 水经注》记载,汉代时曾称其为居延泽,面积超过3000平方公里,魏晋时称之为北海,唐代起称之为居延海。1961年,西居延海干涸;1992年,东居延海消亡,历史上“弱水流沙”的景象不复存在。

6、2000年黑河首次实施干流水量统一调度,截止2023年张掖已连续23年完成分水任务。2004年8月以来,东居延海实现了连续不干涸,重现了往日生机,水域面积保持在40平方公里以上。

图为居延海1990-2024卫星变化图,红色为植被变化

7、一般而言,大气降水或地表水从进入地下水体时起,到在取样点出现时止,在透水岩石的裂隙和孔隙中停留的时间,被称为地下水的年龄,这段时间短则数十天、长则千百万年以上。粗略计算,张掖城区周边地下水的平均年龄为25—30年。这也意味着,从祁连山区的每一滴降水形成地表水出山后渗入地下,将历经25—30年的时间才能潜流至张掖。我们使用的每一滴地下水,都是经过数十年的“长途跋涉”,才与我们匆匆相见。

8、黑河在张掖孕育形成近380万亩各类湿地,独特的地理条件孕育出独特的生物多样性。张掖境内黑河湿地分布的高等植物种类有84科399属1044种,野生动物59科231种。每年初春,暂居南方的各类候鸟纷纷启航飞向这片天堂。监测数据显示,每年有约18万只至25万只水禽在黑河湿地范围内集结停歇。

9、张掖境内黑河流域地下潜流丰富,受构造、地层岩性、地质条件等因素的控制,地表1000米以下,赋存丰富的水热型地热资源。经省地矿局水勘院勘探,初步评估我市境内可利用地热能达1300兆瓦,可广泛运用于农业、旅游、医疗、民生等领域。

10、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省地矿局水勘院就一直从事黑河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及合理开发利用研究,已基本查明了张掖盆地地下水分布规律、地下水资源储量;1984年在张掖建立了地质环境监测站,并持续开展地下水动态监测,多年的工作,已基本掌握了全流域地下水的动态特征。多年来,在黑河流域完成各类水文地质与水资源成果达百余项,为水资源保护、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了科学技术支撑。

当我们追问自己来自何方,山川会给我们答案。黑河滋养着张掖这片绿洲,造就了生态优美、农业发达、物产丰饶的“金张掖”,是流域人民繁衍生息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张掖也同样以治水、节水、兴水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反哺“母亲河”,竭尽全力守好筑牢黑河这道生态安全屏障。从中折射的,是保护、恢复、治理、建设河湖湿地的“张掖式生态样本”,是推动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张掖式生态密码”,是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美好未来。

张掖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乔伟 吴玉杰

(张掖日报官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