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公司三年考:新玩家持续扩容 领跑者规模超2万亿
甘肃
甘肃 > 金融保险 > 正文

理财公司三年考:新玩家持续扩容 领跑者规模超2万亿

原标题:理财公司三年考: 新玩家持续扩容中,领跑者规模已超2万亿

距离首批银行理财公司获准开业已三年有余,玩家数量仍在不断扩容,随着民生理财、高盛工银理财的加入,截至目前,理财公司开业获批的数量已增至27家。自2019年起,理财公司便开始逐步脱离母行独立运营,正值诞辰三周年之际,建信理财、工银理财、交银理财也相继发布公告回顾过去发展境况,在产品规模上个别理财公司已突破2万亿。不过,在稳步发展的同时,理财公司也面临一定挑战,“资管新规”实施后,如何让投资者逐步接受理财产品不“保本”、产品净值偶有“破净”的现实,如何进一步丰富产品类型,仍需要不断探索。

理财公司队伍扩容

从2019年首批银行理财公司获准开业算起,理财公司独立运营已三年有余,队伍仍在不断壮大。近期,民生银行、工商银行相继发布公告,宣布旗下理财公司及中外合资理财公司获批开业。

6月24日,工商银行发布公告称,近日,工商银行全资子公司工银理财收到《中国银保监会关于高盛工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开业的批复》,银保监会已批准工银理财与高盛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合伙合资筹建的高盛工银理财开业,这是继汇华理财、贝莱德建信理财、施罗德交银理财后,国内第4家获批开业的中外合资理财公司。而在高盛工银理财之前,民生理财也在本月收到了银保监会的开业批复。

随着民生理财、高盛工银理财的加入,截至目前,理财公司开业获批的数量已增至27家。6月26日,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除4家中外合资理财公司外,仅从银行理财公司来看,目前国有六大行均已设立理财公司;股份行方面,随着民生理财获批开业,股份行理财公司已扩充至9家,渤银理财、恒丰理财已于2021年获批筹建,但暂未拿到开业“许可证”。

城商行也在加快布局理财公司的步伐,杭银理财、宁银理财、徽银理财、南银理财、苏银理财、青银理财和上银理财7家城商行理财公司均已开业。农商行方面,目前仅有渝农商理财1家开业。

除获批筹建或开业的理财公司外,浙商银行、北京银行、西安银行、乌鲁木齐银行、贵阳银行等也相继透露拟设立全资理财公司的意愿。

谈及未来理财公司申请的趋势,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认为,未来理财产品或只能由理财公司发行,将促使更多中小银行成立理财公司,城商行将成为开设理财公司的主力军。

部分公司资管规模已超2万亿

理财公司发展源于“资管新规”的推动,2018年,《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即“资管新规”)发布,明确过渡期后具有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资质的商业银行应当设立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子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业务,该商业银行可以托管子公司发行的资产管理产品,但应当实现实质性的独立托管。

在此之后,理财公司的筹建、开业工作迅速落地。在2019年包括建信理财、工银理财、交银理财、中银理财、农银理财等11家理财公司相继获批开业。正值理财公司面世三周年之际,建信理财、工银理财、交银理财也相继发布公告回顾过去几年来的发展境况。建信理财提到,开业至今,该公司资管规模已突破2.2万亿元;工银理财则表示,2021年净值型理财产品规模于业内率先突破了2万亿元。在自身发展的同时,理财公司也在积极拓展代销“朋友圈”,交银理财介绍,已与20余家金融机构建立代销合作关系,截至2021年末,行外代销余额为4098.59亿元,占比33.47%。

从全行业理财产品规模来看,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1年)》显示,截至2021年底,市场共存续理财产品 3.63万只,其中理财公司就占据了半壁江山,存续产品数量约1.05万只,存续规模上理财公司共实现17.19万亿元,同比增长157.72%。

图片来源:中国理财网截图

独立运营以来,各理财公司产品发行情况一直备受市场关注。中国理财网数据显示,截至6月26日,理财公司共发行了9329只产品,固定收益类仍占据主导地位,数量达7802只;权益类和混合类产品数量分别为22只和1500只,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仅有5只。

在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看来,理财公司是“资管新规”后银行理财进行净值化转型的主体,发展初期在承接母行的存续产品基础上开展新增业务。但因银行理财的客群此前长期购买保本型产品,已形成了稳健和保守的理财偏好,因此,理财公司目前的核心产品依然是以固定收益类为主。基于原有银行理财客群的特点,在产品风格上,未来理财公司在固收领域继续巩固优势,后续还将进一步拓展养老理财和权益类资产投资等领域。

不断探索新领域

从投资领域来看,芯片、新能源、专精特新、低碳等新兴领域主题产品日趋成为理财公司抢滩的“蓝海”市场,包括中银理财、交银理财、信银理财、兴银理财、青银理财在内的多家理财公司均在新兴领域主题产品方面有所涉猎。

刘银平认为,理财公司发行不同主题理财产品,一方面可以挖掘不同领域的投资机遇、全面提升投研能力,通过差异化的理财产品打造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丰富理财产品体系、吸引不同类型的投资者,也响应了政策号召。不过,理财公司在新兴领域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产品研发及风险管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2022年银行理财正式步入“真净值”时代。在稳步发展拓展新兴领域的同时,因受资本市场波动等影响,理财公司旗下部分产品此前也面临着“破净”的尴尬。受股市、债市的影响,部分理财产品在3月呈现“破净”局面,彼时“破净”理财产品数量超过2200只,在习惯保本的投资者还未能适应打破刚兑后的理财产品净值波动的情况下,投资者教育仍是一大难题。在此情况下,不少理财公司或发布推文解释波动原因或出手自购自家产品,并根据市场情况强化产品的资产配置。随着市场回暖,理财产品净值出现回升。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截至6月21日,当前“破净”的理财产品数量降至1100余只。

谈及未来理财公司的格局,资深政策监管专家周毅钦认为,由于现在理财公司主要集中在北上广深等东部一线大城市,未来将继续探索向内陆地区拓展,中西部各省份的头部城农商行要抓住历史性机遇,积极向理财公司的方向靠拢,在资本金、理财规模、监管评级等各方面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而对于离设立理财公司差距较远的中小银行而言,可以发展理财代销、财富管理业务。

于百程也认为,从银行理财公司层面看,净值化转型后,由于管理能力、投资能力以及品牌等的不同,会使得银行理财的差异性更加明显,银行理财会逐渐分化为综合性理财公司,以某一领域见长的特色型理财公司,而一部分中小银行则以代销市场上优质理财产品为主要方向。

北京商报记者 孟凡霞 李海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