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扶变“输血”为“造血” 肃州阡陌乡间大有可为
甘肃
甘肃 > 资讯 > 酒泉 > 正文

帮扶变“输血”为“造血” 肃州阡陌乡间大有可为

今年以来,肃州区立足“三新一高”目标要求,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统筹帮扶力量,细化帮扶任务,坚持齐抓共管,形成工作合力,推动脱贫成果上台阶、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

肃州区严格落实市、区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帮扶工作要求,明确区级领导、牵头部门目标责任,细化分解任务,层层传导压力,推动帮扶工作高效顺畅开展。坚持摘帽不摘帮扶,继续推行“区级领导包乡、区直部门联村、科级干部帮户”工作机制,向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市级“十乡百村千家万户”示范创建行动示范村、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所在村全覆盖选派第一书记51名,确保帮扶力量只增不减,实现帮扶工作“一张网”、全覆盖。建立“月督查、季调度、半年一通报”的工作机制,督促帮扶单位制定帮扶计划350余条,协调争取产业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壮大村集体经济等项目28个,争取项目资金1290多万元,为乡村发展提供了人力、物力、财力和智力支撑,帮扶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和广泛点赞。

肃州区坚持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作为监测帮扶工作的底线性任务,紧盯监测和帮扶两个关键环节,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干部一线主力军作用,按照“六必查、六必访、七不消”的工作要求,精准确定“三类”监测户82户。组建以乡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和行业部门为主体的帮扶专班,针对监测对象返贫致贫风险,因户施策,分类制定“一户一策”帮扶计划,精准落实产业、教育、医疗、住房等帮扶措施,至目前新增落实小额信贷10户、40万元,输转脱贫劳动力2886人,补助雨露计划209人次、31.35万元,纳入低保52户103人,为2191户监测户及脱贫户建设共管共享分布式光伏电站,实现低收入群体稳定增收1000元。常态化组织帮扶单位和帮扶干部深入村组开展“算、查、改、帮、讲”5项活动,落实帮扶资金114.49万元,帮办实事260余件。紧盯困难群众过冬需求,筹集帮扶资金381万元,为群众发放煤炭700吨、电热毯118个、棉衣棉被4100件(套)、米面油9352公斤,有效保障了群众温暖安全过冬。

肃州区聚力产业拓增收,把帮助行政村和脱贫户、“三类”监测户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促进稳岗就业、创新创业作为帮扶工作的重要任务,多措并举帮助农民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确保了脱贫群众和全区农民收入稳定增收。在培育产业发展上,坚持“有特色、可持续、能受益”原则,先后投入衔接资金15316万元,大力实施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着力提升蔬菜、制种、草畜等特色产业规模和效益,推动特色产业集中连片、适度规模、集群发展,上半年全区蔬菜、制种、林果面积分别达到16.3万亩、36万亩、6.4万亩,畜禽饲养总量达到423万头(只),建成标准化种子试验研发基地1000亩,标准化制种基地3000亩,有效带动农村低收入群体稳定增收。在促进稳岗就业上,积极搭建就业平台,强化技能培训,提升劳务输出组织化成效,不断拓宽脱贫群众务工渠道。至目前,创建乡村就业工厂和帮扶车间6个,开展技能、创业培训75期、培训农村劳动力1710人,开展劳务输转专场招聘活动413场次,输转农村劳动力7.04万人,实现劳务收入7.23亿元。在拓宽增收渠道上,最大限度盘活农村闲置资源资产,探索发展“党建 光伏产业”模式,先后投入扶贫及衔接资金5200万元,建设壮大村集体经济光伏电站146座,带动脱贫群众光伏公益岗位就业300人、村集体增加经济收入3万余元,有效破除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瓶颈,实现“人工输血”向“自我造血”转变。

肃州区将驻村第一书记和帮扶干部纳入全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计划,采取区级专题培训、全员轮训等方式,确保驻村干部和帮扶干部每年至少参加1次区级层面的专题培训。强化驻村工作队管理,完善驻村帮扶干部管理长效机制,确保驻村干部吃住在村、工作到户。加强对帮扶干部的跟踪管理和关心关爱,积极协调财政部门为全区乡村振兴重点村5个驻村帮扶工作队、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下拨补助经费15万元,有效保障工作生活费用。强化对驻村第一书记及帮扶干部走访慰问,及时了解掌握他们的工作生活情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着力促进作用发挥。

(酒泉市人民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