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乐舞大典》背后的故事:30余载十易其稿
甘肃
甘肃 > 大梦敦煌 > 正文

《敦煌乐舞大典》背后的故事:30余载十易其稿

原标题:【大敦煌·悦读】《敦煌乐舞大典》·后记

后记

高德祥 陈雪静

经过数十年的不懈努力,《敦煌乐舞大典》终于完成了,如释重负。

自20世纪初敦煌莫高窟藏经洞被发现之后,一门新的学科 “敦煌学” 应运而生,并成为世界显学。随着敦煌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敦煌石窟中的乐舞壁画研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对于敦煌乐舞的研究者来说,《敦煌乐舞大典》是必不可少的研究资料。

20世纪80年代初,高德祥先生一边研究莫高窟壁画中的音乐图像,一边对壁画中的乐舞图像进行了普查和记录,试图完成对莫高窟乐舞壁画的完整辑录。但由于当时知识的局限性,以及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加之对壁画中的许多问题一时难以解决,所以这项工作时断时续,未能及时完成。十几年前,陈雪静先生在敦煌研究院申报项目,拟对莫高窟壁画中的乐舞图像进行全面的调查,其间由于种种原因时断时续,历经十余年,也未按时完成这项任务。诚然,这其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完成这样一项浩繁任务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看似简单,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正是出于这种原因,促使我们联合做这件事,在原先各自工作的基础上,又经过五年多的共同努力,时至今日才终于完成了这项任务。

敦煌石窟包括莫高窟、天王堂、西千佛洞、榆林窟、小千佛洞、东千佛洞、旱峡石窟、五个庙石窟,共八个石窟群,洞窟达500多个,壁画50000多平方米。乐舞夹杂在不同形式的壁画画面之中,要将这些乐舞图像系统完整地搞清楚,首先要对500多个洞窟中的每一铺壁画一个不漏地进行普查,在此基础上再对有乐舞壁画的洞窟进行详细的考证记录。考察洞窟并非走马观花,而是需要耐心地观察。认真地辨析,所以,一个洞窟少则进出三四次,多则十几次,对于一些乐舞壁画内容繁多的洞窟出出进进更是多达几十次。由于洞窟壁画历经千余年,有些壁画已经模糊不清,色彩褪化,斑驳漫漶,对此需要反复考察、仔细辨别,甚至在洞窟里无法辨别的情况下,还需拍摄高清图片,通过放大仔细辨认,经过反反复复考证并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才能逐一确定其乐舞壁画的类型和名称,这是一个非常严谨细致的过程。尤其是观察一些大型洞窟,如莫高窟中的61窟、85窟、98窟、100窟、130窟、138窟、146窟、148窟、156窟等,一天也只能查看一两个洞窟。像这样的大窟,为了避免遗漏,我们爬上爬下反反复复不知进出过多少次。

敦煌石窟乐舞壁画是佛教文化的产物,其内容与佛教不无关系,所以壁画中的乐舞图像与佛教经典相关联的。而壁画中的内容又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可谓神人以和、相互交融,而且西域的、中原的、本土的文化相交在一起,大大增加了辨别的难度。在考察壁画的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文献中没有明确记载的乐器,尽管这些内容弥足珍贵,补充了文献记载中的遗漏,但要准确命名、辨其真伪,的确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反复地斟酌辨析,从而得出比较客观的结论。对一些文献记载中未出现的乐器进行命名,是为了资料记录的完整性,就目前的研究而言,只能暂且如此,以待今后进一步的研究。

敦煌石窟乐舞壁画独树一帜、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历史悠久,是研究古代时期中西音乐舞文化交流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为了让这沉积千年的灿烂艺术重现于世,大放光彩,出版《敦煌乐舞大典》我们责无旁贷。正是出于这个原因,我们克服种种困难,严冬酷暑风雨无阻,从来没有停止过。我俩都是重病缠身之人,一个是做了多个心脏支架的冠心病病人,一个是严重的肺心病患者,但为了做好普查洞窟的工作,我们一丝不苟,不厌其烦,出出进进洞窟多达数千次。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持了几十年。梅花香自苦寒来,令人欣慰的是我们坚持下来,而且终于圆满地完成了这个任务。

