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以“特色产业”之笔 勾勒“百姓富”底色
甘肃
甘肃 > 资讯 > 甘政评 > 正文

【地评线】以“特色产业”之笔 勾勒“百姓富”底色

原标题:【地评线】飞天网评:以“特色产业”之笔,勾勒“百姓富”底色

9月2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东枣庄市峄城区的冠世榴园石榴种质资源库,察看石榴树种,了解当地石榴种植历史、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产业发展情况,并来到石榴种植园中向老乡们询问今年石榴种植、收获和收入情况。他指出,人们生活水平在提高,优质特产市场需求在增长,石榴产业有发展潜力。他祝乡亲们生活像石榴果一样红红火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赴地方考察时,身影常常出现在田埂上、大棚里、果园间、池塘边、农家小院……在江苏镇江的草莓大棚指出现代高效农业是农民致富的好路子,在河南光山县槐店乡司马光油茶园指出利用荒山推广油茶种植,既能促进群众就近就业,又能改善生态环境;在山西大同云州区有机黄花标准化种植基地指出要把黄花产业保护好、发展好、做成大产业,做成全国知名品牌,让黄花成为乡亲们的“致富花”……如今,镇江市高效农业“唱主角”,草莓串起致富梦;光山县“卖好油”也“卖好游”,“油茶果”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大同市黄花地里“上新”,忘忧大道“带货”,农民日子更好了。

从赣南的茶油到秦岭的木耳,从宁夏的葡萄酒到内蒙古的马铃薯……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特色”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引擎”,它孕育和彰显着地方特色,也是实现地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聚焦乡村产业发展,不断夯实乡村发展的经济基础,让群众真正尝到产业发展带来的“甜头”。因此,要坚持以“特”制胜,找准特色资源,发展特色产业链条,以“特色产业”之笔,勾勒“百姓富”底色,让人民群众的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

以“特色产业”为笔,深挖特色产业价值。乡村是一座蕴含着丰富资源的“富矿”,一方水土孕育一方物产。陕西“洛川苹果甲天下”;云南勐海用产业念好“发家致富经”,实现“一片普洱茶叶子富了一方百姓”;安徽池州让“小木耳”扎下了“致富根”;山东枣庄因“一颗颗大红石榴”让农民搭上致富快车……合理利用本地资源,找寻独特优势,以“特色产业”为笔,深挖特色产业价值,让“本土”孕育“本地花”,本地的“绿水青山”,成为百姓的“金山银山”。因此,要因地制宜,坚持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渔则渔,善于对“地方资源”进行“深加工”,不断培育壮大特色高效产业。

以“特色产业”为笔,创建特色产业品牌。特色产业要成为乡村的支柱产业,就必须要形成品牌优势。广西横州的“横县茉莉花”,山东济南的章丘大葱、龙山小米、章丘铁锅,“洛川苹果”、深圳蜜桃、京东板栗……立足地方自然资源、打造地区特色品牌,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强化品牌效应有助于农产品打开销路,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因此,要立足地方资源优势,培育农业特色品牌,聚力发展特色经济,同时在保障品质上下功夫,不断增强特色产业的影响力和传播力,促进群众多元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活水。

以“特色产业”为笔,勾勒“百姓富”底色。找准特色产业是迈出产业振兴的第一步,以“特色产业”为笔,勾勒“百姓富”底色,关键要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模式。泾阳县将特色发展与电商产业相结合,打造了“奋斗柿”、“泾番一号”西红柿、“妖美人”樱桃、“布步高升”手工布鞋;青海探索加工工艺转型、营销模式转型等,让藏毯走出国门、远销海外;江苏海安通过基地建设、科技创新等措施,让蚕桑茧丝产业成为富民增收的主导产业……要从“单打独斗”向“抱团发展”转变,通过创新机制、拓宽销售渠道等方式,推进“特色产业”成为“富民产业”。因此,要积极探索让优质特色农产品对接消费大市场的新模式,不断创新体制机制,给特色农业的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在“土”字上立新功,在“特”字上谋实招,在“产”字上下功夫,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坚持瞄准“差异化”竞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以“特色产业”之笔,勾勒“百姓富”底色,让人民群众的日子像火红的石榴果一样,越来越红火。(大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