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第一松”扎根悬崖峭壁 400多岁依然挺拔
甘肃
甘肃 > 人文 > 史话 > 正文

“天水第一松”扎根悬崖峭壁 400多岁依然挺拔

原标题:探幽齐寿山大松树

□周旭明

屹立巍峨的齐寿山顶四面环顾,可见方圆十里,众山皆小唯我独尊。但如果你留意东北方向,可以看见于崇山峻岭中,有一座相距不远的山峰,如苍龙舒腰,从茫茫云海中探出头来,那就是位居齐寿山东北方周家坪村的龙宗山。

如果说雄居天水南路的齐寿山,凭的是山顶气势恢宏的慧福寺而驰名陇上,那么,区区龙宗山虽然名不见经传,但却以山顶上一株生长了四五百年的古老松树而名贯秦州。因此,知根知底的人,先游齐寿山,后览龙宗山,看了齐寿的慧福寺,不看周坪的大松树,等于齐寿没有来,就是风尘仆仆来了,也是进得宝山空手回,白白忙乎了一天。

瞻仰龙宗山的大松树,一睹尊容,我不由被这棵顶天立地的大松树深深征服。我心里情不自禁对这株罕见的合抱之木浮生出千般感叹,万般敬仰。

首先是奇特。奇在它好像把根扎错了地方,实在不应该扎在那悬崖峭壁上。然而,这松树却在四五百年前不识好歹地扎在了峭崖上,不但扎得深稳,而且钩子一样扎得牢固。土木相识,百年好合,终久生长成今天这样一株延年巨树。粗壮的主杆,需要三四个成年人展臂勾手方可擒抱。若是小孩,恐怕要五六个围站一圈,伸长胳膊,指头相扣才能勉强抱住。主杆上头,枝相拥,叶相扶,虬髯龙须,银针细箭,密密麻麻集一身。那些不计其数的树枝,朝不同方向扩散延伸。有的臂力千钧,掌心上托举着一块块“碧玉翡翠”;有的频频示意,像要接住从天际飘来的片片流云;而有的则温情脉脉,像要和另一只同样温情的手掌紧紧相握。所有的枝干,形态各异,运动奇特,颤悠悠的梢头,一律是泛动着绿色光点,闪烁着生命活力的绿色细叶。

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一簇簇,一束束,蓬蓬松松,层层叠叠,密不透风。风起云涌,摇撼树木,声如响箭,动似山崩,观之惊心动魄,赏之别开生面。主杆粗壮,像一根擎天大柱,旁枝不小,也如椽似檩,宛若桶粗。而叶子却如丝如缕,格外细小。粗与细的合理搭配,动与静的恰到好处,高与低的错落有致,明与暗的有机协调,这一切充分证实了大自然的神奇造化,玉汝于成。

这样的一棵树,高一二十丈,投影二三里。浓密的树冠,如一柄撑天巨伞。大风刮来,整个树头剧烈运动,发出嘎嘎欲裂的呼啸。这时,关于这棵树的奇特之处全面呈现出来。树冠浓荫与其所覆盖的悬崖峭壁,就像院子大的一张纸去包拳头大的一枚点心。树冠太大,山体过小,如一个小馒头当心插着一杆大旗,随时便有倾斜、翻倒的样子。我想,飓风吹来,大树摇摆,扎入土层的根须又抽又动,一定会撬裂悬崖的肌体,可我的担心实在幼稚可笑。大树经历了五百年风风雨雨,五百年沧海桑田,顽石也长满青苔,况乎这一棵带有生命活力,吞食水土养分的大树,多大的风险没有经过?树高千尺,注定根深万丈,小小悬崖不过一层浮土,而更深更大的基座,则是小山之下更广袤的沃土。

大树下面是一个百十户人家的村子,青瓦白墙,绿树红花。年份四季,随季节变化而变化。村子自西而东,西头,当庄,东头,长长一溜。随地势去看,像一瓣一瓣的莲花连缀成巨大的宝盆。清晨有雾,氤氲村庄,夜有明月,悬挂树梢,虽有鸟宿崖边树,却无僧敲月下门。