敦煌石窟壁画中的乐舞图像终于有了完整准确的统计数据:飞天伎乐共有5080身(包括童子飞天),天宫伎乐728身,菩萨伎乐341身,药叉伎乐546身,壸门伎乐423身,迦陵频伽440身,共命鸟19身,经变乐舞图307幅,百戏图17幅,壁画中有各类乐器图像7705件。每一件乐器、每一幅伎乐图在洞窟中的位置都标记得清清楚楚,这些数字是我们从50000多平方米浩瀚的壁画中统计出来的。

花费如此大的气力完成这样一项工作,其目的就是为了完整准确地将敦煌石窟乐舞壁画记录保存下来,保护弘扬敦煌乐舞艺术,以及为研究者提供翔实的参考资料。敦煌壁画已历经一千多年,壁画的色彩不断地褪化,有一部分壁画已经模糊不清,随着历史的变迁,壁画会逐步地褪化并最终消失。因此,这项工作的历史价值和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敦煌乐舞大典》的完成得到了很多有识之士的大力支持。首先感谢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赵声良,他在百忙中对本书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感谢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副院长罗华庆、程亮的大力支持,感谢敦煌研究院张培军、宋子贞、李立新、夏生平先生的鼎力相助。感谢上海音乐出版社社长、总编辑费维耀、资深舞蹈编辑黄惠民先生以及舞蹈艺术中心云昊泓、张莉、王子扬编辑的帮助,感谢我们的合作伙伴宋利良先生,不辞辛苦,兢兢业业,拍摄了大量的图像资料。感谢在整理图录的过程中辛勤付出的敦煌学博士汪雪和马强的大力协助。感谢予以诸多方面支持的陆多林、祁润、高思亮、祁宏、王少鸿等同志,正是有了他们的鼎力支持,才使我们顺利地完成了这项任务。

人生苦短,考察辑录敦煌石窟乐舞图像的工作前后经历了30余载,修改不计其数,十易其稿,真是令人感慨万千,其中甘苦难以言表。

敦煌石窟壁画浩如烟海、包罗万象,虽然历经数十年尽心尽力的细致考察,但疏漏在所难免,期待各方批评指正。

作者简介:

高德祥,甘肃敦煌人。现为教育部学位中心博士硕士论文评审专家,甘肃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西安音乐学院特聘教授。历任敦煌市文化馆馆长、敦煌市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局副局长、敦煌市文联副主席、敦煌市九三学社市委会主委、敦煌市政协副主席、甘肃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甘肃省文联委员等职。

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广泛深入农村基层,收集、整理、研究敦煌民间音乐艺术,并将敦煌曲子戏申报列入第一 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最早以图文形式发表文章介绍敦煌雅丹地质公园,2015年敦煌地质公园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名录。2021年获得甘肃省文联、甘肃省音乐家协会授予的第三届甘肃音乐黄钟奖“有突出贡献音乐家”称号。出版的专著有《敦煌古代乐舞》《敦煌乐舞—经变乐舞》《朝觐敦煌》《敦煌·丝路》《图说敦煌》《敦煌民间音乐艺术集成》以及音乐专辑等 20余种。在国内外音乐刊物上发表文章数十篇。

作为策展人,2008年首次在法国巴黎和德国柏林中国文化中心先后举办了敦煌艺术大展,并应邀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举行了敦煌艺术的专题讲座。

陈雪静,甘肃民勤人。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音乐系作曲专业。1992年至今在敦煌研究院敦煌石窟文物保护研究陈列中心工作,现为敦煌研究院馆员。

曾于1995年参与敦煌研究院第二批仿制敦煌壁画研究工作,成功仿制30余种70件仿古乐器。自1996年至2021年间,多次参与、举办敦煌研究主题的中外展览10余场,如1996年敦煌研究院与日本《朝日新闻》举办的《永恒的敦煌》展览、2018年上海徐汇艺术馆的《乐者敦和·大音煌盛—敦煌壁画乐舞专题展》、2021年故宫博物院的《敦行故远—故宫敦煌特展》等等。还曾参与《甘肃藏敦煌文献》(甘肃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图片拍摄、文献整理、撰稿等工作 ;发表《迦陵频伽起源考》等论文。

(奔流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