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党代会丨敲黑板!什么是“一核三带”

聚焦党代会丨敲黑板!什么是“一核三带”

原标题:【图解党代会报告】敲黑板!什么是“一核三带”

聚焦党代会丨敲黑板!什么是“一核三带”

设计:张婧

(新甘肃)

相关新闻

甘肃经济日报:【聚焦党代会】构建 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

兰州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资料图片)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瞿娟 摄

兰州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资料图片)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瞿娟 摄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燕春丽 马如娟

“未来五年,甘肃将以重点地区和关键领域为突破口,推动综合实力和发展质量整体跃升”。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推动构建“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牵引带动全省协同联动发展。这一宏伟规划,立足全局、放眼长远,是对过去甘肃发展的拓展与升华,必将有力地引领全省经济社会实现新的跨越。

建设环兰一小时核心经济圈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推动构建“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其中“一核”,即建设以兰州和兰州新区为中心、以兰白一体化为重点、辐射带动定西临夏的一小时核心经济圈,推动优势地区建设自主创新示范区、特色产业聚集发展区、综合交通物流枢纽承载区、对外开放先行区,打造驱动全省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

兰州作为省会城市,多年来稳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淘汰落后产能,全面实施“工业强市”,推进发展装备制造业,不断培育新动能,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经济结构不断优化。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达3231.29亿元,首次突破3000亿元大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57.7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创2014年以来新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持续提高。

兰州新区2012年成为全国第五个、西北第一个国家级新区。2010年到2021年,经济实力不断壮大,经济总量从不足5亿元快速增长至300亿元,2017年以来增速始终领跑国家级新区。截至目前,兰州新区构建了先进装备制造、绿色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大数据、新能源汽车、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现代农业、节能环保等优势产业集群。

建设以兰州和兰州新区为中心、以兰白一体化为重点、辐射带动定西临夏的一小时核心经济圈,必将促进以城聚产、以产兴城,提升产业和人口集聚能力,提升省会城市综合实力和承载能力,形成布局合理、相互支持、合力发展的良好态势;能够发挥白银有色金属冶炼优势,建设有色金属加工、物流等产业链;扩大定西“中国药都”“中国薯都”“西部草都”品牌影响力;推动临夏民族用品、商贸物流产业发展。

提升河西走廊、陇东南经济带发展能级

甘肃地域东西狭长,地区资源禀赋的基础条件差异很大。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推动构建“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其中“三带”,即建设以清洁能源及新材料和特色高效农业为重点的河西走廊经济带、以综合能源和先进装备制造为重点的陇东南经济带、以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为重点的黄河上游生态功能带。

近年来,我省重点依托河西走廊的戈壁和荒漠地区,谋划布局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培育壮大新能源产业链,并逐步完备以发电机、轮毂等关键装备为主的产业格局。截至2021年底,全省新能源装机3095万千瓦,占全省电力总装机的48.6%。新能源发电量占比达到22.7%,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6.2%。甘肃正在由“风光”大省向“风光”强省转变。

河西走廊不仅风光资源充足,也具有发展绿洲农业得天独厚的条件。玉米、棉花、啤酒大麦和瓜果蔬菜产量丰富。依托丰富的农副产品,形成了以葡萄酒、白酒、玉米淀粉、酿造、面粉等加工业为主的食品工业体系。

位于甘肃东南部的天水,近年来大力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持续培育发展壮大制造业,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取得明显成效。2021年,天水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5%,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4.1%、50.7%和42.6%,新动能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平凉、庆阳境内煤炭、石油资源丰富。构建以综合能源为重点的经济带,有利于推进资源绿色开发、深度转化、延伸增值、循环利用,促进石油、煤炭产业转型升级,形成以绿色清洁能源为核心的特色产业链。

建设黄河上游生态功能带

黄河流经甘肃长达913公里,流域面积14.59万平方公里,大小河流近百条。甘肃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肩负着黄河中上游生态修复、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的重任。

“构建以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为重点的黄河上游生态功能带”,是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推动构建“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中“三带”之一。

事实上,为摸清黄河流域细况,甘肃率先在全国启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与污染现状调查,完成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估、水功能区水质现状达标状况调查评估、环境风险企业与应急设施现状调查等报告,建立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基础数据库。

作为生态环境部首批试点省份,我省又率先开展了入河排污口排查试点工作,共对4个水系36条重要干支流的7大类15小类入河排污口排查,甘肃的试点工作为黄河流域其余省区全面开展排查探索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我省分行业分领域开展污染防治工作。经过不懈努力,截至2020年底,甘肃9项生态环境约束性指标和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全面完成。黄河流域各市州PM2.5浓度均值全部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38个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

几年来,沿黄各市州因地制宜制定规划、出台政策、谋划项目,全力推进流域内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深入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改善,对甘肃来说是肩负的责任也是发展的机遇。

