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陇上】东乡平伙:豪爽的全羊宴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马雪娟
冬天是吃羊肉的最佳时节。对于西北人来说,最“满福”的莫过于围着铜锅涮羊肉、一口手抓一口蒜、咥一碗羊杂汤、啃一个炒羊头……自古至今,冬天的西北人,就离不开羊肉。
提到临夏州东乡县,一定会想到手抓羊肉,这里的羊肉膘肥肉嫩、膻味小、口感独特。但其实在这个东乡族群众聚居的地方,还有一种关于羊肉鲜为人知的古朴食俗,就是东乡平伙。
“平伙”有“平火”之意。每当庄家邻里之间产生矛盾有了隔阂,就会有人调解一起吃一顿平伙,于是也就有了“若要气散,共吃一顿饭,若要好,一顿平伙了”的说法。延续到现在,“平伙”也就成了东乡族群众喜欢的聚餐形式,每逢阴雨天或农闲日,亲朋好友相约,选一个锅灶宽敞、吃食做得好的东家,大家一起吃“全羊宴”。
吃“平伙”的羊肉,在选择上很有讲究,一般选6到8个月大的羯羊。这个时候的羊肉肥瘦适当,肉嫩丝细,没有膻味,营养非常丰富。
平伙羊肉的烹饪方式极为简单:将洗剥干净的整羊囫囵下锅、旺火攻煮,待煮沸后及时撇去浮沫,加入适量盐、花椒、生姜、草果,即改用小火慢慢煮炖。
此时,将新鲜的羊肝切成均匀小块,葱花爆炒,出锅便香味喷鼻,鲜嫩爽滑。凡参与吃平伙的人必须先尝羊肝子,这叫作“先来的克巴布(东乡语指羊肝)比后来的肉香”。
再把羊心、肺、肠和羊脖子上的瘦肉洗净剁碎,和上羊油、清油、葱花、调料等充分搅拌后,按吃平伙的人数分成若干份装在小碗里上锅蒸熟,东乡人称之为“发子”。热气腾腾、香味扑鼻的“发子”浇上沸腾的肉汤,撒上碧绿的青蒜苗,再配上金黄酥软的油香,醇香甘甜的盖碗茶,就拉开了吃平伙的序幕。
“发子”的香味还在口齿间回味,此时,炖煮的羊肉已经烂熟,肉汤的鲜味在农家小院里弥漫,浓香袭人。
东家趁热把煮熟的羊肉按前后腿、肋、胛、背子、脖子、尾巴等部位利索地分卸成七大块,再把每一大块按人数剁成若干小份,人均一份。
分“肉份子”讲究颇多,要做到全羊每个部位的肉必须出现在“份子”里,不管有多少人吃平伙,宁少求全。“肉份子”分好后,盛在碟子里端上来,你可以当场吃,也可以带回去和家人一起享用。
鲜美的肉汤怎么会被遗忘呢?东家的主妇们围着锅边聊着天,谈笑间指甲盖大小的面片均匀地甩进锅里,待面片吸饱汤汁,撒一把青蒜苗,香味瞬间窜出。每人一碗羊肉面片,放一撮细碎的香菜提味,喜欢重口的再来一勺红汪汪的辣椒油,一碗下肚,浑身舒坦。
东乡人对平伙的着迷,不仅是味道,更是情怀。
吃平伙,是东乡人平等互助、团结和睦的典型写照。平伙的“肉份子”,无论贫富贵贱,一律平等,一人一份,分量相同。平伙钱分摊后,可交现钱,也可放“八月帐”,即到了粮食大丰收时用粮食顶平伙肉钱。东乡人豪爽豁达的性格,在吃平伙的风俗习惯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随处都有东乡人开的手抓餐馆,“吃平伙”也转移到了餐馆里,使这种传统习俗增加了鲜明的时代感。
来源:新甘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