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桥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汹涌澎湃的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从魏巍昆仑山到浩瀚太平洋,她汇聚百川,行程万里,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无论是在文人墨客留下的字句中,还是在华夏儿女的心里头,黄河总是雄阔浩荡,容纳万千。她在人们的心理构成中,凝结为一种根深蒂固的情结,一种图腾和象征。
从高空俯瞰,眼前的这座城市,群山环绕,大河中流,这个被称为“天下黄河第一桥”的中山桥,更似长虹卧波,横跨在蜿蜒逶迤的九曲黄河之上,将黄河的南北两岸连接在一起,成为这座城市最耀眼的一张名片。
伴随着一个又一个日出日暮,巍然屹立在白塔山下、黄河之上的中山桥,悄然度过了110多个春秋,她每天都迎送着南来北往、川流不息的人群,默默见证着兰州这座城市走过的百年沧桑和辉煌。
黄河母亲
生动的造型展露出了母亲的博大与坦荡,也表现出了母亲的慈爱与端庄。
兰州市黄河之滨的雕塑——《黄河母亲》,它北依黄河、南邻小西湖公园,位于黄河风情线的心脏地带。一眼望去,这位神态慈祥而又娴雅的“母亲”和这个憨态可掬的“幼儿”是那么的熟悉,那么的可亲,他们相依的幸福感,如一股久违的暖流注入我们的胸怀。
《黄河母亲》雕塑,以生动的造型展露出了母亲的博大与坦荡,也表现出了母亲的慈爱与端庄。雕塑中的母亲,秀发披肩,身姿优美,含着慈母特有的微笑,仰卧在滚滚的波涛之上,她以生动的寓意象征着黄河作为华夏文明孕育者的母亲形象。雕塑中的孩子伸出双手,伸展着小腿,幸福地依偎在母亲的怀中,圆润的脸庞微微抬起,仿佛在好奇地观察周围的世界,顽皮中蕴藏着机灵,代表着万万千千的炎黄子孙,在黄河的养育下茁壮成长,象征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时代精神。
兰州龙源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中国人的图腾。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中国人的图腾。经过长期演变,龙演化为一种既有现实根据又有浪漫色彩的奇异动物,不仅善变化,又能兴云雨、利万物,具有上天、入地、下海的本领。
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龙源自于远古时代的蛇崇拜。龙形象的演化与中华民族的形成息息相关,大量的民间传说和历史资料表明,伏羲和女娲作为中华民族的始祖,他们的“蛇身”就是龙的最原始形态。由于伏羲位居“三皇之首”,被公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先祖。加上甘肃天水是伏羲女娲的诞生地,因此,甘肃是龙的故乡之一,也是龙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兰州龙源雕塑园位于金城关西侧约一公里的黄河岸边,与滔滔的黄河水紧密相邻,园区占地面积20亩,东西长300米,南北最宽处约60米。项目于2002年3月28日开工建设,花费了两年时间建成。兰州龙源雕塑园的总体构成分为“龙”字主题雕塑、龙生九子圆雕石柱、伏羲女娲浮雕、龙诗龙文楹联书法墙、龙图腾浮雕长廊、千字龙碑长廊、龙成语(中华龙鼎)、龙凤呈祥透雕、石破天惊等九大景观。步入其间,让你顿感“气势如虹”“鬼斧神工”之妙,是中国西部不可多得的一处文化主题园林景观。
白塔山
这座山因一座白塔而得名,而这座塔因这座山而出彩。
这座山因一座白塔而得名,而这座塔因这座山而出彩,它就是享誉西北的兰州白塔山公园。
