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挖菜窖

入冬挖菜窖

原标题:入冬挖菜窖

在温室大棚还没有普及的时候,北方农村习惯用菜窖来储存过冬的蔬菜。少年时代,我曾经三天挖出一个菜窖,讲起来也算是一桩“奇迹”。

“菜窖”一词对于现在人来说可能是陌生的字眼,但对于20世纪60、70年代出生在北方农村的孩子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那时,农村几乎家家都有菜窖。人们把秋后收下来的自家地里出产的大葱、白菜、土豆、萝卜、胡萝卜等蔬菜都存放在菜窖里面,留着冬季食用。于是挖菜窖就成了北方乡村入冬后的一件大事。

过完立冬,家家就开始挖菜窖了。菜窖大多选在菜园里——年年种菜,土质疏松,便于挖窖。菜窖的大小根据自家蔬菜多少而定。挖菜窖的整体工程是:先挖一个大约长4米、宽3米、深2米的长方体坑,然后在坑顶搪上几根粗一点的檩子,檩子上密密地铺上一层作物秸秆(都是成捆的),最后往秸秆上培土,严密地把秸秆厚厚地盖起来。同时,在菜窖的上方一角留下一个能容一个人进出的通风口,使窖内外空气流通,调节温度,避免窖内一氧化碳中毒。另外,还要在窖口或挖或架一挂梯子,便于上下送菜、取菜。窖里冬暖恒温,俨然是一个保温箱,无论外面冰天雪地,寒风刺骨,窖里的蔬菜却新鲜如初。北方人的智慧,从菜窖上可见一斑。

挖菜窖是个力气活,所以在我们家,每年初冬都是父亲率领两个哥哥挖,我打下手。一来二去,眼里看熟了,第二年便自告奋勇自己一个人挖!拎着锹,来到西菜园中,选块平整的地块,开始下锹了。挖菜窖用的是筒锹,直上直下的那种,挖出一块土来,也是一长条。挖土并不累,最累的是:随着土坑的不断掘深,往坑沿上扬土是最累人的。想想看,当你挖到1.5米深的时候,站在坑底往坑沿上甩土,那是需要力气的!每扬一锹,都需要将一锹土在坑底往后悠一下,然后借助惯性把这锹土甩到坑沿上。往往是甩上几锹土,人就累得呼呼带喘了!有时力气小了,一锹土没甩到坑沿,半途就滚下来了,坑底的我撒得一头一身!如此甩一下午,吃晚饭的时候,发现自己的胳膊抡得又酸又疼,饭碗都端不稳了!次日早晨醒来,好家伙,两只胳膊肿得像小棒槌一样!甭说甩土了,一抻一动,都钻心地疼!

为了保护自己的胳膊,我想到了“杠杆原理”:在坑底先搪上一根檩木,然后在上面拴上一根长棍子,棍子一头拴上一个土篮子。这样,我就可以在坑底装满一篮土后,爬出坑口,转动棍子另一端,那篮土便轻悠悠地提出土坑。虽然上蹿下跳忙得像松鼠一样,但省胳膊呀!现在回想一下,很可乐:一个人居然干得热火朝天!

就这样,我用了整整两天时间挖好菜窖的雏形,接着便是“修缮”了:菜窖的四壁要修整,确保横平竖直,否则会影响我的“声誉”。坑挖好了,然后是忙着抬檩子、苫高粱秆、压浮土、拍土、造型、修窖口、做窖盖……一项项工程井然有序进行。第三天中午,在家人惊讶的目光中,我人生中的第一个“土木工程”竣工啦!

那个初冬,我是全村第一个以少年身份独立挖成菜窖的人。菜窖挖成后,我躺在土炕上足足睡了一天!骑自行车上学时,扶把的两手还一直哆嗦不止——可见肌肉拉伤的程度。

雪花漫天飞舞的时候,我陆续把家里收下来的白菜、土豆、萝卜等蔬菜,一筐筐地运进菜窖,并有序地摆放齐整。蔬菜进窖,就意味着“猫冬”开始了。无论外边刮多大风、下多大雪,家人也不会担心自家的蔬菜受到伤害。因为菜窖是天然的储藏室,经过菜窖储藏的蔬菜特别好吃,比现在冰箱的蔬菜更新鲜、更有味。

现如今,北方乡村普及了温室大棚,蔬菜无须冬储了,自然也就不用挖菜窖了。但是少年时独立挖菜窖的经历,却深深地刻进了我的记忆里、年轮中,它让我懂得: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一种成功是轻而易举获得的!

□钱国宏

(兰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