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后凉州沦落吐蕃之手 元稹赋诗痛斥上位者
甘肃
甘肃 > 人文 > 史话 > 正文

安史之乱后凉州沦落吐蕃之手 元稹赋诗痛斥上位者

◇王维胜

河州作为唐蕃古道上的重镇,见证了唐蕃友好交往的全过程。

安史之乱后凉州沦落吐蕃之手 元稹赋诗痛斥上位者

由于它的重要位置,古河州在这一时期成了唐蕃两大王朝在东方的政治文化中心。作为黄河渡口的凤林关,更是货运塞途、信使络绎、行旅云集,就连附近的炳灵寺,也是香客游人不断。与此同时,河州也见证了吐蕃攻占河湟谷地的全过程。

安史之乱后凉州沦落吐蕃之手 元稹赋诗痛斥上位者

河湟地区四通八达,可以通往汉地各处,向东可去陇右关中,向南至四川松潘,向北可去河西走廊。一旦有敌军控制河湟谷地及西宁,河西四郡难保,中原和西域的联系将被切断。顺河湟谷地东下渭水流域,将威胁到古都长安。唐朝时因为青藏高原上强敌吐蕃的存在,河湟谷地的重要性更是非同一般,当然双方的争夺战必然是无比的激烈。据统计,唐朝和吐蕃在河湟地区大小战役30多场,双方兵力超过十万的大战就不下5次,双方互有胜负,战线颇为胶着。如非常著名的大非川之战,薛仁贵就败于吐蕃。

安史之乱后凉州沦落吐蕃之手 元稹赋诗痛斥上位者

唐安史之乱后,大唐无暇顾及河西,吐蕃趁机反攻,夺走整个河湟地区。吐蕃盗据河湟之后,河西也被吐蕃夺取,整个西域和中原断了联系。长安君臣虽有收复失地的计划,而边镇将领终无经略旧疆之志意。唐朝著名诗人元稹,自少与白居易唱和,并称元白。元稹诗词成就巨大,言浅意深,扣人心扉,动人肺腑。现存诗八百三十余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100卷,留世有《元氏长庆集》。元稹亲见或闻知边将之宴乐嬉游,坐视河湟之长期沦没。深感愤慨,赋成《西凉伎·吾闻昔日西凉州》。

吾闻昔日西凉州,

人烟扑地桑柘稠。

葡萄酒熟恣行乐,

红艳青旗朱粉楼。

楼下当垆称卓女,

楼头伴客名莫愁。

乡人不识离别苦,

更卒多为沉滞游。

哥舒开府设高宴,

八珍九酝当前头。

前头百戏竞撩乱,

丸剑跳踯霜雪浮。

师子摇光毛彩竖,

胡腾醉舞筋骨柔。

大宛来献赤汗马,

赞普亦奉翠茸裘。

一朝燕贼乱中国,

河湟没尽空遗丘。

开远门前万里堠,

今来蹙到行原州。

去京五百而近何其逼,

天子县内半没为荒陬,

西凉之道尔阻修。

连城边将但高会,

每听此曲能不羞?

这首诗通过对凉州沦陷以前的繁荣景象的追述,表达了诗人要求收复失地统一国家的强烈愿望,同时谴责了边将们只顾享乐不思征战的思想行为。

安史之乱后凉州沦落吐蕃之手 元稹赋诗痛斥上位者

在唐代的强盛时期,凉州是繁华的边地。那时候人烟稠密,六业兴旺,市场繁荣,是使人留连忘归的地方。诗人对此进行简括的铺叙之后,集中笔墨描绘唐代将领哥舒翰镇守凉州时开府设宴的情景,生动地表现了唐朝的强大声威。这里写到使人眼花缭乱的“百戏”,有“丸剑跳掷”各种杂耍,有狮子舞,有胡腾舞,纷然杂陈,多姿多彩,热闹非凡。边疆小国,纷纷臣服于唐朝,大宛使者贡献赤汗马,吐蕃的首领进奉翠茸裘。

安史之乱后凉州沦落吐蕃之手 元稹赋诗痛斥上位者

诗人大肆渲染昔日的强大繁盛,正是为了同当时唐代国势衰微的现实形成鲜明对比。如今河湟一带已经人烟稀少,留下空旷的山丘,甚至京畿附近也一片萧索荒凉。过去西出长安,万里之内都是唐朝的疆土,如今边界逼到区区五百里的原州了。诗人的无限感慨,就在鲜明强烈的对比中倾吐了出来。

“连城边将但高会,每听此曲能不羞”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诗人直斥边将的无耻,也委婉地讥讽了当时最高封建统治者的无耻。同时充分表现出诗人一颗忧国忧民的心。

安史之乱后凉州沦落吐蕃之手 元稹赋诗痛斥上位者

作者简介:王维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作协理事、临夏州作协主席。出版长篇小说《黄蜡烛》《双城》《打马走过草地》《花儿》;传记《胡廷珍传奇》《马殿选传奇》;大型旅游散文集《寻古探幽览胜》;网络小说《王维胜揭秘马仲英》。曾获《小说选刊》笔会奖、黄河文学奖、敦煌文艺奖等多种奖项。长篇小说《花儿》入围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第六届黄河文学奖,第八届敦煌文艺奖。

(临夏州融媒体中心官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