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代表准备好了 看看今年她们“代言”些啥

甘肃代表准备好了 看看今年她们“代言”些啥

原标题:【短视频】(代表委员风采)全国人大代表白晓艳:为农牧民建言献策

自动播放

今天的《代表委员风采》我们来认识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全国人大代表白晓艳和从事教育工作的全国人大代表董彩云。

甘肃代表准备好了 看看今年她们“代言”些啥

这段时间,白晓艳经常深入肃南县农牧村农资销售点,详细了解各类农资储备、农资购销渠道等情况,为农牧民提供春耕技术指导。

今年是白晓艳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第一年,她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甘肃广电总台全媒体记者:周景峰 张掖融媒 宋坤 樊泽惠 张爱晶

相关新闻:

丝路明珠网:【短视频】(代表委员风采)全国人大代表董彩云:为乡村教育鼓与呼

自动播放

从事教育工作30多年的董彩云,先后提出的“临大高速公路项目”“增加教师队伍编制”“加大乡村教师培训力度”等多条建议得到落实,让她信心倍增。

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和走访调研,董彩云发现教育发展不均衡、师资力量缺乏、实践活动缺乏是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她提出建议,通过加强“结对帮扶”、“引进来、走出去”“名师课堂”等,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西部农村教育优质发展。

甘肃台综合 报道

记者:临夏州融媒,苟裕光,马媛君,包凯元

每日甘肃网:【迎两会·我从基层来】全国人大代表白晓艳:扎根基层 守护“金色丰收”希望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杨红丽

惊蛰将至,大地回暖,春耕备耕正当其时。近一段时间,全国人大代表、张掖市肃南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白晓艳一边忙着实地勘察土壤墒情、指导农牧民调整种植结构,一边忙着将走访调研的资料、数据整理归纳,做好笔记。

作为来自基层的农业科技领域服务工作者,走田间地头、坐百姓炕头已成为白晓艳的工作常态。“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是信任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嘱托,想要了解人民群众想什么、忧什么、盼什么,就得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扎根基层,倾听百姓的声音,将人民群众的所思所盼带上两会,不负人民群众的期盼与重托。”白晓艳说道。

1997年,白晓艳从张掖农校毕业后,毅然选择留在家乡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26年如一日,她风雨无阻,或穿梭在田间地头,或扎进实验室里,反复调研和试验,通过调整种植结构、科学田间管理、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等途径,想方设法帮助群众多产粮、产好粮、增效益。

地处河西走廊中部、巴丹吉林沙漠边缘的明花乡拥有肃南县70%以上的耕地,是肃南县“名副其实”的种植业大乡和粮食主产区,但该区域土壤盐碱化、板结化问题突出。白晓艳看在眼里,急在心上。2017年,白晓艳带领团队冒着严寒酷暑,多次从土壤样品田间采集,再经过数十次化验检测,再到不同有机肥料田间反复对比试验。历时两年,试验田形成了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成果,并大面积应用推广,有效改善了土壤盐碱化、板结化的问题。近年来,肃南县明花乡年推广测土配方施肥10.6万亩、累计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推广面积2.4万亩,亩均增产90多公斤,增产率达到10.3%以上,亩均节本增效220余元,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2020至2021年,白晓艳完成了肃南县全国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先后收集地方品种种质资源73份,其中50份被国家收录,为全县农业种质资源的保护、保存和合理利用发挥了积极作用。此外,她还带领团队积极钻研,反复试验,综合推广应用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科学用药等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肃南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面积达到10万亩,惠及农牧户2000多户。

在农业一线工作,白晓艳看到了近年来“三农”翻天覆地的变化,看到了百姓丰收后的喜悦,也看到了肃南县在建设各民族共同富裕先行区方面的弱势和短板。今年的全国两会上,白晓艳将聚焦对口帮扶,通过加大政策、项目、资金、人才、技术等多方面的支持力度,助推肃南县高质量发展,为民族地区、重要生态功能区实现共同富裕探索成功经验和模式。

白晓艳在农资门店进行化肥价格调查

白晓艳在农资门店进行化肥价格调查

白晓艳在农产品实验室进行农药残留检测

白晓艳在农产品实验室进行农药残留检测

白晓艳(中)在农资门店进行玉米种子抽样

白晓艳(中)在农资门店进行玉米种子抽样

白晓艳(右三)与制种玉米种植户交谈

白晓艳(右三)与制种玉米种植户交谈

白晓艳(左)在小麦试验田里施肥

白晓艳(左)在小麦试验田里施肥

每日甘肃网:【我从基层来】视频|全国人大代表马秀英:加强基层医护保障 聚焦重点人群和疾病

自动播放

记者 王嫣然 王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