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兴县 瓜州打造强磁场引得“雁”归来
甘肃
甘肃 > 资讯 > 原创 > 正文

人才兴县 瓜州打造强磁场引得“雁”归来

文/杜毅楠

近年来,瓜州县通过打造强磁场吸引“雁”归来,亮出了“人才兴县”新名片。该县通过大力实施“精英汇聚、智汇瓜州、借脑聚智、智力嫁接、凤来雁归”五大行动,先后引进研究生及“双一流”大学人才131名,引进专家教授65名,人才集聚“链式效应”成效显著。

通过实施五大行动,瓜州打造出“人才兴县”强磁场。瓜州县委宣传部供图

通过实施五大行动,瓜州打造出“人才兴县”强磁场。瓜州县委宣传部供图

海纳百川引人才,瓜州县通过构建人才政策体系,制定出台《关于实施“人才兴县”战略的若干措施》等政策办法,推动人才政策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施策、系统施策转变。结合事业单位改革,盘活编制资源62名,调整增加后人才编制“周转池”达到100名以上。立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梳理形成216个《瓜州县急需紧缺人才专业目录》,分类建立106名瓜州籍优秀人才信息库、1064名瓜州籍高校学生信息库、瓜州县引进人才动态管理工作台账,提升引才的针对性和精准性。

2022年“才聚酒泉、筑梦飞天”引才活动中,在瓜就业优秀毕业生化身“引才形象大使”和“引才特派员”,组成引才小分队携“政策大礼包”,先后走进兰州大学、四川大学等13所高校开展宣介引才活动,用校友情、家乡情打动人才、聚揽人才,引进的研究生数量是近五年引进总数的1.3倍。

多措并举育人才。瓜州县实施“青蓝工程”,选拔领军人才和乡土拔尖人才45名,评选首批中高级农村实用人才198名,组织102名专家医师、18名骨干教师支医支教,选派重点行业骨干人才脱产培训300余人次,人才“头雁效应”有力彰显。推进人才重点项目和实训基地建设,紧盯新能源、化工等特色产业,争取扶持资金30万元,整合配套资金85万元,打造洮砚产业人才市级实训基地,推动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强化本土人才开发培训,对接上海电气企业,签署绿电零碳产业人才委托培养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分3批挂职专业技能和管理人才15名,全面提升专业人才的能力素质。

瓜州县强化本土人才开发培训,全面提升专业人才的能力素质。瓜州县委宣传部供图

瓜州县强化本土人才开发培训,全面提升专业人才的能力素质。瓜州县委宣传部供图

瓜州县选派教育、卫生等领域业务骨干赴上海、浙江等地开展业务培训和脱产进修1950人次,打造“陇原名师聂尚花小学语文工作室”等5个教育培训特色平台,先后孵化省市级学科带头人、领军人才、陇原名师等行业精英200余名,培育帮带青年人才260名,形成了让众人变“人才”、让“人才”带众人的良好氛围。

不拘一格用人才。今年以来,瓜州县大力实施优秀年轻干部“蹲苗”计划,选派40名优秀年轻干部到乡村振兴、项目建设等急难险重一线挂职锻炼,选派87名优秀机关干部驻村帮扶,实现干部培养和服务发展同频共振。建立“双招双引”工作机制,选派27名优秀年轻干部到7个产业链招商组进行实践锻炼,选派9名优秀干部到经济发达地区驻点招商,在引进企业、项目的同时,全力引进服务团队和专业技术人才。

筑巢栖凤留人才。瓜州县大力实施“人才安居”工程,整合建成高标准人才公寓230套,配齐家具、家电等生活设施设备,全面实现“拎包入住”,进一步打造了硬件配套“标准化”、软性服务“贴心化”的人才之家。全覆盖建设13个乡镇干部周转房,实现了基层干部从“蜗居”到“优居”的华丽转身。

同时,瓜州县健全完善人才服务保障机制,在购房补贴、住房公积金等方面给予优质服务,开通绿色通道,有效提高人才归属感和荣誉感,确保人才留得下、住得好、有干劲。健全完善人才服务链,创新开展人才“团聚工程”,将各类人才的配偶、父母就业纳入服务保障范围,摸排夫妻双方均在基层一线工作人员306人,分期分批对夫妻双方均在基层一线进行工作调配,切实解决乡镇一线干部后顾之忧。探索制定《“瓜州英才”服务卡制度》,在购房补贴、配偶安置等方面给予优质服务、开通绿色通道,有效提高了人才归属感和荣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