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健康“守岁” 金川集团职工医院最不缺“敬业福”
甘肃
甘肃 > 资讯 > 金昌 > 正文

为健康“守岁” 金川集团职工医院最不缺“敬业福”

春节的味道在金川集团的生产现场,除了年味,还有着火热的味道,广大干部职工依然坚守一线,奋斗着,以实际行动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推动企业发展的生动实践,用心领悟全面争创世界一流企业背后的使命担当。

让我们跟随记者镜头和笔尖深入基层一线,记录这个春天里广大干部职工的坚守、祝福和期盼,一同奋力谱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甘肃贡献力量。

向所有平凡的金川人致敬!

“头还晕吗?”

“还喘不喘了?”

早上8点,交接班结束,张靖开始了一天中最重要的工作——查房。

“我感觉好多了。”金川集团职工医院骨科25号病床,一位年约60的老人正半躺着靠在贴墙的被子上,看到职工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张靖走进来,努力把身体往前倾,让自己坐得端正些。旁边的家属接着说:“治疗的这几天,好得挺快。”

从2022年12月初,呼吸科病人激增,但病床有限,许多有呼吸系统疾病的病人不得不转移至其他科室收治。张靖停了专家门诊,将全部精力放在住院部收治的病人上。每天,她查完自己负责的呼吸科病人,还要到骨科、妇产科了解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病情,确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来,看一下你的片子。”说着,张靖把指脉氧仪夹在病人手指尖,随后拿起家属递过来的肺部影像,举到灯光下,眯着眼细细观察起来。

“吸收还可以。”指脉氧仪显示血氧饱和度监测结果为96%。张靖叮嘱旁边的医师“能趴就尽量趴着,俯卧位通气能够减少肺部感染危重症的发生。”“抗生素可以停了,激素改为口服,观察几天病情稳定就可以出院了。”

家属如释重负,露出轻松的笑容:“谢谢大夫,你们辛苦了!”

走廊里,护士、家属和探病的人来来往往,几位病人家属提着肺部CT片焦急地在门口张望,看到张靖走出门,连忙上前:“张大夫,想让您看看34床的片子。”

张靖负责近60名有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诊治工作。查完房后,已是早上十点半,回到呼吸科所在的11层,一位呼吸科的病人找到她。老太太头发半白,身体随着呼吸晃动着,需要家属搀扶才能站稳。随行的女儿拿出肺部影像资料递给张靖,询问还有没有空余的病床,想住院治疗。

“呼吸科没有空余床位了,您登记一下,我帮您联系一下其他科室的呼吸病房。”一旁的值班护士在查阅病床情况后回复。

据统计,12月18日以来,职工医院呼吸系统疾病住院患者数曾一度占到住院总人数的78%。

“这两天病人数量增长稍有缓和,之前住院部超负荷运转,最棘手的还是重症和危重症病人都合并有严重的基础性疾病。”张靖说。

为应对重症高峰期,职工医院成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救治小组,每天集中通报危重症患者病情,讨论疑难病例诊疗方案,协调药品、设备、病床和氧气供应等资源。

图片

“一定要在年前把这些药备齐,决不能在春节期间出现重症救治药品短缺问题。”下午4点30分,职工医院副院长尹春在协调物资的专题会上将紧缺药品购置放在第一项议程。呼吸科、重症监护室、感染性疾病科、药剂科、设备科、影像科、检验科、医务部、护理部等相关科室医生正在互通有无。

张靖表达了她的担忧:“即使第一波感染高峰期已过,但是这个春节我们依然要对重症可能出现的病情反复保持警惕。”

如果说住院部是医院的大后方,那么急诊室就是守护生命安全的“急先锋”。

换上护士服,刚上夜班的急诊科护士刘建霞还未来得及交接班,就被突然响起的120急救电话打乱了节奏。

迅速准备好急救包、氧气袋等物品,叫上医生向门外一路小跑,记者也跟着匆匆上了救护车。

急救车闪着蓝色警报灯,穿梭在道路迂回的老小区。到达目的地,病人意识有些模糊,家属表示,病人已经几天吃不下饭了。按照医嘱,刘建霞依次为病人测血压、给氧、输液,一气呵成。

刘建霞已经记不清这个月出了多少次急诊,院前急救出诊记录显示,12月份急诊科共出诊254次,相较11月翻了一倍。

急诊科承担着胸痛、创伤、卒中以及急危重症的抢救、突发性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紧急处置任务和应急保障等系统而又繁杂的工作。

一名成熟的急诊科护士必须具备洗胃、吸痰、心肺复苏、动静脉采血、外伤换药等一系列技能。

在记者采访的2个小时里,刘建霞配合医生给病人测量心电图、为即将收治住院的病人采集核酸、和住院部病区护士办理住院交接、为外伤患者处理换药、给发热病人打针......用“走路带风”形容她一点不为过。

刘建霞喜欢待在急诊室,因为这儿很对她的“急”脾性。她向记者打了个比喻:“急诊科就像一个小型医院,每天都在应对各种紧急情况和急危重症病例,‘摊子’铺得大。”

从去年12月10日至今,职工医院急诊科累计接诊8392人次。

这么大的“摊子”更是考验着这支仅有21人的年轻护士队伍。

12月中旬,门诊和院前急救量激增,医护人员相继变“阳”。急诊科的输液室由两个扩到四个,医护人员克服病痛连轴转——上班时照顾病人,下了班,换自己打吊针,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护理站的纯净水一周都喝不完一桶。

“大家都顶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和身体负担在坚持……”刘建霞哽咽了:“所幸不负使命。”

晚10点,急诊室的病人依旧络绎不绝。抢救室、诊断室、监护室站满了等待的病人和陪同家属,走廊内依旧人流涌动。抢救室的门开开合合,接诊和转诊住院的病人进进出出,抢救室和监护室的床位基本没有空暇。

“希望疫情快点过去吧,大家都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这是在急诊科工作第十个年头的刘建霞许下的新年愿望。

记者感言

新旧交替、年关节下,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仍然坚守岗位,舍“小”家为“大”家,在平凡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事。在医院,从住院部到急诊室,从白天到黑夜,24小时轮流坚守。

正是有了他们无私的默默坚守,才有了众多家庭的平安健康。他们用实际行动和职业素养,为人民群众筑起了生命的“堡垒”。

向特殊时期坚守在一线的医疗工作者致敬!

文图丨陈 文 党毅伟

(金川集团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