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大马缘何横行天下?

凉州大马缘何横行天下?

“得西凉(武威)则灵州之根固。况其府库积聚,足以给军需、调民食,真天府之国也。”

——《西夏书事》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武威的形象总是伴随着大漠风沙、金戈铁马。她是大汉的“武功军威”,是盛唐《凉州词》里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 武威平原地形示意图 来源:地道风物

▲ 武威平原地形示意图 来源:地道风物

然而武威的军事地位,不止在于她身处河西走廊的“咽喉”属性,同样是因为武威中部绿洲的水土养人,足以支撑起强大的农业畜牧业

▲ 武威绿洲,坐落在群山脚下。 摄影/熊可

▲ 武威绿洲,坐落在群山脚下。 摄影/熊可

汉帝国夺取河西走廊后,迅速打开了连接欧亚地区的丝绸之路,并形成了张国臂掖、夹击匈奴的有利战略格局,而失去了包含祁连山在内的河西地区丰美草原的匈奴人,则在民歌中哀伤地感叹:

“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但作为农耕民族的中华帝国,与地处农耕、游牧交错地带的河西地区的纠缠和爱恨情仇,才刚刚展开。随着汉帝国对于河西地区的开垦,水草丰美、东西1000公里的河西走廊,很快就成为了汉帝国的军马蓄养基地。在汉武帝时引进的西域大宛马,就是在凉州组成足以与匈奴抗衡的战马部队,时人称之“凉州大马,横行天下”

0 1

河西养马业的繁荣

汉置河西四郡后,养马业繁盛,有马场数十所,牧马约30万匹。武威雷台汉墓出土的铜奔马,也称“天马”“马踏飞燕”。据专家考证和研究,它的艺术原型即为天马(大宛马)。成语“天马行空”,意为天马速度极快,驰骋自由,好像在空中自由飞驰一样。武威铜奔马及铜车马俑的出土,既反映了凉州大马的特点,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凉州军团的强大和河西养马业的繁荣。

凉州大马缘何横行天下?

0 2

汉魏时期凉州军事势力的勃兴

凉州是西汉设立的十三州刺史部。东汉时,改刺史为“牧”,成为地方最高军政机构, 当时的凉州牧是西北最高军政长官 。汉晋时期专门处理羌族事务的高级军官护羌校尉也常驻凉州,或由凉州刺史等河西官员兼任。同时,凉州刺史还兼领戊己校尉,管理西域军政事务。

西汉中期,以一批凉州将领为代表的凉州军事势力开始勃兴。当时由于西北边防对匈奴、西羌与西域大量用兵,朝廷纷纷起用凉州人物,著名将领公孙贺、李广、李蔡、李息、上官傑、赵充国、甘延寿、傅介子、段会宗、辛武贤、辛庆忌等,他们在保卫边疆、安抚西域、屯田安边方面,一度成为举足轻重的风云人物。

凉州大马缘何横行天下?

03 以凉州大马装备的凉州军团是最为强劲的武装力量

战争频起的三国时代,凉州也孕育出了一支举世闻名的军队——西凉铁骑。

西凉铁骑又称西凉兵团,有两支,一支是凉州军阀董卓的部队(凉州政府军出身陇右),董卓死后由部将李傕率领。另一支是马腾、韩遂的部队(凉州起义军),后马超继任西凉军首领。

西凉铁骑的作战彪悍、凶狠、尤其适合沙漠戈壁的长距离持久奔袭作战,它以精良的骑兵装备,羌胡化的作战风格,曾东越黄河,拱卫京师,强弩劲旅,摧枯拉朽,这也使得凉州群雄在三国的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从凉州走出来的董卓、马超、姜维等三国一线明星,横刀立马,令人闻之丧胆。

马超率领的西凉军马 图源/电视剧新《三国》截图

马超率领的西凉军马 图源/电视剧新《三国》截图

0 4

五凉割据政权带来的区域安定

西晋末年,天下大乱,唯独凉州偏安于西北一隅,社会安定,经济发达,先后建立了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五个割据政权,成为当时一支强大的政治力量。

这一时期,品种优良、体格雄健、驯养有素的凉州大马,装备精良、骑战有术、英勇善战的凉州骑兵对五凉政权的稳固起到了重要作用,可以说,五凉政权是真正意义上的“马上江山”。

前凉时期,张轨麾下的凉州名将北宫纯及其所率凉州骑铁,曾有两次将“凉州大马,横行天下”表现到极致。北宫纯两战王弥,二救洛阳,使得凉州铁骑威名大振,因此在首都洛阳流传出一首著名的童谣:“凉州大马,横行天下。凉州鸱苕,寇贼消。鸱苕翩翩,怖杀人。”这也是凉州大马横行天下的来历。

凉州大马缘何横行天下?

到唐代,武威已成为了河西走廊最繁盛的城市之一,唐之盛时,河西陇右三十三州,凉州最大,土沃物繁而人富乐。”文化、经济的繁荣,仅次于长安和洛阳,成为第三城,睥睨河西,风头无两。河西走廊马匹多达200多万匹,成为全国良马的供应基地,真正是凉州大马走遍天下。拥有良马,已成为封建社会强盛“国力”的象征。

来源:武威文体广电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