村子名叫周家坪,叫了不知几辈人,爷的爷叫过,孙的孙听过。百户人家,姓氏七八个,周姓居首,都姓随后,韦姓紧挨,接着按人数多少往下排,依次又有赵、杨、何、王四姓人家。赵家七八户,有居家务农的,有外出打工的,亦有新疆兵团入伍的,更有县城学校教书育人的。王家虽然独独一户,却是两辈艺人,父亲木匠,能旋能雕,儿子行医,救死扶伤,一个承鲁班之遗志,为人间架屋造房;一个悬壶济世,于杏林给他人疗疾解痛。

村庄周围,绿树占领山坡,良田紧挨道路,东进可以西出,南来可以北往。春种胡麻秋榨油,夏收麦子冬日休,春节社火夜夜耍,一直耍到十五六。庄稼人的日子,习惯成固定模式,谁也不愿意去改,当然谁改也改不了,就那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抑或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抑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一柄被两只手摸得光滑锃亮的锄把,和一个被各种劳具消磨得半枯半瘦的老人,树桩一样带着自己的影子,伫立在田间地头,手搭额头,若有所思地看着柳林外边的天空。

百年沉寂,与封闭落后的旧年代有关,一朝出彩,与全面发展的新时代有缘。脱贫攻坚,脱去了山水垢结经年的破衣,换上了日新月异、无与伦比的美丽新装。人的精神气度焕然一新,村庄的环境面貌也大幅度改变。就是山顶那一棵多年无人问津的老树,似乎也在这个春天变得从没有过的妖娆可爱,被一群从外地慕名而来的林草专家们殷勤侍弄,他们像考古专家探宝一样,饶有兴趣地观察、拍照、测量、登记、论证。之后不多日子,一块一米四五的石碑被一辆平板汽车运了上来,碑文正面,赫然题写“天水第一松”,石碑背面,镌刻着关于“天水第一松”的起始由来。

碑文上写着:周家坪村,隶属天水市秦州区齐寿镇火焰村,153户,805人。距天水城区30公里,地处龙宗山,坐东北朝西南,面齐寿山,海拔1750米。

周家坪村方神庙初建明朝,乾隆十一年重建。按碑文记载为“汤家坪炳灵真君庙”,庙宇三间,松树两株,现存株在庙东南角门口右侧。方神庙会为十二会,涉及齐寿、娘娘坝、平南、皂郊四乡,共计四十多个自然村。

油松为裸子植物松科,油松属。乔木针叶2针一束,该古油松高28米,胸径达100cm,胸围310cm,冠幅东西20米,南北22米,平均21米,树龄达400余年,为二级古树。经市区两级林草部门摸排鉴定,不论树高、直径、年龄均超过石门山古油松群,清水县陇东乡、武山县滩歌镇、温泉镇,张川县张川镇、马鹿镇、大阳乡等10株古油松,以及秦州区娘娘坝镇的一株华山松,龙宗山的大松树堪称“天水第一松”。

低头看过碑文,举头再看巨树,心里油然生出更多崇敬,觉得这一株四百多年大树,至今仍枝繁叶茂实属不易。春秋·楚·李耳《老子》第64章曰:“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意思是说,合抱大树,生长于细小的幼苗;九层高台,是从一筐土开始堆积起来的。千里远行,是从脚下一步步走出来的。引喻做事是从最基本开始,经过逐步的积累,才能有所成就。当我再次坚信此理四海皆准而印证实物时,我猛然发现,苍翠于此的天水第一松似乎又增粗了一拃。而这一拃,或许又经过了漫长的一个世纪。

冠名“天水第一松”的龙宗古树,平添齐寿一景。赏景之余,又美美给人增加了一层不屈不挠的精神力量。这力量,源其于树,延其于人。

(天水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