甘肃日报:【专家解读】着力推动甘肃协同联动发展

王华存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锚定打造现代化建设甘肃样板,立足全省各地区域特点、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发展实际,描绘了以“一核三带”为主要内容的未来五年我省区域发展新蓝图,即建设“以兰州和兰州新区为中心、以兰白一体化为重点、辐射带动定西临夏的一小时核心经济圈”“以清洁能源及新材料和特色高效农业为重点的河西走廊经济带、以综合能源和先进装备制造为重点的陇东南经济带、以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为重点的黄河上游生态功能带”,牵引带动全省协同联动发展。这是我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一以贯之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指示要求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我省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把国家所需、甘肃所能、群众所盼、未来所向统筹推进,重构发展格局、重塑发展优势的重大现实举措。

“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新布局,是甘肃区域和产业发展“行棋落子”的点睛之笔。由于空间结构上的特殊性,我省区域经济发展虽然形成了一定板块,但整体上相对分散,缺少发展的张力。因此,加快构建“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既是握指成拳培育壮大区域经济增长极的现实需要,更是主动融入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细化、实化,根本目的是促进全省区域发展更平衡、优势互补更充分、产业布局更优化、特色亮点更彰显,契合了我省已经站在新的发展起点、进入国家重大战略叠加和自身发展势能增强的历史交汇期的形势,契合了我省处于蓄势待发、爬坡过坎、追赶进位的关键阶段的判断,顺应了全省广大干部群众期盼甘肃加快高质量发展,在陇原大地创造新奇迹、续写新辉煌的强烈愿望。

“一核”瞄准的是把兰州建设成国家区域中心城市,打造成驱动全省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兰州承担全省发展“一核”重任,是全省发展战略的延续。具体有三层含义:一是产业之“核”。就是发挥兰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的创新引领作用,推动兰州和兰州新区建设自主创新示范区、特色产业聚集发展区、综合交通物流枢纽承载区、对外开放先行区、国家先进制造业基地、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在支撑全省现代产业体系中做好表率,成为我省服务国家战略大局的核心腹地。同时,发挥白银有色金属冶炼优势,建设有色金属加工、物流等产业链;扩大定西“中国药都”“中国薯都”“西部草都”品牌影响力,建设全国马铃薯和中药材种业基地;推动临夏民族用品、商贸物流产业发展,打造民族用品生产加工基地,形成多业互补、多极支撑、多元发展的振兴格局。二是区域之“核”。就是加快建设以兰州为中心,白银、定西、临夏为纵深,辐射周边的兰白经济圈。通过支持兰州市完善规划布局,拓展功能范围,促进以城聚产、以产兴城,提升产业和人口集聚能力,提升省会城市综合实力和承载能力。统筹兰州主城区、兰州新区和榆中生态创新城发展,加快推动兰白一体化发展,提升兰州城市圈和其他城市群功能,发展壮大更多新的区域增长极。三是动能之“核”。就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发展以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为支撑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形成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体系。

“三带”瞄准的是甘肃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和更深层次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有效对接。此“带”也有三层含义:一是加快河西走廊组团发展。着眼河西走廊整体发展,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统筹推进河西走廊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提升武威陆港、嘉峪关空港、敦煌空港经济效益,建设河西走廊生态经济带。推动酒嘉双城经济圈建设,建设酒泉省域副中心城市,提升新能源、冶金新材料、装备制造、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产业支撑力。加快张掖特色农畜产品加工,积极发展高效节水、制种、绿色有机农产品加工业,推动文化旅游体育融合发展,打造宜居宜游宜商生态城市。促进金昌武威城乡融合和组团发展,加快新材料新技术研发和集约化生产,构建有色金属和新材料产业集群,积极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文化产业、生态旅游等特色产业。

二是促进陇东南协同发展。依托关中平原城市群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以创新驱动发展为动力,以完善交通基础设施为先导,以特色产业为重点,以延续中华文脉、体现地域风貌为特色,促进天水、平凉、庆阳、陇南协同融合发展,建设天水省域副中心城市。加快壮大电子信息、电工电气、装备制造、文化旅游等产业,着力推动煤电化冶、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油气煤等资源深度开发利用,打造国家能源化工基地、特色文化旅游保健养生基地、西部先进装备制造基地、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三是提升黄河上游生态功能。全面实施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草原综合治理等重大生态工程,提升黄河上游水源涵养能力。实施黄河首曲等若尔盖国家公园甘肃段重大项目,打造高海拔地带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栖息地。引导和支持牧区劳动力转移,严格落实草原禁牧、轮牧措施,推动“以草定畜定牧定耕”,促进草畜平衡。推进玛曲、碌曲黑土滩等退化草原和沙化草原综合治理。加强太子山、莲花山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生态保护能力。实施渭河源生态保护综合治理工程,着力提升渭河源区水源涵养补给功能。

(作者为省政府参事室党组书记、主任)

甘肃经济日报:【党代会走笔】推动甘肃协同联动发展

□ 曹志政

“推动构建‘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牵引带动全省协同联动发展。”这是省党代会报告提出的新思路、新举措、新行动,是立足我省各地资源优势,对我省未来长远发展的一次整体布局,是推动我省区域协同高质量发展的一次科学规划。

