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血压的那些事儿 医生一次性给你讲个明白

关于高血压的那些事儿 医生一次性给你讲个明白

大医生来了

本期《大医生来了》节目中

邀请到了

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科

副主任医师 王丽娜

问 血压水平的分类和定义是什么?

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将血压分为正常、正常高值及高血压。按血压水平将高血压分为1、2、3级以及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高血压患者需通过药物降压至<140/90 mmHg,能耐受的人以及有糖尿病或肾病的高危人群进一步降压至<130/80 mmHg,定期监测血压,轻度高血压每两月一次,中度每月一次,重度则每周一次。

问 临床常用降压药有哪些?该怎么选择?

临床上一线的降压药大致分为五类:

(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常用药物有贝那普利、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

(2)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常用药物有缬沙坦、氯沙坦、替米沙坦、厄贝沙坦、坎地沙坦等;

(3)利尿剂:常用药物有氢氯噻嗪、呋塞米、螺内酯、吲达帕胺等;

(4)β受体阻滞剂:常用的药物有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索他洛尔、阿罗洛尔、拉贝洛尔等;

(5)钙拮抗剂(CCB):常用药物有硝苯地平、氨氯地平、非洛地平等。

医生会根据每个患者的合并症、药物疗效、耐受性以及每个人的用药意愿选择合适的药物。

问 降压药还有好坏之分?

只要是正规药厂生产的具有国药准字的降压药,都是临床疗效肯定的,不存在好坏之分。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对于每个患者来说,能把血压降到正常范围,长期服用没有明显副作用,那对这个患者来说,这个药,就是最合适的药,是好药。

问 降压药还有好坏之分?

不可以!临床上经常遇到这样的患者,血压高但没有症状,也就不服用降压药,认为没有症状不需要吃降压药。其实,当血压超过正常范围时,不管有没有症状,血压对心、脑、肾就已经开始产生侵害,等到有症状的时候就晚了,所以一定要纠正“没有症状就不吃药”这个误区。

问 血压高到多少就需要服药了?

对于无任何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低危患者,可先进行1 -3 个月的观察,密切随诊,评估靶器官损害情况,改善生活方式,如血压仍不达标再开始药物降压治疗。但对于有糖尿病、蛋白尿等的高危因素的患者,血压高于130 /80mmHg就应启动药物降压治疗。

问 降压药隔几年就应该换药?

如果正确的选择了降压药,血压控制的很好,而且没有出现副作用,应该继续用下去,不建议定期换药。除非新品种上市,而新药在疗效和副作用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可以考虑换药。

问 降压药什么时候吃最合适?

人体血压生理状况下,根据昼夜节律分为4种类型:

①杓型:夜间血压较日间降低10%-20%;

②非杓型:夜间血压下降不足10%;

③超杓型:夜间血压降低超过20%;

④反杓型:夜间血压高于日间血压。

正常大多数人24h血压节律呈双峰双谷,即清晨觉醒和起床后明显升高,8:00-10:00达高峰,此后下降,在16:00-18:00血压再次升高,以后缓慢下降,直至凌晨2:00-3:00至最低值,即杓型现象。

此类高血压患者适合晨起服用降压药物,如果睡前服药,可能引起夜间血压偏低,导致心、脑等器官灌注不足而导致并发症。

而非杓型血压患者,则应睡前服药,因为此类患者有晨峰高血压(晨起时血压可能会更高),这也是发生心梗、脑卒中的风险因素。

因此,建议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找到个体化的血压昼夜节律,进行用药。

问 血压降得越快越好?

高血压患者一般在发现之前,血压已经长期处于升高的水平,因此降压不可操之过急,而应该逐渐下降,让机体有个适应的过程。

除高血压危象等紧急情况外,不建议快速大幅度降压,否则会引起脑供血不足的症状如头晕、眼花、语言不利,甚至短暂意识障碍等。对于高血压急症,24~48小时内把血压缓慢降至160/100mmHg即可,一般不需要静脉用药。

一般患者应经过4~12周的治疗使血压达标,老年患者、冠状动脉或双侧颈动脉严重狭窄及耐受性差的患者,达标时间应适当延长。而且,大多数长效降压药物,平稳降压达标时间是2-4周。

问 高血压病太早用药,以后会无效吗?

很多年轻的高血压患者,担心降压药用得太早会导致以后用药无效,就如前面的“耐药性”等观点,这是非常危险的错误想法。血压升高后,心、脑、肾等多个器官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损害。血压控制得越早,越能保护心、脑、肾等器官,远期预后越好。

如果等到这些脏器出现了并发症,就已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降压药使用有没有效果,与使用时间的早晚没有关系,只与患者的病情轻重及患者自身其他可能影响血压控制的因素有关。

主持人大春和嘉宾王丽娜合影

主持人大春和嘉宾王丽娜合影

(甘肃农村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