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小山村走出一位大唐名相,让中国象棋"脱胎换骨"

甘肃小山村走出一位大唐名相,让中国象棋"脱胎换骨"

牛僧孺,字思黯,安定鹑觚(今甘肃平凉市灵台县)人,唐朝中晚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生于唐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逝于唐宣宗大中二年(公元848年),其墓址于灵台县新开乡牛村。

少时聪明好学,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中进士,始入官场。曾任户部侍郎、同平章事、武昌军节度使、兵部尚书等职务。他还是唐朝“牛李党争”中“牛党”领袖,与以李德裕为首的“李党”纷争数十年。

甘肃小山村走出一位大唐名相,让中国象棋"脱胎换骨"

牛僧孺一生经历了德、顺、宪、穆、敬、文、武、宣八个皇帝,这正是唐中期以后走向衰亡的历史时期。

这时期,皇帝昏庸,宦官弄权。朝臣与宦官斗争激烈,朝臣中世家出身与科举出身的党派矛盾尖锐,各派政治集团你方唱罢我登场,更迭非常频繁。

对宰相的更换更为频繁,而每个宰相的更替、贬斥就相应地引起了一大批京官、地方官的调换。

官宦巨族之争,已成为皇帝和实权派用来政治博弈的工具。随着政治腐败内斗的加剧,藩镇割据势力乘机崛起,社会民生更加动荡不安,唐玄宗之前的大唐盛世已经日渐走向末路。

甘肃小山村走出一位大唐名相,让中国象棋"脱胎换骨"

牛僧孺为官正派刚直,不畏权贵,秉持正义公道,在政治上也很有远见,许多主张被皇帝采用。

牛僧孺因为拒绝韩弘父子贿赂,被穆宗赏识,在当时很有好名。

《新唐书》记载了这么一件事:韩弘入朝为官时,其子曾厚赂宦官朝贵。韩弘父子死后,皇帝派人帮助其幼孙清理财产时,发现宅簿上“具有纳赂之所”,至僧孺名下,唯独标注:“某月日,送钱千万,不纳。”

穆宗看了大受感动,在议论宰相时,“首可僧孺之名”。

宿州刺史李直臣贪赃枉法,应判死刑,但李直臣贿赂宦官说情,皇帝就准备从轻处罚。牛僧孺据理力争,强调要依法处理,才能使官场风清气正。穆宗被说服后,褒扬他刚直不阿给予奖赏。他治理鄂州6年,整顿官场,减轻赋役,商贸市井繁荣兴盛。

甘肃小山村走出一位大唐名相,让中国象棋"脱胎换骨"

牛僧孺作为平凉灵台的一位历史名人,既是政界贵胄,也是文坛名士。

他好学博闻,青年时代就文名在外。与白居易、刘禹锡等诗人常有唱和。除创作诗歌外,他还写了传奇小说《玄怪录》十卷。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

“造传奇之文,荟萃于一集者,唐代多有,而煊赫者莫如牛僧孺之《玄怪录》。”

但据学者考证,《玄怪录》已佚,现在只能从《太平广记》中看到引篇。其现存作品还有《崔书生》《齐推女》《郭元振》等篇。

甘肃小山村走出一位大唐名相,让中国象棋"脱胎换骨"

《崔书生》讲述了好植花竹的崔书生与王母第三十女玉卮娘子相恋,却被崔母怀疑是狐媚而被迫分离的爱情悲剧。

《齐推女》描述了陇西李某的妻子被西汉长沙王吴芮的魂魄惊吓而死,李某向田先生诉冤,齐推女得以死而复生的故事。

《郭元振》是牛僧孺现存传奇中最为知名的一篇,讲述了名将郭元振勇除为祸一方的猪精乌将军的传说,情节颇似《西游记》中孙悟空斗法通天河鲤鱼精的情节。

甘肃小山村走出一位大唐名相,让中国象棋"脱胎换骨"