步行穿过黄河铁桥,便能看到金色的“白塔山公园”字样。沿过街天桥拾级而上,白塔山三台建筑群,便会扑面而来,格外抢眼。三台建筑群是整个白塔山公园的主体建筑,兴建于1958年,是建筑专家任震英先生设计并带领专业人员和数百民间工匠,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在坍塌的古建筑废墟上,利用旧城改造而拆除下来的建筑部件,建成了总面积大约有八千余平方米的三台建筑。整个建筑错落有致,层次有序,寓清秀于粗犷,于敞亮中隐曲折,是中国古代建筑中别具特色的建筑典范。第一台为四面通透的大厅,“凹”字形的大厅把一、二两台巧妙地连成一体。回廊南侧配置的八角亭和北侧配置的四角亭,设计精妙,特色鲜明。在一台建筑的门头上,题写有“九曲安澜”四个大字,寓意波涛汹涌的黄河不再危害百姓,天下苍生自此安居乐业人寿年丰。
兰州国学馆
中华民族这些浩如烟海的国学智慧,不仅给了我们前行的力量,而且也成了一生做事的准则。
中华民族这些浩如烟海的国学智慧,不仅给了我们前行的力量,而且也成了一生做事的准则。可以这样说,国学,就是国家之学,国人之学。
位于兰州市九州台上的古建筑群,叫兰州国学馆。从空中俯瞰,这里青山环抱,揽城瞰河,犹如蓬莱飞至。它的海拔在2100米左右,里面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文化元素,从四书五经到绘画佳作,从人物雕像到古代建筑,涵盖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思想、艺术成就及自然科学等各方面的经典内容,是一个“弘扬国粹、传承文明”的文化旅游景点。
兰州国学馆枕山带河,俯瞰一方山水之城。整体布局错落有致、严谨有序、构思巧妙、层次分明,与我国古代建筑风格一脉相承。步入其间,戟门楼阁相映,雕梁绣柱交辉,山梁上绿树成荫,沟壑内草木葳蕤,风光十分秀丽。作为兰州的文化名片之一,今天的兰州国学馆,是依托皋兰县文庙改建而成。皋兰县文庙原来位于张掖路的延寿巷内,始建于清初,是清朝名将张勇的故居。
兰州碑林
一尺素笺,半方砚台。一挥毫,一泼墨,灵动飘逸,气象万千。
海不扬波,孕育盛世碑林;塔影河声,金城平添盛景。
在风光秀美的白塔山西峰,坐落着一座古典式园林,一眼望去,这里高阁耸立,翘檐朱门,金瓦鳞次,轩廊蜿蜒。
若从碑林的北门进入,由我国著名书法家赵朴初题写的“兰州碑林”四个大字,便会飞入眼帘。走进绿色掩映下的兰州碑林,就如同徜徉在中国文学与中国书法史的历史长廊,隶规篆章,草矩楷法,同源异流,各领风骚;陇原历史,本土文化,跃然眼帘。不知是走进了碑的森林还是来到了石的宫殿,那一块块灰黑的灵石,那一行行流动的文字,那一件件凝聚着古今仁人志士血汗心声的珠宝,无不印着智慧的花朵,无不闪着劳动的光彩。这无言的石碑,诉说着人类历史的沧桑巨变,闪烁着人类思想的耀眼光芒。
一尺素笺,半方砚台。一挥毫,一泼墨,灵动飘逸,气象万千。
兰州水车
水车旋转自轮回,倒雪翻银九曲隈。
“水车旋转自轮回,倒雪翻银九曲隈。始信青莲诗句巧,黄河之水天上来”。
兰州,是一座黄河上的城市,特殊的地理位置注定给人们留下这样的记忆。悠悠白塔山,魏巍皋兰山,给了兰州一个拥抱黄河的机会。
既然兰州伸出了一对温柔的臂膀,滔滔的黄河,也不甘心匆匆地从这里流过。这种水恋着城、城念着水的相思情怀,一直纠结了很多年,导致人们给了兰州一个“丝路山水名城,中国黄河之都”的美誉。
看着眼前的这片景色,你再也不会怀疑黄河对兰州的钟情,兰州对黄河的不舍。原来这一辆辆古老的水车,早已做了他们的红娘。
兰州水车,不仅是兰州迎娶黄河的红娘,更是载誉千年的文明使者。别看它在那里吱吱呀呀、日夜不停地唱着古老的谣,在风中,你如果仔细听,会把你的想象带入到另外一个醉美的空间……
羊皮筏子
千年筏子百年桥,万里黄河第一漂。
“千年筏子百年桥,万里黄河第一漂。”多少浪漫的赞美,让人们沉醉在一只羊皮筏所勾画的无限诗意之中。生活在黄河里的筏客子唱上一曲美妙的花儿,沿着壮丽奔腾的黄河顺流而下,让我们禁不住暗自感叹:羊皮筏对这里的老百姓到底具有怎样的意义?
兰州,是一座山水之城,黄河从这里穿城而过。近年来,兰州市委市政府精心筹划,沿黄河南北两岸,倾力打造了全国唯一的城市百里黄河风情大景区,被誉为“兰州外滩”。河上漂来荡去的羊皮筏子,成为一道最具地域特色的迷人景观。
来源:微游甘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