“一核”是建设以兰州和兰州新区为中心、以兰白一体化为重点、辐射带动定西临夏的一小时核心经济圈,推动优势地区建设自主创新示范区、特色产业聚集发展区、综合交通物流枢纽承载区、对外开放先行区。“三带”是建设以清洁能源及新材料和特色高效农业为重点的河西走廊经济带、以综合能源和先进装备制造为重点的陇东南经济带、以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为重点的黄河上游生态功能带。这一新的发展格局充分考虑了我省的区位优势和各地差异,突出比较优势,强调龙头带动作用,以及辐射带动作用,聚合力量促进全省高质量发展。

我省地处黄河上游,黄河流经甘肃长达913公里,因此甘肃对于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尤为重要。同时甘肃东西地域狭长,东西地区资源禀赋和基础条件区域差异大,近年来各地初步形成了产业优势突出、发展特色鲜明的格局。此次党代会提出的构建“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新格局,就是在深入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同时,让发展相对有优势的地区率先发展,提升城市群发展能级和辐射功能,带动其他地区发展。鼓励各市州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推进省内基础联通、政策相通、市场互通、产业融通,形成合理分工、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区域布局。这一布局既考虑全省发展的整体性,又兼顾各地发展的差异性,是一次优化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新布局,旨在打造驱动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新格局紧扣国家所需、甘肃所能、群众所盼、未来所向,统筹做好全省发展的“大文章”,推动区域协调更好、更快发展。

构建“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必将是我省未来经济发展的强力驱动模式,聚合优势、禀赋动能、各具特色、发展强劲,必将推动我省综合实力和发展质量整体跃升。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必将在新构建的发展格局中赢得先机、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争先进位。

甘肃日报:【党代会聚焦】推动构建“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刘健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全省发展硕果累累,如期实现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

新的起点,甘肃该如何进一步提升内生动力?

5月27日,尹弘同志在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未来五年,我们要着眼甘肃整体发展、立足各地优势,推动构建‘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牵引带动全省协同联动发展。”

对此,代表们纷纷表示,推动构建“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立足甘肃实际、科学精准,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必将有力推动甘肃实现高质量发展。

打造主引擎

“报告准确把握住了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方位和特征,‘一核三带’的提出,站位很高、内容很实、操作性很强。”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代表,兰州市委常委、兰州新区党工委书记杨建忠说。

报告指出,兰州是全省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开放中心,地位举足轻重。甘肃现代化建设需要兰州当好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当好带动省域整体发展的“火车头”。

“一核”,就是建设以兰州和兰州新区为中心、以兰白一体化为重点、辐射带动定西临夏的一小时核心经济圈,推动优势地区建设自主创新示范区、特色产业聚集发展区、综合交通物流枢纽承载区、对外开放先行区,打造驱动全省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

杨建忠表示,兰州新区将着力建设要素聚集中心、科技创新中心、产业发展中心、物流输转中心、区域消费中心,打造产业园区发展、营商环境改善、现代城市建设、乡村全面振兴、公共服务供给、基层社会治理、制度革新的样板。

过去五年,兰州新区经济增速连续领跑国家级新区,成为产业聚集、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在我省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报告赋予了兰州新区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将按照‘极、地、台、区’国家战略定位,在‘四强’行动中先发力、带好头,做标杆、做示范,努力为全省协同联动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杨建忠说。

协同联动 率先发展

辩证地看,我省仍属于相对欠发达地区,面临着发展不充分和发展不平衡的双重压力,面对着扩大经济规模和促进转型升级的双重难题。

“推动构建‘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牵引带动全省协同联动发展,将会有力改善发展不充分和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进一步提升甘肃综合实力,缩小发展差距。”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代表,庆阳市委书记黄泽元说,庆阳将在打造“三带”中发挥优势,努力实现率先发展。

“三带”,就是建设以清洁能源及新材料和特色高效农业为重点的河西走廊经济带、以综合能源和先进装备制造为重点的陇东南经济带、以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为重点的黄河上游生态功能带。

报告提出,我省将支持资源禀赋和基础条件具有相对优势的酒嘉、平庆和天水等地率先发展,建设酒泉、天水两个区域中心城市,提升城市群发展能级和辐射功能。深入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改善。

黄泽元说,庆阳将以综合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为动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扩大对外开放,全力实施油、气、煤、风、光、电一体化开发战略,加快“东数西算”一体化算力网络枢纽节点城市建设,为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推动全省区域协同联动发展作出贡献。

做好支撑与保障

“推动构建‘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牵引带动全省协同联动发展,是国家战略与甘肃实际的有机结合,充分体现了我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甘肃的坚强决心和时代担当。”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代表,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刘建勋说。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带动性的作用。过去五年,我省持续加大交通运输建设,全省各地联系变得更加紧密,为推动构建“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牵引带动全省协同联动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交通基础。

报告提出,未来五年,我省将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布局,推进各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优化网络系统功能,建设“三廊六通道”交通主骨架,构建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综合立体交通网。

刘建勋表示,全省交通运输系统将重点结合“县县通高速”任务,加快推进兰州都市圈交通运输一体化,大力推动河西走廊交通与产业大融合,全力打造陇东南区域能源运输大通道,努力建设黄河上游交通生态廊道,为“一核三带”区域发展做好支撑与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