牛僧孺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贡献,就是完善了中国象棋。

中国象棋最早是一种简单游戏,交战双方各有16个棋子:车、炮、马、象(相)、士(仕)各2个,兵(卒)5个,将(帅)1个,游戏时红棋先走,以“将死”或“困死”对方将(帅)为胜。牛僧孺把象棋变得更接近现代形制,在他的《玄怪录·岑顺》篇中,就有一个关于古代象棋的故事。

甘肃小山村走出一位大唐名相,让中国象棋"脱胎换骨"

唐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汝南人岑顺暂时住在陕州一个破旧的地方,每天晚上都能听到鼓声。有天夜里,岑顺梦见一个自称金象国使者的人,说要和天那国军队交战,让岑顺来观战。

这时岑顺看到墙壁下的老鼠洞变成了城门,两支军队严阵以待,有个军师向金象国王建议排兵布阵,说:“天马斜飞度过三关停止,上将横行连接四方,辎车直进不能回翔,六甲依次不要乱走。”

国王同意了,一声鼓响,一匹马斜跳三尺。又一声鼓响,一个小兵横行一尺。再一声鼓响,车向前冲去。就这样,双方你来我往,不一会儿,天那国军队大败溃逃,国王逃到了一角。这样持续了许多天,后来岑顺的家人挖开老鼠洞,发现连着一个古墓,古墓里摆着一副象棋棋局,是要开战的样子。棋子是用铜铸造成的,因为在唐代宗宝应元年,人们把这个称为“宝应象棋”。

甘肃小山村走出一位大唐名相,让中国象棋"脱胎换骨"

牛僧孺《玄怪录》中,岑顺梦见和墓中挖出的象棋,只有王、将(象)、军师、辎车、天马、六甲(步卒)6个兵种,可见当时还没有炮。

根据现代学者胡适两条笔记,考证出是牛僧孺完善了中国象棋。

一是元代和尚念常《佛祖通载》中,在唐文宗开成己未年(公元839年),大书“制象棋”,原注记载:

“昔神农以日月星辰为象,唐国相牛僧孺用车马将士卒加炮,代之为机(机:木制器械,发射石头的工具)矣”。

二是《全唐书》吕才的“因明注解立破义图序”,提到吕才“由来不窥象戏,试造旬日复成”。唐《续藏经》记载:

“昔神农以日月星辰为象,唐相牛僧孺用车、马、将、士、卒加炮,代之为机矣。”

由此可知,牛僧孺以前象棋是没有炮的,加炮以后,才完成了现代象棋的雏形。

甘肃小山村走出一位大唐名相,让中国象棋"脱胎换骨"

以前的象棋是立体的,牛僧孺《玄怪录》中描述的古墓中,“前有金床戏局,列马满枰,皆金铜成形”。

根据这些文字分析,唐“宝应象棋”的棋子是铜质象形立体的。

日本至今依然把“宝应象棋”当作中国象棋的别称。

北宋古墓中出土的象棋,是圆形平面的铜质棋子,直径大小不同。正面有车、马、炮、将、士、象、卒等字样,反面是各种不同的图案。

甘肃小山村走出一位大唐名相,让中国象棋"脱胎换骨"

将是坐着的将军,腰里挂着剑;士是女将的样子,上身军装,下身是裙子;象是一只大象;车是带有飞轮的辎车;马是飞马;炮是飞石;卒是手执长矛的士兵。说明这个时候象棋已然成型。

他还是个奇石爱好者,收藏了许多奇石。作为杰出政治家的牛僧孺,爱好兴趣广泛可见一斑。

我们可以想象这样的场景,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之日,牛僧孺上朝时勤于政务,退朝了吟诗作赋、舞文弄墨、把玩奇石,得空还和棋友对弈二三局,还能玩出象棋的新花样,雅兴盎然,快意人生。

参考资料:

1.[唐]牛僧孺《玄怪录》(1982年中华书局出版)

2.[宋]李昉等《太平广记》(2003年中华书局出版)

3.[宋]计有功著《唐诗纪事》(200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4.[中华民国]日称等译《续藏经》(1923年涵芬楼刻印)

5.李晓丽《中国名臣全传(图文本·上中下)》(2006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平凉文旅官方公众号)