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顶崆峒

登顶崆峒

原标题:登顶崆峒

张评

车到崆峒山后峡,胭脂河的涛声如雷贯耳,湍急的河水清清亮亮的,一眼看到水底的碎石、杂草;水面漂浮着芦苇的花絮和枝叶,顺着水势向泾河流去。两块巨大的二郎石矗立在河水中央,强行将水分成两股,迫使河水向两岸挤去,拍打出耀眼的白浪。我站在岸边凝视,感觉到细微的水沫溅到脸上,凉簌簌的。胭脂河的上游是宁夏泾源县老龙潭,我曾去过一次,有一条峡谷叫胭脂峡,流入崆峒后又称胭脂河了。它们都有同一个特点,那就是两岸生长着诸多的山桃树,立春时节桃花烂漫,紫色的、红色的桃花落入河中,浸染的河水便有了胭脂的颜色,为此还产生了许多传奇故事,久久在民间流传。

阳光明艳,一片清晰。天是蓝色的,飘浮的云是纯白色的,它们慢慢移动,极像南极蔚蓝的大海漂浮的大大小小的冰块,也像影视剧的祥云,极具美感。山的下部是暗色的,那是逆光造成的,而山的上部由于强光照射的缘故,反射出刺目的光亮,使人睁不开眼。在明与暗的对比中,我寻找着新的发现。一块零碎凸起的山石引人侧目,细细观察发现,它太像三只大猩猩的头像了,不由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我伫立山道,望着对面的山。那是大象山吗?是的。此时的大象山笼罩在阳光下,巨大的身躯、长长的鼻子、黑黑的眼睛、大大的耳朵、强悍的四肢以及皮肤上的瘢痕显露无遗。“大象吸水”是崆峒山一大景观,由于逼真,人们总乐意在此拍照留念。崆峒山的树是有特点的,一是密,可用紧密、亲密、细密、密密匝匝、密不透风、密而不乱、密而有序等概括;二是形,可用形影不离、形诸笔墨、形单影只、形形色色、形影相吊等概括;三是奇,可用奇形怪状、出人意料、出奇制胜、奇观、奇幻、奇妙、奇异等概括;四是怪,可用精灵古怪、怪诞不经、怪模怪样、怪相、怪讶等概括;五是秀,可用木秀于林、眉清目秀、秀色可餐、风景秀逸、秀气雅致、清丽、娇媚、俊美等概括;六是傲,可用傲气冲天、傲然屹立、傲睨自若、傲雪凌霜等概括。往林中稍走几步,你会看到粗壮不一、长短不一的藤或缠绕树间,或横七竖八地四处蔓延,或匍匐着山体攀援而上。

抵达太清宫,放眼望去,落尽叶子的树木覆盖山体,透露出山的骨架、脊梁、形态、走势。此时才真正看清了崆峒山的真面目,倘若是春夏时节或是雨雾天气,可真的成了不识崆峒真面目了。透过稀疏的树枝,看到了遥不可及的通天桥。通天桥横跨在两座凸起的山峰间,下面是深达数百米的深渊,峰顶的建筑显得十分挺拔、威武,似有天上仙阁的韵味,用美和奇来比喻再恰当不过了。

平凉大多数人登崆峒山以锻炼身体为主,上至中台便折路返程了。游客中心及购物中心均在中台,站在中台看崆峒山的山门,“崆峒山”三个鎏金大字熠熠生辉。中台是崆峒山的中心位置,以此为中心延伸出四座台,分别为东台、西台、南台、北台,酷似一朵盛开的莲花。东台的建筑富有特色,依山势而建的亭廊,飞檐拱翘,圆木红漆,风铃声不绝于耳。走到悬崖峭壁前,一眼看到深不可测的谷底,能领略平时无法看到的风光。往右看,陡峭的山峰层峦叠嶂,松树、柏树、杂树相互映衬,画眉鸟、鴏寿鸟、灰喜鹊等鸟类亮翅比美、赛喉。往左看,崆峒水库尽收眼底,绿茵茵的水似绿宝石那样晶莹剔透。坝底的山行道弯弯曲曲,似一条长蛇在山谷间穿行;坝底的缆车徐徐上行,穿越崇山峻岭,直达顶端。往上看,星罗棋布的亭台楼阁争相辉映,将山体装点得分外庄重。此时,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诗句浮现脑海,山很高,路很险,只有敢于把险峰踏在脚下,方可伫立绝顶,领略风光无限。(甘肃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