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人的中秋圆月 是从一声声老调里“唱”出来的
甘肃
甘肃 > 人文 > 陇咚锵 > 正文

天水人的中秋圆月 是从一声声老调里“唱”出来的

原标题:【网络中国节·中秋】八月十五,听天水人唱“中秋”

□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 徐媛

时间如水,在泛黄的草尖,在丹桂的清香中,在日趋高远的天幕间,秋,翩然而至。一年中最圆那轮月,已探出树梢展颜于碧空之中。中秋,到了!

在天水,人们祭月、赏月、唱月儿,在月光下,在那一声声传唱数百年却未曾式微的歌谣里,一年又一年度过了这浓墨重彩的一天。

已届知天命之年的市民李三祥关于中秋的记忆,依然停留在儿时看似贫乏却幸福的岁月。在他的记忆里,八月十五这天的白天与往常并没多大不同,重头戏全在晚上。

“按照八月十五的风俗,所有食物要等献了月亮才能吃。吃过晚饭后,我爸就把炕桌搬到院里,我妈将香案,及早早从市上买来的手工月饼、糖和家里种的葡萄、梨、苹果、核桃等,挑面相好的洗干净,每一样装进一个盘子里,再摆上桌子。然后一家人就坐在院里闲聊,等待月亮现身。”

说到这里,李三祥似乎想起了什么开心的事,开怀地说,大人们闲聊着家常,并不觉得时间过得缓慢,但对于馋嘴的娃娃们来说,多等一分钟都是煎熬。“那个年代,月饼可是精贵货,能看不能吃实在是难受。于是,娃娃们干脆就手拉手围成圈,哼唱起婆婆教的‘月亮光光,满院香香。八月十五献月亮!今晚的月亮明明地,干啥哩?献月亮哩!八月十五献月亮,一年和一年不一样……’的歌谣。终于,伴着稚嫩的童谣,在越来越重的暮色中,让人望眼欲穿的月亮亮了起来。我爸按照传统点香、祈福、拜月,娃娃们敷衍着一一照做。按照传统,献月亮要一个小时,可我婆实在不忍直视我们殷切的目光,就把时长缩短到了半小时。你不晓得,忍了那么长时间才吃到盼望已久的月饼,我们心里的那个幸福哟!至于之后赏月等活动,我们娃娃其实都是不那么上心的。”

插图 洪波 绘

插图 洪波 绘

相较于停留在李三祥记忆深处的《月亮光光》,在已近耄耋之年的天水民俗学者李子伟看来,“月亮光光,满园烧香。你言我语,倾诉衷肠。金秋丰收,五谷登场。月饼水果,与月共尝……”这首旧词新编的民谣《月亮光光》似乎更贴合中秋主题。“旧词在内容上与中秋节无联系,改编后的新词更为贴题。至于新词由谁改编,又从何时传唱开来,我也较为模糊。”

但不置可否的是,每每听孩子们唱起《月亮光光》,也会勾起李子伟少时关于过中秋的美好记忆。“过去甘谷农村过中秋,一般都要自己烙些月饼、买点瓜果,并在院子中间铺张竹席,上边放个小炕桌,把瓜果一一摆在上面献月亮。傍晚一家人坐在竹席上,开始享受中秋节。”陷入回忆的李子伟说道:“那时中秋吃瓜果不像现在切开了吃,或是一人拿一颗果子吃,而是吃得很讲究。一般吃瓜要用刀从中部‘刻瓜如牙错,裂瓣如莲花’,上下改刀,最后掰开便是两半个莲花状的西瓜,算是完成献月,然后再切成小块,分而食之。小孩吃梨或别的什么果子时,也用此法分为两半,很有意思。”

“八月十五赏月光,手捧月饼泪汪汪,思想起有情郎。去年十五同玩月,今年今日在何方,贪恋女红妆。双手推纱窗,月儿明朗朗,一阵秋风一阵凉,郎未带棉衣裳。你在哪里冷,奴在这里凉,你冷奴凉都一样,痛声哭一场。”在秦安小曲省级非遗传承人蔡爱琴记忆里,八月十五是离不开这首秦安小曲(老调)《赏月光》的。

“这首《赏月光》讲的是一位妇人在八月十五手捧月饼,想起在外的郎君,思及他天凉没有拿棉衣裳,放声痛哭的故事,是秦安小曲最具独特的调。”蔡爱琴说,八月十五中秋节,秦安人到了晚上都会将最好的月饼、最新鲜的水果,装进盘子放到院子里献月亮。月亮献完后,赏月的间隙,会唱小曲的人也会聚在一起唱上几段消闲取乐。“秦安小曲故事情节完整,每一个曲调都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内容多为忠臣良将、才子佳人、历史故事等。这首《赏月光》因演唱难度大又不能与其他曲牌连缀在一起,平时很难听到。但为了贴合中秋主题,《赏月光》在这一天却是可以无任何顾虑地唱出来。”

张家川花儿

张家川花儿

张家川花儿省级非遗传承人马也固告诉记者,张家川县中秋节的主要活动以赏月和吃月饼为主,因时间在八月十五,所以也叫“八月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或‘月夕’。”

“张家川人在中秋节的夜晚必须迎寒和祭月,通常要设大香案,摆月饼、西瓜、苹果、葡萄等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一些富裕的人家会在自家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安排家宴,在与子女的团圆中赏月叙谈。除赏月外,我们还有节日间相互玩耍的游戏,如遗手巾、跳沙包、‘偷月饼’等。‘偷月饼’是我们张家川的一种风俗,中秋当晚各家祭月用的月饼,是可供小娃娃从这家到那家‘偷’的,少了月饼主人家不会责怪……”

从马也固的描述中,记者了解到,歌谣中的张家川中秋除流传着“月亮月亮光光,把牛娃吆到梁上。梁上没草,把牛吆到沟垴。沟垴拾了个瞎核桃,打烂黑瓤瓤,你半个,我半个,留下半个喂老婆……”的儿歌外,更多的却是远近闻名的花儿。

“八月十五月当头,我到朋友家里头。碰见一个大丫头,粉红衫子绿盖头。丫头倒了热馒头,赶快搭帮拾馒头。”“八月十五月儿圆,我把你缠了整一年。缠来缠去缠不上,好像星星缠月亮。”

对马也固这位花儿传承人来讲,这也是最痛快的时候,月光下,当那像张家川山上草木一样古老的花儿,从他嗓子里一点一点“漫”出来,张家川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岁月静好的中秋,也就一点一点“漫”出来了……

(新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