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十年来我们看了太多科幻剧,《羊毛战记》还能杀出重围吗?
休·豪伊在网上发表的科幻小说《羊毛战记》(Wool)是一匹黑马,荣登2012 Kindle年度冠军小说。局外人不依靠传统出版社的力量杀入局,让路人也对这本书心生好感。“科幻版《五十度灰》”的类比或许不准确,至少能说明当年的热度。
《羊毛战记》海报
20世纪福斯迅速买下了《羊毛战记》和前传《星移记》(Shift)的版权,可惜后来版权几经易手,小说迟迟不能完成影视化改编。
十多年的时间里,这个世界发生了很多改变。和“筒仓传奇”同时诞生的Netflix从黑马成长为行业巨兽,彻底改变了影视行业的生态。热钱倒入这场竞赛,生产出众多豪华的科幻和幻想史诗剧。Apple也在其列,拿出良莠不齐的科幻剧集——《基地》(Foundation)、《为全人类》(For All Mankind)、《人生切割术》(Severance)……
在这期间,豪伊发表了“筒仓传奇”系列的第三部《尘埃记》(Dust)。然后改变世界的疫情到来。徘徊不去,阴影仍停留在大地时,终于,Apple TV+把“筒仓三部曲”搬上了小屏幕。
但最好的时机已经过去。十年来,观众已经看过太多的科幻片,熟悉了各种设定与套路。他们不再对未来的废土设定惊奇,甚至罹患上“末日乌托邦疲劳综合征”。
真实世界中,地球的温度还在升高,极端高温、干旱、洪水频频光临。幽闭的感受,能源危机,现在大家都已经体验过。由谁来决定历史和未来发展的方向,疑问的暗影浮现。我们开始思考这些问题,也经常想要逃避它们。
这时播出迟来的《羊毛战记》,虽然已不可能像十年前引起惊叹,但获得了别样的优势。有现实加持,观众更能理解一个“末日后,地下144层筒仓中的万人乌托邦社会”。
《羊毛战记》剧照
秘密引发好奇,好奇推动对筒仓的探究。这个乌托邦社会的脚下和头顶各有秘密。住在里面的10000个公民,既不知道地面上的地球变成了什么样(但他们以为自己知道),也不清楚144层以下的茫茫水域里有什么。作为筒仓能源心脏的发动机,因为年老失修而气喘连连。一旦停电,人在黑暗中不知道会生出什么恐怖的臆想。
筒仓夹在天空和地下的双重恐惧中,还有一触即发的能源危机,以及谋杀。
这是当然的。一生生活在不见阳光的地底,虽然这里的人似乎能免于维D不足、骨质疏松的困扰(个个看起来还相当强壮),长期幽闭的情况下,同类互相残杀不是再自然不过的事。
筒仓里的小型民主社会,属于大灭绝后的小股孑遗种群。他们生活的年代不明,历史缺失,所有公民遵守一个公约,公约的制定人和筒仓的建造者均是未知。他们生活在这里,小心翼翼地维护开明的民主制度。公园、集市、办公室、居所,各方面都呈现出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样貌。
但有暗潮涌动,因为统治阶层虽不采取激烈手段,却疑似压制好奇心强的个体,使他们无法生育后代。做法就像选育宠物,一代又一代,最终养成温顺又稳定的人类“品种”。
好奇心强的人去哪里了呢?筒仓有个不容打破的规定:只要有人说想出去,就必须出去。这里的公民被告知,外面是毒气的世界,自然环境和人类文明都已毁灭。有一个摄像机镜头对着外面的世界。出去的人有义务(但不强制)拿一块羊毛,为地下的同胞擦干净镜头,让他们能看见“外面的世界”。离开的人,在地面活不到三分钟就会倒地身亡。
前三集中,这样的画面出现过两次。地下公民在公共空间聚集,通过巨型屏幕观看出去的人。他们屏息等待,押注那个人会不会擦镜头;心中百感交集,既希望那个人能够坚持得更久(说明外部环境或有改善),又在暗中等待他/她倒地身亡的那一刻,获得预料之中的心灵冲击。
