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羽翔集入画来

万羽翔集入画来

原标题:红崖山水库——

万羽翔集入画来

李金连

不知从何时起,去红崖山水库观鸟成了我热衷的事。

红崖山水库碧波荡漾,四周植被葳蕤,这番景象在被两大沙漠包围的民勤绿洲可以说绝无仅有,自然是禽鸟们追逐的乐园。毗邻公路的大坝并非观鸟的最佳位置——那里水比较深,来自外界的惊扰也多,甚至连个落脚的地儿都没有。坝上辟有几处观景台,倒是比较清幽,但那里面对的并非禽鸟聚集之地,只是适合极目远眺。

观鸟的最佳位置在入水口一带。那是一大片与山岗毗邻的湿地,远离喧嚣,芦苇丛生,矮树成林,昆虫繁多,鱼虾肥硕。湿地为禽鸟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芦苇丛,矮树林,乃至不远处山间岩石的缝隙,是它们抚育子女的场所。

对鸟雀而言,清澈的水、丰茂的草所具备的诱惑力不可抵挡。于是,红崖山水库栖息和迁徙停留的禽鸟种类逐年增加,黑鹳、豆雁、鸬鹚、白鹭、苍鹭、赤麻鸭、斑嘴鸭、红嘴鸥、白尾海雕、凤头鸊鷉……有的面孔常年可见,有的面孔则只能在某些时间段看到。毫无疑问,无论哪一品类,其种群都在逐年扩大——越来越多的禽鸟与红崖山水库缔结相聚和重逢的契约。我能不假思索地呼出名字的,也就绿头鸭和天鹅。绿头鸭最是寻常,县城公园的人工湖里可见其影踪;天鹅么,知名度大,曝光率高,比较容易辨识。

天气晴好,最适宜观鸟。风平浪静,水暖沙白,鸟们心情舒畅,尽情展现自己的风姿。鹰隼之类的猛禽通常喜欢独来独往,成群结队的通常是性格温驯的品类。因为不怎么牵涉食物这一核心利益,它们尽管种群有别、“语言”各异,却也能够相安无事于一隅。尽管我和它们之间总有段距离,但我还是会把手机调至静音状态——它们很机警,纵然铃音优美,它们也没有兴致欣赏,而是留下一串背影远去。

清晨时分,水面上氤氲着淡淡的水汽,远处的山峦在薄雾中若隐若现,它们的身影伴随着清脆的鸣叫由远而近、由小到大,为这幅笔墨晕染的中国山水画平添了几分灵动。它们用喙梳理纤羽,像极了用心梳妆的小儿女。傍着绚丽的朝霞,它们舞动翅膀赶赴自己心仪之地,正式开始了为生计奔波的一天。它们起起落落,看起来队形凌乱,毫无章法,却不会撞在一起。

距离堤岸远一些,水深约摸三四米,禽鸟最是喜欢。你瞧,它们有的在水面上游弋,有的贴着水面飞,有的在天空中盘桓。在水面上游弋的,看似悠然自得、心无旁骛,倏地脑袋一歪,像是轻轻吻了一下水面,便作吞咽状;贴着水面飞的,突地爪子往水里一探;在天空中盘桓的,突地一个猛子扎下去,露头时已在十数米之外。

夕阳的余晖映照在水面上,将它们的身姿映衬得百媚千娇。此时正是它们短暂的休闲时光。瞧!它们的嗉子圆鼓鼓的。浅水处,有的三五成群打闹嬉戏,不时激起片片水花,有的则呈静立冥思状,似乎对眼前的喧嚣毫不在意。有的则成双结对,在甜情蜜意的裹挟下,与“大部队”渐行渐远。一旦受到什么惊扰——游人靠近或鹰隼飞临,它们振翅飞离,动作干脆利落——适合觅食嬉戏的浅滩很多,不必纠结于别离。

夜晚,同伴们都进入了梦乡,忠实履行职责的“哨兵”警惕地观察着四周的动静,但有异常,便厉声发出警报。大伙儿收到讯息,旋即做出反应。如是,往往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到处是扑打翅膀的声响,到处是充满惊惧或疑惑情绪的鸣叫,夜的静寂被完全打破,好一会儿才恢复如初。

在库区行走,无论春夏秋冬,总能跟志愿者不期而遇。他们或穿着便装,与游人无异,或佩戴标识,亮明身份。他们清理水域垃圾、救助受伤禽鸟……他们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初冬的红崖山水库最美。天空中不时地飞过成群的赤麻鸭,还有那些忙忙碌碌觅食的豆雁、秋沙鸭……它们给寂寥的冬日带来些许热闹,为人们展现了一幅和谐美丽的画卷。最惹眼的自然是白天鹅,它们迎风起飞,迎风降落。它们游弋在尚未结冰的水中,娴静而端庄。它们也是远道而来,但长途跋涉的辛苦被它们娴雅的举止掩藏得严严实实,纵然历尽劫波,也保持着一份优雅和从容。

数九寒冬,水面封冻,尤其大雪过后,一切被皑皑白雪覆盖,禽鸟们觅食更加困难,志愿者因时而动,给它们投喂玉米。一些明显是急性子,不等玉米粒儿落地,便大着胆子扑将上去。有的则很矜持,在不远处观望,等志愿者离开一段距离,才围拢过去。

几个热衷摄影的朋友更是把红崖山水库作为“创作基地”,禽鸟是他们的“模特”。他们每隔几天便要驱车前往,不惧烈日,不惧寒风,可谓风雨无阻。他们精心挑选位置,架起“长枪短炮”,捕捉鸟儿们享受无拘无束、无忧无虑“鸟生”的瞬间。那些鸟儿仿佛感受到了他们的善意,在他们侧旁活动,甚至上前打量他们的器械。

鸟无疑是一个地方生机多寡的重要观照。红崖山水库水色与鸟影交相辉映,自然美不胜收。巴金认为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的榕树是“鸟的天堂”,红崖山水库无疑是另一种形式的“鸟的天堂”。(甘肃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