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此青木川

只此青木川

原标题:只此青木川

走进青木川古镇,我就被金溪河的一汪碧水治愈了。

老街上,一条窄长的石板路绵延在高大古朴的民居之间。灰瓦的屋檐下挂着一串串红灯笼,灯笼上赫然写着“青木川”三个字。老街的烟火气息浓厚,卖核桃馍的,卖炸香叶的,卖竹编制品的,还有卖腊肉和豆豉、豆干的……我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一路走,一路看。想起作家叶广芩在《青木川》一书中所说的一句话:“视觉的冲击,纸质的书籍是不能企及的。”

关于青木川的历史,我很多也是从《青木川》一书里获取的。尤其是生活在青木川的历史人物魏辅堂,他的一生更是富有传奇色彩,亦正亦邪的人物特征,至今仍被世人所津津乐道。

我们在老街的古迹里寻找着岁月流逝的光与影,紧接着又来到跨越金溪河的飞凤桥上,桥头有卖茶叶茶水的人家。我们围桌而坐,边喝茶水边听卖茶叶的老人讲述传奇人物魏辅堂的故事。修桥铺路、建校资助贫困孩子上学,老人给我们历数着魏辅堂为青木川所作的贡献。金溪河畔的风一阵阵地从时光深处吹来,推着我向青木川的更深处走去。

飞凤桥的这端是人来人往的新街,和老街一样弥漫着浓厚的烟火气息。新街的后面坐落着魏氏庄园,通往魏氏庄园的路旁,有果园、菜地和快要成熟的油菜田。一边是绿荫掩映下的雕梁画栋,一边是岁月静好的农家小院,新旧故事在这里交替,我恰好路过,成为故事里的一个过客。

往回走的时候,我蓦然抬头,看见一家老宅子门前,有一位老人正在伏案疾书。走过去定睛一看,《青木川》的书赫然映入眼帘。那位老人正在其中一本《青木川》小说的扉页上题字。

原来这位题字的老人正是魏辅堂的少校参谋主任徐种德的儿子。记得作家叶广芩在“说不尽的青木川”里提到过徐种德老人。他是魏辅堂资助过的学生里面,唯一一个学成归来辅佐魏辅堂的人。

作家叶广岑曾私下问过徐种德老人:“你可以不回来,回来了,一辈子不得伸展,何苦!”徐种德老人只回答了四个字:“知恩图报。”

我在徐家后人的介绍下,走进这座老房子里,房间的墙壁上挂着徐种德老人的一些历史资料,还有作家叶广芩的题字“种德书屋”。

我选了徐家后人正在书写的“广读史书 博古通今”的那本《青木川》小说,放入书袋里。淡雅的书香载着一段厚重的历史陪伴着我继续行走在青木川的石板街上。

走出老街,我来到位于古镇后面小山坡上的辅仁中学。辅仁中学是魏辅堂于1942年修建的私立中学,相对于石板巷里的热闹,这里静静悄悄。我站在校园里,看着中西合璧的学校大礼堂,看着庄严的校门和古朴的校舍,思绪游走在历史的尘烟里。

校园里一名值班的工作人员从我身边路过,他说:“你来得正好,明天我们就不接待游客了。学校除了节假日,平时是不对外开放的。”

“来得正好!”多好的一句话。我掂着装有《青木川》小说的书袋,走出校门,站在小山坡上,拿出手机,穿过层层绿叶的间隙,把青木川留给我的背影拍了下来。

只此《青木川》,只此青木川!

□秦继芳

(兰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