这种难得的事件,是筒仓世界极其重要的公共活动,在功能上接近大型祭祀。人们心怀不舍地注视同伴走上不归路,心中难过。离开者的选择令人敬佩,让剩余公民相信他们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他们若遵守承诺,拿出羊毛擦子拭净镜头,人群欢呼鼓掌。随后,他们必然的挣扎、倒地与死亡,成为祭祀的高潮。人们通过观看富有仪式感的死亡现场,确认自己的集体属性,预演自身的死亡,加深对此生命运的印象。
尸体会永远留在巨屏上的焦土世界中。因为身着白色防护服,人们看不到尸体腐朽的过程,只能每天凝望那具僵硬身姿。就像倒下的方尖碑,倒下比竖立时显得更大,更沉重。
不超过三分钟的仪式上,人们释放内心深处的多重情感。骚动过后,复归平静,延续了一百多年(也许更久)的生活继续。
提出离开筒仓,很明显是一种自杀行为,却得到允许和尊重。在筒仓内的自杀则被视作严重的罪行,是禁忌。这是一种值得玩味的设定。
在形形色色的末日乌托邦社会形态中,筒仓是一个特别的存在。这个社会不是原始社会,也不是发达的未来社会。科技发展水平和社会宽容水平都处于中间形态。他们有古早型号的电脑,电台,巨型屏幕,较发达的机械水平和温室技术;没有手机和升降机。
这种刚刚好的设定,限制了144层建筑中的人员流动。人们很少远离自己的出生区域,由位置划分出阶层。这个阶层并非贫富阶层,看起来上层的管理人员和底层的机械部门收入水平差别不大。这里的阶层,更多是心理上的隔绝。想想看,用两条腿背着补给,走完144层楼需要多少时间。人们渐渐变得不爱走动,安心留在自己的生活区域。
《羊毛战记》截图
原著中,筒仓公民根据分工不同身着不同制服。剧集软化了这种冷峻的色彩。除了警察,没人穿制服;服装色彩黯淡,但是风格自由。集市氛围是大都市周末市集和赛博朋克街景的结合,不太“干净”,市井气息浓厚。
这个社会的形态并不可疑。人们没有被规训成傀儡。前三集中出现的主要角色,无论是底层的机械工程师、电脑维修员,还是上层的IT部门员工、警长、市长们,都是人格健全而勇敢的个体。重要岗位上是这样的人,说明这个社会的制度还不算,若非强力,不会轻易被摧毁。
一百多年前曾出现过叛变。叛变者销毁了筒仓的历史。执意离开筒仓的警长之妻,坚信外面是一个郁郁葱葱的世界,他们通过摄像头所见的废土王国或为伪造。
是什么样的人,建造了这个还不错的社会,又抹去了它的历史?风中吹来阴谋论的熟悉气息。或许太过熟悉。演员们的台词,更加深这种熟悉感。有一些被说烂了的一本正经的台词—— “我想要真相。”“你必须相信我。”“情况越来越危险了。”“尽量别让自己被杀掉。”——让人耳朵起腻。
看了太多的阴谋论科幻片,说实话我不想再看这些了。但是对奇奇怪怪的社会实验,还是抱有期待。筒仓社会没有经济,能源脆弱,环境封闭,生育控制,却搭配着北欧的民主政治生态。这种奇异的组合,在现实中绝难存在,将会如何发展?
让我猜一猜,筒仓,会是无数个失败的社会实验中,少数成功的形态之一吗?谁创造了它不重要。重要的是,没有历史,看上去也没有什么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人类群体,依靠公约和生育控制,能够存在多久?他们会渐渐衰弱,最终陷入疯狂吗?只有勇气与好奇,足以使这些人类免于毁灭吗?
虽然吐槽了台词(台词和人物也往往是科幻小说的短板),《羊毛战记》类似小说章回体的拍法,显示出它的耐性。像翻牌一样翻开每个人物,渐次展现出的社会现实严谨而真切。为此我愿意忍受无趣的台词和一张张铁板的末日面孔,看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羊毛战记》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