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庄浪县盘安镇湾李村,有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在青春绽放的年龄,用一颗善良的心,六年如一日,尽心照顾瘫痪在床的小叔子,用自己的大爱和善良托起了整个家庭,用行动、用爱心、用守护诠释了“长嫂如母”的人间大爱,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成为邻里乡亲称赞的爱亲典范。
初春的早晨,庄浪的小山村依然寒意未消。走进孙岁梅家里,屋内却暖意融融,红红的火炉上一壶滚烫的开水冒着热腾腾的雾气。孙岁梅正在和往常一样,照顾小叔子李得平洗漱。接水、擦脸、刷牙……熟练的动作里透露出温柔和耐心。
李得平是一位退役军人,六年前,25岁的他在新疆打工的时候突然休克,由于发现较迟,错过了最佳救治时间,陷入了重度昏迷,成了植物人。突如其来的横祸,让这个原本普通的家庭陷入了巨大的困境,李得平的哥哥李杰不得不同时打几份工来支付高昂的治疗费用,母亲早逝,父亲年迈,当时只有31岁的嫂子孙岁梅主动勇敢地承担起了照料李得平的重任。
而谁也不知道,这一照顾,得照顾多少年。
“当时我弟弟肺大泡磕破以后,身边没有人,导致在楼下休克了25分钟以后才送到医院。那时医院说人已经不行了,最后抢救过来,在医院住了半年。现在在家已经六年了,生活不能自理,我媳妇白天黑夜照顾,吃喝拉撒基本全靠我媳妇。”孙岁梅丈夫李杰告诉记者。
由于长期瘫痪,肌肉及身体各项机能不断衰竭,李得平的生活完全无法自理,吃喝拉撒都需要孙岁梅帮他完成。端饭送水、洗脸擦身是每天的必修课,帮助李得平做康复锻炼,也是孙岁梅忙碌的一天之中必不可少的章节。六年来,每天只要一有空,她就帮李得平揉腿拉伸、全身按摩,跟他说话聊天。在她坚持不懈的努力下,李得平从刚开始的全身瘫痪、毫无意识,到现在可以听懂别人说话,开始有意识配合别人的照顾。而谁也不知道,在这背后,孙岁梅到底付出了多少努力和心血。
“他的衣服每天我都给洗,他的饭要单独吃,吃完要给锻炼一下,我给他把腿揉一揉,我感觉一天的时间还不够用。欣慰的是现在稍微好些了,人比以前意识上都清醒多了。”孙岁梅一边给李得平喂饭一边说。
虽然吞咽系统受损的李得平只能吃流食,但孙岁梅还是换着花样给他做饭,将各种新鲜营养的食材想办法做成流食喂给他。由于不能自理,李德平经常弄脏衣服和被褥,每次只要孙岁梅发现,她都第一时间帮他清理擦洗,给他换上干净衣服,把脏衣服、被褥洗净晒干,毫不嫌弃,也从不埋怨一句。在她质朴善良的心中,早已把病苦不堪的李得平当作亲弟弟来照顾,这种亲情,已经跨越了血缘和世俗。
“他和咱们年龄都差不多,还年轻,人生才刚开始就成这样了,我觉得可惜又同情。这六年,我几乎都没时间照顾三个孩子,但我觉得我累一点无所谓,只要他一天天地好了就行。”孙岁梅用朴实的话语说道。
长兄如父,贤嫂如母。病魔的摧残,让这个曾经阳刚、自信的男子濒临绝望的边缘,是善良贤惠的嫂子,在他陷入绝境的时候,用自己柔弱的双手为他打开了希望的窗户,让他有了活下去的勇气。而逐渐好起来的李得平也把嫂子当成了自己最大的依赖,他像孩子一样每天对着嫂子咿咿呀呀地表达,也只有孙岁梅能听得懂他需要什么。
“这几年,他吃饭都只要我喂,别人喂他都不吃,嘴都不张,像个孩子。”说到这里,孙岁梅脸上流露出母亲般慈爱的表情。
孙岁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付出,家人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丈夫李杰努力赚钱养家,年迈的公公也种地养牛,照顾三个孙子。一家人在大难过后选择了坚强面对、齐心努力,普通的农家小院被收拾得干净整洁,家里的一切都井井有条,因为看病欠下的几十万债务也慢慢在还。虽然困难重重,但这个家里却充满了希望、善良、团结和大爱。
“我非常感谢我媳妇,没有这样的媳妇,也就没现在这个家。对我爸来说,有这样的儿媳妇,也是他的骄傲,对我兄弟来说,有这样的嫂子,是最大的幸运。”孙岁梅丈夫说。
六年过去了,如今37岁的孙岁梅头上也隐隐有了白发,她说她会一如既往地照顾李得平,虽然艰辛,但她相信李得平一定会一天比一天好。在孙岁梅的感召和教育下,她的女儿、儿子也在传递着爱的接力棒。在县城上学的两个女儿每周回来都会帮叔叔洗衣服、晒被褥,给他讲学校发生的趣事。在村里读小学的小儿子每天放学回来都要先跟叔叔亲近一会才去吃饭写作业,三个孩子经常说,以后也要像妈妈一样照顾叔叔。
嫂子,或许只是个无关血缘的称呼,可在孙岁梅身上,却有了一诺千金的深沉。她承诺:“只要我活着一天,就会照顾他一天”。从衣食供养到锻炼康复,她不抛弃不放弃,让瘫痪小叔子衣食无忧、日渐好转。她以女性的柔韧和坚毅谱写着一曲深明大义的感动之歌,铸就感动社会的正能量,这种正能量在她的儿女身上得到延续,也感动和号召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看庄浪·庄浪融媒记者 杨璇 赵军宝
(庄浪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