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威尼斯惊魂夜》:主打氛围感,推理靠边站
Erma冯
注意:本文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剧透
虽然声称改编自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说《万圣节前夜的谋杀案》,《威尼斯惊魂夜》的成品与“阿婆”的原著不说是毫无关联,也已经接近于另起炉灶——观众最好不要抱着看小说改编电影或翻拍电影的心态入场,而是降低平常心,将这部电影看作是“阿婆”爱好者的同人创作。
事实上,和前两部贬多于褒的翻拍电影《东方快车谋杀案》与《尼罗河上的惨案》相比,肯尼思·布拉纳这次的创作思路因为没有了不切实际的雄心勃勃,将姿态放得足够低,又将故事铺陈和展开得足够小巧,反而平添了一些前两部缺失的轻盈感。推理爱好者或许会继续失望,至于想要去影院找找“惊魂”氛围感的观众,还是能给这部电影打出差强人意的评价的。
《威尼斯惊魂夜》海报
与时下动辄两小时甚至两个半小时起步的推理电影相比,《威尼斯惊魂夜》掐头去尾只有一百分钟出头的时长,这本身就是个信号,早早预示这部电影不能被视作有野心的鸿篇巨制。影片在质感上也区别于肯尼思·布拉纳的上两部翻拍之作,不再浓墨重彩,不以宏大的外景和特效讨好大银幕前的观众,接近于小品电影。一部分观众或许会觉得看得不过瘾,另一部分观众则可能觉得影片的情节浓度刚刚好,不会因为信息量过载而消化不良。《威尼斯惊魂夜》适合作为推理电影入门观众的前菜,方便以后食髓知味,渐次进阶。
影片接近于严格遵循古典戏剧的“三一律”,故事的时间、地点和人物都进行了高度的浓缩,称之为密室“狼人杀”电影也不为过。原著《万圣节前夜的谋杀案》对这部电影的启发,大概仅仅是万圣节前夜鬼影幢幢的气氛。剧情重中之重的几起谋杀案,无论是人物动机还是诡计细节,都很难在原著里找到严格的文本对应。在阿加莎·克里斯蒂漫长的创作生涯以及六十多部长篇小说里,《万圣节前夜的谋杀案》是非常晚期的作品(发表于1969年),此时“阿婆”都已经79岁高龄了,创作的重心和偏好也从对诡计设计的追求,转向对复杂人性幽暗处的探究。
《威尼斯惊魂夜》试图追随“阿婆”这一创作阶段的心境,不惜对原著情节大删大改,又移花接木,杂糅了“阿婆”其他小说里的主题。比如片中病态的母女关系,极大可能源自另一部以马普尔小姐为主角的晚期侦探小说《复仇女神》(发表于1971年)。剧情里最精彩刺激的“降灵会”段落,则让人联想到同样有“阿婆”小说知名配角、侦探小说家奥利弗太太出场的《白马酒店》(发表于1961年)。
作为一部“缝合”电影,《威尼斯惊魂夜》大体做到了接榫自然流畅,没有明显的拼贴痕迹。情节上的败笔,也可以推诿到“密室杀人”这类诡计设计所难以避免的固有缺陷:如果能严格摒除掉各种外来因素,那么凶手必然只能潜伏在出场的寥寥数人里。随着不断有新的谋杀案发生,嫌疑人越来越少,凶手自然或迟或早都会呼之欲出。《威尼斯惊魂夜》的编剧试图与“阿婆”的原作较量一番,但故事新编终究还是棋差一招,故布疑云的手法略显生硬,谜底也埋得不够深。太快让观众能猜到凶手的推理电影,作为类型片,无疑是失职的。
《威尼斯惊魂夜》是一部“三一律”框架下的密室电影
然而失去了情节奇诡性的《威尼斯惊魂夜》,也很难被重新定义为社会问题电影或犯罪电影,而这正是“阿婆”晚期小说真正在孜孜以求的主题——《长夜》(1967年)、《大象的证词》(1972年)、《复仇女神》(1971年)、《沉睡的谋杀案》(1976年),都是不以推理而以心理描写见长的冲淡之作。《威尼斯惊魂夜》对人物的刻画和对人性的揭露都变成走马观花的匆匆一瞥,无法让观众真正与电影中的人物感同身受。唯一能提供给观众沉浸式惊悚快感的,也就影片中的那场“降灵会”了。一惊一乍的Jump Scare,尽管老套,但十足有效。
《威尼斯惊魂夜》只能算半部好戏,华彩全在杨紫琼出演的“降灵会”段落里。
在《瞬息全宇宙》之后接拍《威尼斯惊魂夜》的杨紫琼,虽然当时还没有奥斯卡影后的小金人傍身,气场和演技与《摘金奇缘》(2018年)时期相比,又明显上了新的台阶。作为一部商业剧情片,《威尼斯惊魂夜》提供给杨紫琼的角色仍然不脱刻板印象,但角色介于清醒与疯癫之间的神婆气质,并不雷同于《瞬息全宇宙》里的神神叨叨。杨紫琼演得过瘾,观众一样看得过瘾。无论《威尼斯惊魂夜》邀约杨紫琼出演的原因为何,事实上她构成了影片值得观众进入影院的最大理由。
好的演员,即使在商业片里“打酱油”,一样能让观众过目不忘。
和声势浩大然而高开低落的《东方快车谋杀案》与《尼罗河上的惨案》相比,《威尼斯惊魂夜》的好处在于没有野心,坏处也在于没有野心——铆足了劲拍出的大制作电影,即使恶评如潮,至少还可以挽尊说是虽败犹荣;用战战兢兢的心态做家常小炒,则既浪费卡司阵容,也消磨观众的期待。小而美当然不失为一种追求,怕的是小而平庸。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留给肯尼思·布拉纳的试错空间已经越来越小。
《威尼斯惊魂夜》看上去并不能力挽颓势,但至少给这一经典系列的再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侦探小说和推理小说发展了接近两百年(电影里还不忘cue到这一类型小说领域的祖师爷爱伦·坡),再好的诡计设计也有技穷的时候。情节上如果无法推陈出新,氛围电影倒也不失为一条折中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