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条“黄金措施”上马 甘肃“强县域”干劲十足
甘肃
甘肃 > 资讯 > 原创 > 正文

44条“黄金措施”上马 甘肃“强县域”干劲十足

文/图 张雪媛

8月10日,凤凰网从甘肃省《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大力实施强县域行动的若干措施》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上获悉,“十四五”期间,甘肃采取44条措施实施强县域行动,突出重点、因地制宜为县域“量身打造”适宜的发展方向。在实施强县域行动中,甘肃还将创建10个以上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力争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升辐射带动乡村振兴能力。

新闻发布会现场 张雪媛 摄

新闻发布会现场 张雪媛 摄

甘肃省发改委副主任翟建军表示,甘肃将因地制宜引导分类发展。城市服务型县城构建中心城区与县城组团发展模式,重点支持兰州市主城区、兰州新区、麦积区等地级市城区辐射带动周边榆中县、玉门市、民乐县等48个县城示范建设,打造与邻近区域中心城市通勤便捷、功能互补、产业配套的卫星县城;工业主导型县城发挥工业基础优势,强化园区平台支撑,按照一县一主业打造产业县城;农业优先型县城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主,提升辐射带动乡村振兴能力,力争“十四五”期间,创建10个以上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打造城乡融合的新型县城;文旅赋能型县城依托历史文化根脉,加快县城面貌更新,提出建设“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中国黄河之都”都市文旅产业集聚区、“陇东南始祖文化旅游经济区”、绚丽民族风情特色国际文化旅游经济区,打造以文塑旅、开放包容的魅力县城;生态功能型县城通过有序承接转移人口,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态县城。

同时,在五大发展类型基础上,筛选出3个人口流失率20%以上的县城作为重点(永昌县、会宁县、古浪县),引导人口持续流失县城加快转型发展。

甘肃省发改委副主任翟建军解答相关问题 张雪媛 摄

甘肃省发改委副主任翟建军解答相关问题 张雪媛 摄

翟建军续表示,实施强县域行动还将突出重点城镇建设规划布局,凸显“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以兰州都市经济圈为核心、省内其他县城为支点,重点建设皋兰县、平川区等13个县城,打造以覆盖黄河沿岸、河西走廊经济带重点建设玉门市、高台县等11个县城和陇东南经济带重点建设庆城县、华亭市等19个县城的三个区域板块的城镇带发展格局,进一步细化明确加快57个重点县城城镇化建设。

“下一步,甘肃将制约县城发展的短板弱项,合理安排产业平台配套设施、医疗卫生设施等9项突出短板以及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养老托育设施等8项一般性短板的建设时序,突出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翟建军说,“强县域”还将建立坚持以“一县一策”、规划引领、县城为主、兼顾乡镇、试点先行、示范带动的有效推进机制,推动初步选择的敦煌市、榆中县、皋兰县等16个条件好的县城作为示范县重点发展,并构建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繁荣兴旺的县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相关新闻:

甘肃经济日报:我省大力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

  力争2025年末全省县域经济规模达到1.2万亿元以上

本报兰州讯(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吕霞)8月10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大力实施强县域行动的若干措施》经省委、省政府同意印发实施。《若干措施》提出,我省将力争到2025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8%;县域经济规模达到1.2万亿元以上,超100亿元以上县域增加24个。

据省发改委副主任翟建军介绍,《若干措施》主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对接,立足我省实际,全力以赴提升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千方百计壮大经济规模,打造一批工业强县、经济大县、农业富县、文旅名县和生态美县,构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繁荣兴旺的县域经济发展新格局。通过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补短板强弱项,稳步扩大县域投资和消费规模。力争到2025年末,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8%;全省县域经济规模达到1.2万亿元以上,超100亿元以上县域增加24个,总数达到46个;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累计达到150万人次以上;打造12个地区生产总值超百亿级的园区。推动强县域行动阶段性目标基本完成,与省“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统一衔接。

《若干措施》凸显“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以兰州都市经济圈为核心、省内其他县城为支点,打造覆盖黄河沿岸、河西走廊和陇东南三个区域板块的城镇带发展格局,进一步细化明确加快城镇化建设的重点县城57个,其中兰白核心经济圈重点建设皋兰县、平川区、陇西县、永靖县等13个县城,河西走廊经济带重点建设玉门市、高台县、永昌县、古浪县等11个县城,陇东南经济带重点建设庆城县、华亭市、甘谷县、西和县、宕昌县等19个县城,黄河上游生态功能带重点建设临潭县、夏河县、岷县、肃南县、天祝县等14个县城。

结合各地发展实际,《若干措施》分门别类,提出城市服务型县城构建中心城区与县城组团发展模式,重点支持兰州市主城区、兰州新区、麦积区等地级市城区辐射带动周边榆中县、玉门市、民乐县等48个县城示范建设,打造与邻近区域中心城市通勤便捷、功能互补、产业配套的卫星县城;工业主导型县城按照一县一主业打造产业县城;农业优先型县城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主,力争“十四五”期间,创建10个以上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打造城乡融合的新型县城;文旅赋能型县城提出建设“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中国黄河之都”都市文旅产业集聚区、“陇东南始祖文化旅游经济区”、绚丽民族风情特色国际文化旅游经济区,打造以文塑旅、开放包容的魅力县城;生态功能型县城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态县城。在五大发展类型基础上,筛选出3个人口流失率20%以上的县城作为重点(永昌县、会宁县、古浪县),引导人口持续流失县城加快转型发展。

《若干措施》按照轻重缓急,将制约县城发展的短板弱项分为产业平台配套设施、医疗卫生设施、教育设施、文旅体育设施、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市政交通设施、市政管网设施、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设施9项突出短板,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养老托育设施、社会福利设施、县城公共厕所、县城智慧化改造、配送投递设施、冷链物流设施、农贸市场8项一般性短板,合理安排建设时序。同时,以一览表的形式提出了“十四五”期间水利、市政、防洪排涝等12项基础设施重点任务,明确责任分工,扎实推进。坚持“一县一策”、规划引领;坚持县城为主、兼顾乡镇;坚持试点先行,示范带动,初步选择敦煌市、榆中县、皋兰县、瓜州县、清水县、东乡县、灵台县、庆城县、环县、陇西县、宕昌县、高台县、永昌县、民勤县、平川区、夏河县16个条件好的县城作为示范县重点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